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先发  沈颂科  王红艳  李卉 《安徽医学》2019,40(12):1350-1352
目的探讨药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药疹临床特征、肝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住院的60例药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管理体检中心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以0.5×10~9/L为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正常患者(23例)与升高患者(37例)。检测两组对象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估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肝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升高的患者中,病程≥7 d、黏膜受累和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升高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疹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R~2=0.346、R~2=0.295,P<0.05)。结论药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疾病临床病程较长、黏膜受累和肝功能损害相关,且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锦霞  陈恒伟  吴庆荣 《河北医学》2011,17(8):1093-1094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IgE的检测在婴幼儿喘息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诊治的婴幼儿喘息52例(观察组)及支气管炎(无喘息症状)婴幼儿40例(对照组)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IgE的检测.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血清IgE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多形疹患者进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6例妊娠多形疹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确诊后即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在产科门诊正常孕妇人群中,随机选取与观察组患者孕周相同的70例孕妇为对照组,并检测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初期给予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2周后皮损或瘙痒无明显改善的患者进一步给予口服泼尼松龙,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19. 7±86. 2)×10~6/L比(114. 3±68. 5)×10~6/L;(581. 9±144. 2) U/m L比(89. 4±23. 6) 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局部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后,51例有效患者和15例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口服泼尼松龙治疗后,15例外用药治疗无效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且其与51例外用药有效患者相比,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妊娠多形疹患者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高于正常孕妇,经系统治疗后症状改善且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神经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神经肽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67例各型肝炎患者及10名正常人血浆亮啡肽、神经肽Y含量。结果:各型肝炎患者急性肝炎、慢重肝、慢肝重度和中度血浆亮啡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慢重肝和慢肝重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神经肽Y显著低于慢肝轻度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慢性肝病者中,血浆亮啡肽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与清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而神经肽Y与之相反。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亮啡肽显著升高,而神经肽Y显著降低,并与肝损害程度基本一致。推测该两种神经肽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损害过程,并与某些临床症状有关,可作为评价肝功能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哮喘患者59例为哮喘组,同期同年龄组健康查体正常者4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患者血清IgE、IL-4、IL-2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诱导痰IL-25水平均显著增高,IFN-γ显著降低;而激素治疗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4、IL-25及诱导痰IL-25的水平均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增高,IgE水平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25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4呈显著正相关,与IFN-γ呈显著负相关,与IgE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和新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32-32,7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蛋白、人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关系。方法 采用1s快速肝穿刺法对3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例病毒标志物阴性对照组取肝组织标本,行HE和铁染色后镜检;同时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值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与Ⅳ型胶原具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血清铁r=0.614,P=0.026;血清铁蛋白r=0.549,P=0.019)。病毒性肝炎患者多合并有肝铁过载,肝功能损害程度严重的患者肝组织有明显铁颗粒沉积。结论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铁过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其与血清IgE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原装进口的BECKMAN COULTER LH750 ANALYZER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人IgE试剂盒由上海达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对3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及28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1.13±0.24)×109/L、血清IgE(0.19±0.03)U/L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0.16±0.03)×109/L、血清IgE(0.05±0.0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应性皮炎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 特应性皮炎患儿随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增多,IgE水平亦增高,它们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LA2活性、AL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LA2及ALT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微量滴定法和赖氏法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LA2与ALT水平。结果:重症肝炎患者血清PLA2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慢乙肝(重度)、慢乙肝(轻度)、慢乙肝(中度)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1)。四型肝炎患者ALT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血清PLA2、ALT水平可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50例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者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对比两组MP-IgM阳性率,对比MP-Ig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IgE水平和EOS计数。结果急性发作期组MP-IgM阳性率(34.00%)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患者的IgE和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常规行MP-IgM检测,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新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在急性期往往可有血清病样表现,邬祥惠等曾报告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gE 增高(中华传染病杂志1985;3(1):8),但未提到是否同时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笔者在临床上观察三例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患者,经删除其他可能引起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的原因,初步认为与 HBV 感染有关。例1,男,20岁,因乏力,厌食,右上腹不适28天入院。住院后体检除肝在肋缘下1.0厘米外,无其他异常发现,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7单位,锌浊度试验14单位,谷丙转氨酶57单位,HBsAg(+),HBeA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外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其临床转归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住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其入院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2%为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非嗜酸性粒细胞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2%)与嗜酸性粒细胞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并等于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症以及激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为(11.4±0.8)mg/L,明显低于非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的(29.2±1.7)mg/L(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0.00%,略低于非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的的2.86%(P0.05);非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3±0.7)d,长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的(8.6±0.3)d(P0.05)。结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较高的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提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作为评判AECOPD病症预后的一项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PLT)3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15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2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均低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均高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高。结论联合检测与动态观察PLT、MPV和PDW等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l月-2010年1月本院门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布地奈德治疗组(91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测定血清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IgE水平分别为(226.16±21.09)ng/L、(240.39±19.56)ng/L(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gE分别为(255.48±23.67)ng/L、(169.00±15.72)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2±0.60)×109个/L、(0.98±0.41)×109个/L,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35±0.73)×109个/L、(0.41±0.20)×109个/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可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血清IgE水平,观察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效应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 YKL-40)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病情未控制组22 例和基本控制组20 例, 18 例健康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其血清中的YKL-40、血清总IgE 水平, 并记录血嗜酸粒细胞计数、FEV1% pred 及 ACT评分结果。结果 未控制组患者血清YKL-40、血清总IgE、嗜酸粒细胞均较基本控制组和对照组升高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基本控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性, 未控制组患者血清YKL-40 升高与血清总IgE 的表达无相关性, 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与FEV1% pred、ACT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YKL-40 水平在未控制组哮喘患者血清中升高明显, 且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呈正相关, 与肺功能呈负相关, 可作为哮喘病情控制程度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E(IgE)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PharmaciaUniCAP检测系统对 1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例哮喘患儿和 15例正常儿童血清ECP和总IgE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患儿血清ECP、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血清ECP、IgE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与哮喘相似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存在嗜酸粒细胞活化和血IgE增加 ,与哮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方法按血常规将65例哮喘患者分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A组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增高组B组,对不同组血清总IgE、气道阻力及激发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19例,其中血清总IgE增高15例(78.95%),气道阻力增高16例(84.21%);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增高组46例中,分别为21例(45.65%)与27例(58.70%),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激发剂量分别为(1.15±0.75)mg和(1.67±0.69)mg,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哮喘多为IgE介导的哮喘,此类哮喘较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增高哮喘气道阻力高,气道反应性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因子联合检测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细胞、凝血、肝功能联合测定,并与4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比较。结果: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细胞计数结果均出现异常,且PT、APTT、TT升高幅度与肝损害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血细胞计数与凝血参数的联合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卢燕玲 《当代医学》2013,(21):60-6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孟鲁司特对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沙胺丁醇雾化治疗,观察组43例在沙胺丁醇雾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咀嚼片,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IgE、IL-4、LT及嗜酸性粒细胞个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IgE、IL-4、LT及嗜酸性粒细胞个数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IgE、IL-4、LT及嗜酸性粒细胞个数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IgE、IL-4、LT及嗜酸性粒细胞个数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能降低变异性哮喘患儿的血IgE、IL-4、LT及嗜酸性粒细胞个数,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