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04年9月在外院行肾移植,术后1月余出现肌酐升高,初步考虑排斥反应,先后予地塞米松30mg/d、甲基强的松龙500mg/d冲击治疗无效,于12月13日收住我科。入院前3周有肺部感染史,无外伤史、糖尿病史。体查:双下肺少许湿罗音,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危险性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移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高危险性肾病患者肾移植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1例肾移植术后 9年患右肾癌患者行右肾癌根治术 ,术后随访肿瘤未复发及转移 ,肾癌根治术后 2年 ,移植肾失功能 ,再次行肾移植 ;2例因尿路梗阻致尿毒症 ,经去除感染病灶等术前准备后再行肾移植 ;另 2例高龄 (>70岁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 ,1例失败 ,1例成功。结论 :高危险性肾病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可行肾移植并取得满意效果 ,但对高龄大于 70岁患者应慎重行肾移植术。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4例中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4 0~ 6 0岁。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 ,术前均行血液透析 ,时间 2~ 13个月。肾移植术后所有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 ,均接受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治疗 ,4例均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而使用激素冲击治疗(琥珀酸氢化考的松、甲基泼尼松龙 )。肿瘤分别发生于肾移植术后 18~ 84个月。 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泌尿系肿瘤发病、治疗及愈后情况见表 1。2 讨  论恶性肿瘤是肾移植术后的远期并发症 ,其患病率为 5 %~ 6 % ,是正常人群的 10 0倍 ,我国为 0 .78%~ 1.4 0 %。引起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肾移植手术方式成熟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部分初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致敏患者因身体状况及经济原因允许,要求再次肾移植术。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自1999年2月至2003年8月对18例致敏患者行再次肾移植的术前处理,手术方式及术后抗排斥治疗情况。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均为初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致敏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1.3岁。移植肾失功原因分别为移植肾慢性排斥12例,慢性移植肾肾炎3例,移植肾血栓形成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再次肾移植距初次肾移植术间隔时间:<1年3例,1~3年6例,3~5年5例,>5年4…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1998-06/2000-12我们应用WuT3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39例 男32例,女7例,年龄23~56岁,其中4例为再次肾移植,其余均为首次肾移植。淋巴细胞毒试验(LMC)1%~5%,ABO血型相容,排斤反应发生在3~35 d。肾移植术中用甲基强的松龙(MP)1g,术后1d,2d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46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2001年4月行首次肾移植术,术后1周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予甲基强的松龙(MP)常规冲击治疗3d无效(每天剂量500mg),即改用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每天剂量5mg),常规用10d,症状逆转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即他克莫司(FK506)4mg,2次/d;骁悉(MMF)1g,2次/d;强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和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 6例患出现肠梗阻症状的时间为肾移植术后0.5~46个月。4例在肾移植手术前后有腹部手术史。腹痛、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明确诊断后,2例予禁食、胃肠减压等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但其中1例缓解后发作急性排斥反应,予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后好转。4例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分别行小肠粘连松解、粘连部分空肠切除术、端端吻合术和回肠部分切除术、端端吻合术,3例患肠梗阻症状消失,1例术后死于腹腔感染。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及时的处理是改善肾移植术后小肠梗阻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与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我中心诊治的18例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措施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6例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2~6个月;1例女性,62岁,为术后8年;1例男性,61岁,为术后7年.18例(18/18)患者均以发热、呼吸困难(9/18)为主要症状.住院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28 d.18例患者采用护理措施主要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综合治疗及病情观察.3例(16%)死亡患者中l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及尸检证实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另外1例患者死于脑血管意外,第3例患者入院第5天出现心脏骤停,家属强烈要求放弃治疗.其余15例(83%)患者治愈,愈后未遗留肺间质纤维化.结论 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给患者宣教,及时与医生沟通,可有效地降低重症间质性肺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非梗阻性结肠扩张(NCD)文献中很少报道,由其导致结肠穿孔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美国匹兹堡大学医院1981~1987年间共行尸体肾移植1050例,其中13例患者发生NCD,11例发生肠穿孔(6例合并NCD),作者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复习。所有患者肾移植前后均接受环孢素,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或强的松治疗,其全血环孢素维持在700~1000ng/ml(放免测定)或200~300ng/ml(高速液相色谱法)。 4例左半结肠穿孔继发于结肠憩室病,穿孔发生于肾移植术后7~283天,行穿孔肠段或左半结肠切除,结肠造口术治疗,1例死亡,3例存活并维持肾功能。13例移植术后1~13天发生NCD,12例(92%)移植肾功能不良,其中9例出现急性肾小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泌尿系统肿瘤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18的关系。方法 197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共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3000例次,其中发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44例,包括5例肾细胞癌和39例泌尿系统移行上皮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PV16、18的感染情况,并与20例普通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4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泌尿系统肿瘤的患者中有3例HPV阳性,其中1例膀胱癌为HPV16阳性(2.27%),1例双侧肾盂输尿管癌和1例膀胱癌为HPV18阳性(4.55%);对照组中有1例为HPV18阳性(5%);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肾移植术后发生泌尿系统肿瘤与HPV16、18的感染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妊娠报告对12例(平均年龄28岁)行肾移植术后的女患者13次妊娠的病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在接受肾移植术后平均45个月怀孕。免疫抑制治疗方法是:全部患者均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其中7例加用硫唑嘌呤和/或环孢素A。在妊娠初期11位妇女的移植肾...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定量检测白细胞中巨细胞病毒(CMV)DNA载量,探索肾移植术后CMV肺炎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并寻找预测CMV肺炎的合适载量阈值。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56例均为2002年3月26日至2003年5月1日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并坚持随访的患者。免疫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1999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52例次肾移植患者,对其中所发生的16例CMV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外周血CMV IgM阳性和(或)外周血巨细胞病毒抗原(CMV-Ag)阳性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16例肾移植术后CMV感染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出现高热、干咳等症状则很快出现呼吸衰竭,对上述患者进行多次痰细菌培养及血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结果均呈阴性5例,单纯CMV感染4例,CMV并发细菌感染6例,CMV并发真菌感染3例,CMV并发寄生虫感染1例,胸片提示为肺间质性病变12例.经治疗后治愈11例,5例死亡.结论:①CMV感染为肾移植患者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②及早诊断与早期联合治疗可提高CMV感染的治愈率.③肾移植术后CMV感染在早期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治疗同时,减少或暂停免疫抑制剂,有利于提高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血巨细胞病毒DNA阳性,4例血巨细胞病毒IgM阳性,2例找到卡氏肺孢子虫病体。经过综合治疗,12例痊愈,3例死于ARDS。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病情凶险,寻找病原体是关键。在病原体确定前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找到病原体后改为降阶梯性治疗,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用甲基泼尼松龙,纠正低氧血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胎胰移植对I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肾移植的影响。方法 我院近 2年多来在I型糖尿病患者肾移植手术前行胎胰组织移植 (移植组 ) 43例 ,并与同期未行胎胰移植的肾移植手术患者 76例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移植组 43例中有 2 7例术后胰岛素用量减少 >5 0 % ,持续 3个月以上 (62 .8% ) ,其中有 4例持续已达 2年 ,1例完全停用胰岛素 ;术后 2周内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10 0U /ml的 3 6例 (83 .7% ) ;术后血清C肽升高 >0 .5ng/ml的共 3 4例 (79.1% )。移植组术后生存率及完全恢复工作能力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行肾移植术的I型糖尿病肾病患者 ,肾移植术前先行胎胰移植可提高I型糖尿病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采取自体肾移植术(renal autotransplantation,RAT)治疗因重度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所致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intractable renal vascular hypertension,IRVH)的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收治5例IRV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观察术后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及移植肾功能状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单侧重度RAS患者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于术后20~35天停服降压药物。1例双侧RAS患者左侧行自体肾移植术后血压明显下降,出院后1个月右侧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stenting PTRAS),术后63天停服降压药物。随访6个月~3年,5例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针对于肾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当无法行PTRAS术时,RAT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发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83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30例患者中,42例(5.1%)患者术后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以头面部、躯干、四肢的水痘状皮疹为主,未发生因带状疱疹感染导致的直接死亡,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增加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风险[比值比(OR)=2.414,P=0.016;OR=2.936,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和激素冲击治疗均为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8,P=0.030;OR=2.755,P=0.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为水痘状皮疹。高龄和激素冲击治疗是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因此,肾移植术后最理想的状态是形成免疫耐受,以减少甚至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但肾移植术后患者未经诱导而形成免疫耐受的病例极其少见,现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16年形成免疫耐受患者的资料,供临床参考。患者于1995年7月18日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2011年8~9月因输尿管恶性肿瘤分别行左、右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部分膀胱切除术。患者于2011年10月自行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随访至投稿日,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8%~8.5%,发病急骤,危险性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现将2例报告如下。病例简介例1,男性,33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于1991年6月21日行肾移植术,术后服用环孢素A每日7mg/kg,硫唑嘌呤每日1mg/kg,强的松20mg/d,甲基强的松龙0.5g/d,冲击3天,尿量3000ml/d左右。术后第4天晨,坐起后突然感移植肾剧痛,无尿,体温38℃,脉搏100次/分,血压20/12kPa,查移植肾饱满,即给甲基强的松龙0.5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滴,症状无缓解,行手术探查,术中见移植肾大,色正常,肾后皮质裂口1cm。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清除血肿。术后移植肾恢复好,  相似文献   

20.
环孢素(Cs)与各种药物合用都可能加重其毒性。Goffin等报告1例肾移植患者,在应用小剂量Cs时并用甲基睾丸酮(甲睾酮)后,发生了严重的可逆性肝肾功能损害,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患者男性,47岁,行肾移植术后23个月,当时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现连续应用Cs(3.7mg/kg/d)、强的松龙(7.5mg/d)和硫唑嘌呤(50mg/d)治疗。患者有HBsAg带毒史近20年,在肾移植后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波动于正常和轻度升高之间。患者因阳萎而口服甲睾酮(15mg/d,分3次)治疗,治疗前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