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食管胃黏膜异位甚少见,我们自1978年建室以来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1·1例1·患者男,46岁。因上腹不适、腹胀半月于2003-12-22来我院就诊。门诊查体:一般情况较好,腹部无压痛、包块。常规行B超、肝功能、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距门齿20cm食管后壁见一2cm×3cm轻度凹陷,黏膜充血呈灰红色,表面光滑质软,与周围食管黏膜分界明显。活检2块,常规送检。病理检查:黏膜表面被覆高柱状上皮,局部见2小块鳞状上皮,固有层水肿,散在簇状分布的胃体腺,间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病理诊断:食管胃黏膜异位。1·2例2·患者男,40岁。因…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500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发现7例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GMPE)。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30岁。3例有咽部异物感,1例有胸骨后烧灼伴反酸及咽部不适感,3例无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患者麻醉状态下使用国产澳华AQ-100型内镜对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G-MUE)进行检诊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内镜中心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澳华AQ-100型胃镜(AQ-100型医用内镜图像处理器和AQL-100型氙灯冷光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胃黏膜异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内镜室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检出的食管胃黏膜异位19例的内镜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食管胃黏膜异位临床易漏诊,在部分患者可引起症状、并发症,且可能与食管上段腺癌发生相关,故应引起消化内镜医师的重视。对于已发现的食管异位胃黏膜也应该做定期胃镜随访,尤其是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6.
胃镜诊断食管裂孔疝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刘丽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59-1860
目的:探讨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使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经0LYMPUS-X0260型电子胃镜检查.结果:48例病人胃镜初步诊断为食管裂孔疝,38例做钡餐透视,X线诊断与胃镜符合者32例,诊断符合率84.2%.结论:胃镜具有更直观、清晰的观察食管裂孔疝的特点,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宇  陈东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03-3204
目的:探讨食管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e Gastric Mucosa,HGM)的发病特点、镜下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9年1月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食管胃黏膜异位患者103例,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所有病例3~6个月复查胃镜1次.结果:病变部位距门齿14~18 cm 86例,距门齿28~30 cm 17例.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3~6个月后复发的8例.结论:HGM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好发于上段食管,APC治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染色胃镜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旺加  德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425-3426
染色内镜子检查技由日本学者Yamakawa于1966年提出,目前广泛应用于内镜检查过程,弥补了普通内镜的诊断缺点。染色素内镜较一般内镜更能获得确切的形态学判断,黏膜染色可显示肉眼不易辨认的病灶,提高活检的准确率。根据染色原理,将色素内镜分为直视染色法、对比染色法、反应染色法、标记染色法、双重染色法等。  相似文献   

9.
食管异物为临床常见急诊之一,患者会因此进食困难,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诊治。传统胃镜检查,病人配合差,操作时间长,病人痛苦多,常致食道异物取出困难或失败,甚至少数病人因畏惧胃镜检查而延误诊断及治疗,现收集我院行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的患者3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食管异位胃黏膜(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upperesophagus,HGMUE)是指胃黏膜出现于食管上段,且可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少见。由于异位胃黏膜有分泌功能,其分泌的胃酸可引起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反酸、咽喉部不适或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部分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HGMU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至2008年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患者,在内镜下行APC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单次启动时间及启动次数视病灶大小、数目而定,一般以内镜整个病灶凝固为止。所有病例1~3个月复查内镜。结果:15例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患者至复查时14例(93.3%)胃镜下未见复发,1例在原来部位有少量异位胃粘膜上皮残留。结论:APC是经内镜非接触性治疗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的新方法,操作方便,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无痛胃镜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30 kg/m2,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组(帕瑞昔布组),每组100例。采用双盲法给药,麻醉诱导前20 min分别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或帕瑞昔布钠40 mg。之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 mL/6 s,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并行胃镜检查术,术中根据患者情况追加少量丙泊酚。记录HR、MAP、SpO2变化及麻醉诱导时间、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注射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内镜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且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注射痛和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无痛胃镜手术80例,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舒芬太尼0.1μg/kg或芬太尼1μg/kg复合丙泊酚行静脉全麻。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置镜后5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MAP、HR、SPO2、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体动以及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手术结束时的HR、MAP低于麻醉前(P〈0.05);S组置镜后5minHR、MAP低于F组(P〈0.05);S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的总用量均低于F组(P〈0.05);S组术中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较F组少。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能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呼吸抑制轻,比芬太尼能更好地满足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的需要,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麻醉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两组患者的SpO2、BP、HR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且两组患者SpO2、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采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的21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普通胃镜组(1293例),采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行口腔咽喉部麻醉;无痛胃镜组(863例),采用丙泊酚单一药物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胃镜检查成功率、慢性胃炎患者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小息肉检出率、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痛胃镜组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胃镜组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无痛胃镜组操作时间比普通胃镜组明显缩短(P<0.05),小息肉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两种胃镜检查方法均安全可靠,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痛苦更小、耐受性更好、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本院2008年11月~2009年4月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临床效果较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哺乳期妇女无痛胃镜检查中血流动力学、血浆泌乳素水平、复苏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哺乳期女性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将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R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F组)和普通胃镜组(O组),每组各30例.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0)、检查开始前(T1)、胃镜过会厌时(T2)、胃镜退出时(T3)四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苏醒过程中恶心呕吐、头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抽血检测麻醉开始前(TD)、胃镜退出时(T3)及检查结束后24 h(T4)血浆泌乳素水平.结果 与T0相比,R组与F组患者在T1时间点MAP、HR、SpO2明显降低(P<0.05).T2、T3时间点MAP、HR、SpO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MAP、HR与T0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苏醒时间与离院时间较F组明显缩短(P<0.05);R组与F组患者在T3时间点血浆泌乳素水平远远高于O组(P<0.05),但R组与F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检查结束后头晕、困倦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的麻醉均能有效抑制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但瑞芬太尼能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并且对血清泌乳素水平无不良影响,更适合哺乳期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8.
无痛胃镜诊疗术临床价值分析(附258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诊疗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583例无痛胃镜诊疗与同期3126例常规胃镜诊疗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疾病检出率、诊疗后不适反应、用时以及诊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波动.结果 无痛胃镜组的疾病检出率高于常规胃镜组(P<0.05),诊疗后不适感发生率和诊疗前后血压、心率的波动幅度均明显低于常 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神志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级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检查时HR均降低,检查后MBP降低,与检查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命体征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镇静效果好,清醒快,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商品名:诺扬)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诺扬联合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十分理想,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