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2 1例小脑幕脑膜瘤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四种类型 :Ⅰ型 :小脑幕切迹外侧缘近岩骨尖 ,向中颅窝、海绵窦、上斜坡生长 7例 ;Ⅱ型 :小脑幕切迹后内侧缘及镰幕交界处 3例 ;Ⅲ型 :起源于小脑幕向CPA生长 6例 ;Ⅳ型 :小脑幕的其他部位 ,包括基底位于横窦、岩上窦及其骑跨型肿瘤 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Ⅰ型 (主要向中颅窝生长 )肿瘤 3例 ;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切除Ⅰ型 (主要向中上斜坡生长 )肿瘤 4例 ;Poppen入路切除Ⅱ型肿瘤 3例 ;CPA开颅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 7例 ;幕上下联合开颅切除骑跨型肿瘤 3例 ;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肿瘤 1例。结果 :按脑膜瘤切除Simpson分级 :Ⅰ级切除 4例 ;Ⅱ级切除 8例 ;Ⅲ级切除 9例。结论 :Ⅰ型肿瘤可用颞下经小脑幕或乙状窦前入路获得较高的切除率 ;Poppen’s入路对Ⅱ型肿瘤有较好的暴露及获得良好的切除 ;Ⅲ型全切除常易损伤颅神经 ;Ⅳ型肿瘤大多可全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神经功能的残障率。方法回顾性总结了9例海绵窦内肿瘤,经前外侧或外侧硬膜外入路,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夹层,按神经走行方向切开,辨认肿瘤生长和颅神经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结果9例海绵窦内肿瘤中,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2例。全切除5例,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6个月后新出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减轻2例,完全恢复1例。结论明确的海绵窦区显微外科解剖概念,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术中出血、术后残障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矢状窦旁或跨矢状窦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捆绑牵引方法 ,完整切除巨大脑膜瘤并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和上矢状窦通畅。结果 手术治疗直径 5~ 10cm以上脑膜瘤 2 6例 ,其中Ⅰ级切除 2 0例 ,Ⅱ级切除 5例 ,Ⅲ级切除 1例 ,无手术死亡和特殊并发症发生。 2 4例经 1~ 5年随访 ,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和减少手术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 ,有效防止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损伤 ,减少脑组织牵拉 ,保护重要脑功能区和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 对5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位于鞍区前部的蝶骨嵴脑膜瘤采用翼点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位于中颅窝和鞍区后部的脑膜瘤采用额颞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位于海绵窦附近的脑膜瘤采用额颞眶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术中行蝶骨嵴脑膜瘤全切41例(Simpson切除分级Ⅰ、Ⅱ级),次全切1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针对不同部位的蝶骨嵴脑膜瘤,宜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同时掌握颅底解剖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窦汇区脑膜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窦汇区脑膜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手术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SimpsonⅣ级3例切除,术后辅助伽马刀治疗。结论显微手术切除窦汇区脑膜瘤方法可行,对于不能全切的肿瘤术后辅助伽马刀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矢状窦镰旁双侧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跨中线骨瓣、双侧条状镰旁硬脑膜瓣、牵引脑膜瓣向上矢状窦对侧、沿脑沟切开脑组织并向额叶枕叶方向牵开和经纵裂切除肿瘤等显微手术技术切除32例上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结果 肿瘤Simpson Ⅰ级21例,SimpsonⅡ级9例,SimpsonⅢ级2例;1例术后昏迷、家属放弃治疗;术后随访6 ~ 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充分暴露肿瘤,有效控制出血,保护回流静脉,妥善处理矢状窦,减少并发症,保护神经功能,尽可能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使用显微技术治疗4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依据Simpson分级标准,16例Ⅰ级切除(32.65%),25例Ⅱ级切除(51.02%),3例Ⅲ级切除(6.12%),5例Ⅳ级切除(10.21%),无手术死亡.术后3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4年,1例复发,均无并发症.结论 使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影像学检查,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窦汇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窦汇区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2例.1例术后出现横窦的血栓形成.随访26~ 6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术前详细的评估,术中选择适当的入路,合理处理静脉窦粘连的肿瘤,辅以必要的放疗,可以减少窦汇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风险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33例(71.6%),Ⅱ级切除9例(28.4%),其中Ⅱ级切除者手术后行γ-刀治疗.全组病例41例恢复良好,1例对侧肢体轻瘫,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复查无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肿瘤的方案应个体化,并注意脑静脉引流系统的保护,要重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16例(47.1%);Ⅱ级切除14例(41.2%);Ⅱ级切除4例(11.7%)。无手术死亡,随访1~72个月,仅有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 Ⅰ级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等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以蝶骨嵴为中心的翼点入路.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Simpson Ⅲ级切除2例,Simpson 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例患者视力有较明显改善,遗留轻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余疗效满意.结论 在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经翼点入路,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但对与下丘脑、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粘连过于紧密的肿瘤,即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风险仍较大,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天幕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 、切除程度及19例随访资料.结果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Ⅰ级切除5例(23.8%),Ⅱ级切除10例(47.6%),肿瘤次全切除3例(14.3%),肿瘤大部分切除3例(14.3%),手术后死亡2例.随访19例,恢复工作12例,生活自理4例,需他人帮助生活3例;有3例复发,其中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熟悉局部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天幕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可获较好的疗效,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周围结构受累的情况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切除方式、合理处理残留瘤,保护重要脑功能是切除肿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要点,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率.方法 对34例蝶骨嵴脑膜瘤(内侧型19例,外侧型15例)的显微手术切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4例Simpson Ⅰ级切除25例,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5例.术后2例发生不全偏瘫,均于1个月内恢复;动眼神经麻痹2例.术前视力下降9例,术后8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术侧视力丧失.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仔细辨别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间的蛛网膜间隔,在充分保全与肿瘤粘连血管、神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皮质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学评估,术中对脑皮质、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Troland静脉等显微手术治疗的技巧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像学资料、手术过程、术中技巧、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16例,Ⅲ级切除2例.3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其中24例恢复良好.肿瘤复发6例,再次手术5例,放弃手术1例.结论 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正确处理矢状窦,保护中央沟静脉、Troland静脉等重要皮层引流静脉及功能区脑皮质,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蝶骨嵴脑膜瘤分型对显微外科手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间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38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外侧型均全切,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8例;内侧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8例,Ⅳ级切除4例,Ⅴ级切除2例.结论 精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就其临床资料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Simpson Ⅰ、Ⅱ级肿瘤全切除,7例SimpsonⅢ级肿瘤次全切除.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得到缓解.26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22例,无变化4例;8例有垂体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改善6例,无变化2例.术后早期出现尿崩症和电解质代谢紊乱20例,同侧动眼神经功能障碍5例,对侧肢体瘫痪3例.肿瘤次全切除的7例患者中有5例术后行伽玛刀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6.32±3.71)个月,尿崩症痊愈17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恢复4例,肢体活动障碍恢复2例.有6例肿瘤复发,其中4例再次手术治疗,另外2例行伽玛刀放射治疗,效果均良好.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鞍区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2.3)岁,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改善22例(95.65%),肿瘤全切除21例(91.30%),术中出血量为(323.16±24.51)mL,对照组症状改善18例(78.26%),肿瘤全切除14例(60.97%),术中出血量为(1108.25±35.37)mL。两组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3例患者Simpson切除分级为:I级切除6例(26.09%),Ⅱ级切除13例(56.52%),111级切除4例(17.39%),无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患者手术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病例通过显微手术的方法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7例,Ⅲ级4例。治愈出院9例,死亡2例。结论个体化的手术计划方案,显微外科手术操作能提高肿瘤全切率及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上矢状窦前1/3段14例,中1/3段12例,后1/3段6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处理受累矢状窦。结果SimpsonI级切除19例(59.4%),Ⅱ级切除10例(30.1%),Ⅲ级切除3例(9.5%)。2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21.4±1.5)个月,无手术死亡,2例复发。结论有效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脑镰与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大脑镰与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56例,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同时利用经皮穿刺颈动脉造影或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辅助检查.在显微镜下进行硬脑膜剥离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根据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Ⅰ、Ⅱ、Ⅲ级切除分别占67.9%(38/56)、21.4%(12/56)和10.7%(6/56).术后新出现偏瘫2例,另有3例偏瘫加重,经积极治疗,均已恢复正常.另有2例精神症状明显.经对症治疗2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病例.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大脑镰与矢状窦旁脑膜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