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3例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木及应用脱水药物等是DVT和PE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存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促溶药物加手术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采用UCG诊断PE,1例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结果:UCG发现1例右侧PE,CT示右侧肺动脉干癌或血栓形成;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动脉内膜炎,肺动脉赘生物形成,复查UCG肺动脉赘生物脱落,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片周漏合并感染性动脉内膜炎,肺动脉赘生物形成,手术证实为脓栓。结论:UCG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PE。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2-11—2023-02手术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指导,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等级、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7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术后住院期间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患者经过预防性抗凝治疗后未出现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观察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静脉血栓风险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能够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等级,同时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有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传统开放性主动脉弓修复手术存在较高的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EAAR)为开放手术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微创治疗选择。然而,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EAAR仍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分支技术是腔内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尽管其早期卒中风险略高于传统开放手术,但对于高风险患者来说,这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导致术后卒中的主要原因包括固体栓塞、气体栓塞和脑灌注不足。术前评估、围术期监测、药物预防和优化术中操作是预防EAAR术后卒中发生的关键策略。对于已经发生卒中的患者,及时诊断和评估、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干预是治疗的基石,而多学科有效协作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亦尤为重要。目前,EAAR术后卒中的防治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笔者就EAAR术后早期卒中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治疗策略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胃肠恶性肿瘤病人行腹腔镜术后发生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临床预测价值,为早期防治PE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间行腹腔镜手术的胃肠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PE病人作为研究组(PE组,46例),按1∶3的比例随机个体匹配同期未发生PE病人作为对照组(非PE组,138例)。结果 PE组中PE确诊时间为术后(6±3)d,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呼吸困难(30例,65.2%)、血氧饱和度下降(14例,30.4%)和胸痛(11例,23.9%)。临床体征主要包括呼吸急促(31例,67.4%)(>25次/min),心动过速(22例,47.8%)(>100次/min)。PE组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6±6)d,确诊PE至出院时间为(10±4)d,无术后30 d内死亡病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冠心病、下肢DVT和手术时间≥3 h是胃肠恶性肿瘤病人行腹腔镜术后发生PE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和下肢DVT是影...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骨折外伤和术后可能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问题,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方面的研究很多,大多是关于下肢大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和髋部骨折术后的文献[1-11]。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年轻患者明显增高,而骨科手术相关的创伤以及术后患者长期制动又进一步增加了血栓风险。因此,老年骨科临床中极易发生血栓相关事件,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等,严重者可引起院内死亡。对于此类患者,围手术期必须采取综合性的血栓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本文旨在探索老年骨科患者中易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预防措施,以指导老年骨科患者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内痔是引起直肠出血的常见原因,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时,由于存在手术禁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手术,通过导管超选择性直肠上动脉(SRA)造影可快速、准确地定位出血部位,并可同期予以栓塞,实现快速止血目的。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止血,血管腔内介入止血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国内对于超选择SRA栓塞术在内痔导致的直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其止血效果及安全性还存在争论。本研究旨在评价超选择性SRA栓塞术治疗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就该方法相关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21年10月接受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SRA栓塞术后3~7 d(初期止血率)及术后1~12个月的止血效果(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共50例成功实施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9例内痔出血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其中Ⅱ度内痔11例,Ⅲ度内痔18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8±12.2)岁。所有患者介入术中均使用金属弹簧圈(直径2~3 mm)联合明胶海绵颗粒(直径350~560 μm)或PVA颗粒(直径300~500 μm)行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27例患者术后3~7 d出血症状消失,初期止血率为82.8%(24/29),术后1个月临床成功率为86.2%(25/29)。3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时便血复发,术后6个月临床成功率为75.9%(22/29),其中2例行髂内动脉分支栓塞后症状消失,1例选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7±2.5)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里急后重感明显,术后1周行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小片状浅表黏膜溃疡,予以保守治疗;2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保守治疗后血肿消失,其余患者无介入栓塞相关的感染、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SRA栓塞在治疗以Ⅱ~Ⅲ度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中是一种相对安全、低风险的手术方法,短期止血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介入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便利选择557例肝癌经肝动脉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情况、介入手术及术中用药情况,并于术后24 h评估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结果 介入术后307例(55.12%)患者发生恶心,其中Ⅰ度119例,Ⅱ度188例;343例(61.58%)发生呕吐,其中Ⅰ度131例,Ⅱ度113例,Ⅲ度9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术式与栓塞剂是介入术后恶心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治疗术式与栓塞剂是介入术后呕吐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介入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需重点关注女性、年龄<60岁、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术中合用栓塞剂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发生介入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北大阳光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5月~2017年11月行PCNL的13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血红蛋白、结石清除率以及术中、术后出血情况。 结果13例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1±6)min。术后有1例患者结石残留,予以保守口服排石药物治疗,结石清除率为92.3%(12/13)。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平均为(88.6±5.2)g/L,平均下降(14.6±4.8)g/L。13例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输血3例,其中因术前严重贫血予以输血纠正1例,术后输入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后纠正出血1例,术后出血行高选择性左肾动脉介入栓塞术1例。 结论PCNL在肝硬化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并非是绝对手术禁忌证,术前调控好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术后密切监测及治疗,PCNL对肝硬化患者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