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T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杨贤金  张一鸣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668-669,i0002
目的:了解细胞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 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它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11例增生性瘢痕、10例瘢痕疙瘩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CTGF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以了解它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正常皮肤中CTGF的表达为阴性;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TGF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TGF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较增生性瘢痕为高,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GF在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eriostin在过度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研究其与TGF-β1和受体的相关性,探讨periostin与瘢痕过度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periostin、TGF-β1,及其受体Ⅰ、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iostin的蛋白表达。结果在基因水平,periostin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TGF-β1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TGF-βRⅠ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RⅡ的表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蛋白水平,periostin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P〈0.05)。periostin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eriostin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增高,是瘢痕相关基因;其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与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表皮异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e XJ  Han CM  Peng JP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45-848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表皮异常。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腱糖蛋白C(Tn-C),角蛋白16(CK-16)和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成人表皮中的表达。取正常成人皮肤组织RNA,构建正义、反义Tn-C mRNA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表皮中Tn-C mR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n-C mRNA在瘢痕疙瘩表皮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表皮中的表达。CK-16,Ki-67蛋白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表皮中表达增加。结论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表皮存在增生分化异常,尤以瘢痕疙瘩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瘢痕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病理性的瘢痕愈合包括2种基本形式: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和瘢痕疙瘩(keloid)。由瘢痕增生及挛缩而产生的畸形及功能障碍在临床中时常遇到,在美容、整形外科中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瘢痕疙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病理现象,是指人体某处皮肤损伤后引发或自发产生的过度瘢痕化;它不同于增生性瘢痕,具有过度生长、超过原伤口界限、呈瘤样增生且侵犯邻近组织、自始至终不退化、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临床上也称之为“瘢痕瘤”。  相似文献   

5.
巢蛋白(nestin)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巢蛋白(nestin)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检测8例正常皮肤、7例扁平瘢痕、8例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中nestin^+细胞,计数分析nestin^+细胞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结果①nestin在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表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汗腺、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细胞和7例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表达。nestin在扁平瘢痕、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及残留的汗腺、毛囊、皮脂腺中表达。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nestin^+表皮细胞、nestin^+成纤维细胞和nestin^+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和扁平瘢痕(P〈0.05),而正常皮肤与扁平瘢痕组织中nestin^+细胞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巢蛋白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表皮、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高提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过度增生可能与巢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32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12例,正常皮肤24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32在它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L-32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皮肤中表达较强,在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较弱;IL-32mRNA和IL-32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较正常皮肤明显降低(P均<0.05),而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2在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临床中运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瘢痕疙瘩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瘢痕疙瘩切除手 术联合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 于对照组的64.00%(P<0.05);观察组皮肤色泽、瘢痕柔软度、瘢痕厚度以及周围血管分布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P <0.05)。结论 在对临床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治疗中,运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可 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瘢痕情况,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病理性瘢痕中Langerhans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观察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S-100蛋白和CD1a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这三种组织中的Langerhans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对S-100蛋白和CD1a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较正常皮肤中明显增多.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下表皮细胞层中Langerhans细胞核形多不规则,胞质中等电子密度,有较多线粒体和溶酶体,扁平囊泡较多.结论: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明显增多,且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9.
瘢痕是人体组织创伤修复的自然产物,是损伤愈合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瘢痕治疗棘手,所以瘢痕的预防重于治疗,多种瘢痕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同时也是预防手段.根据其组织学和形态学的区别可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中,瘢痕疙瘩常超出原损伤的边缘,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往往会复发,与增生性瘢痕统称为病理性瘢痕.对于瘢痕疙瘩和非功能部位大片增生性瘢痕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种类繁多,报道疗效不一,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都是最有效的,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往往需要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实施.现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凋亡特性和凋亡蛋白的表达分布.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强弱.结果发现两者的表达均处于瘢痕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小血管、及皮肤附件周围细胞.增生性瘢痕中,Bax在上述区域的表达更强,瘢痕疙瘩中Bax表达,较Bcl-2弱,在瘢痕疙瘩中发现2例在瘢痕中心区的Bcl-2弱表达.结论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有着与增殖期不同的凋亡特性,凋亡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小血管、残存的皮肤附件周围的细胞,可能在瘢痕日后的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凋亡特性和凋亡蛋白的表达分布。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强弱。结果 发现两者的表达均处于瘢痕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小血管、及皮肤附件周围细胞。增生性瘢痕中 ,Bax在上述区域的表达更强 ,瘢痕疙瘩中Bax表达 ,较Bcl-2弱 ,在瘢痕疙瘩中发现 2例在瘢痕中心区的Bcl- 2弱表达。结论 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 ,有着与增殖期不同的凋亡特性 ,凋亡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小血管、残存的皮肤附件周围的细胞 ,可能在瘢痕日后的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酰胺在Fas介导的信号通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判断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介导的死亡信号通道是否有阻断及阻断的具体位点,检测和比较FasMcab作用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变化。方法: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通过细胞培养4-6代后,不同浓度梯度的FasMcab处理增生性瘢痕及瘢痕产假瘩成纤维细胞,在一定的反应体系内,抽提细胞内神经酰胺,与外源性32P-ATP反应,通过放射自显影,闪烁记数等半定量,定量地反应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随着FasMcab 浓度的梯度的增高,其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不断增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各种浓度梯度下,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无增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作为Fas介导的死亡信号通道中的第二信使,神经酰胺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的产生有缺陷。因此,Fas介导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死亡信号传导阻滞是“上游”事件。  相似文献   

13.
免疫球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5例增生性瘢痕、8例瘢痕疙瘩及7例正常皮肤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C4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免疫学方面探讨瘢痕形成有关的免疫性因素。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IgG、IgA、IgM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4的分布均沿胶原纤维方向沉积,在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及真皮胶原纤维间,特别在瘢痕结节处,结节内胶原周边较多,在细胞内也有。IgE主要沉积在肥大细胞内,染色均较深,量  相似文献   

14.
FasMcab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asMcab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力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病理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法,3H-TDR核苷掺入法,观察了FasMcab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asMcab作用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低浓度FasMcab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力具有促进作用;②FasMcab在4μg/ml的浓度下可迅速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但在相同条件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不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FasMcab诱导的凋亡存在抗性.深入研究抗性产生的原因将有助于揭示病理性瘢痕增生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免疫球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增生性瘢痕、8例瘢痕疙瘩及7例正常皮肤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C4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免疫学方面探讨瘢痕形成有关的免疫性因素。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IgG、IgA、IgM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4的分布均沿胶原纤维方向沉积,在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及真皮胶原纤维间,特别在瘢痕结节处,结节内胶原周边较多,在细胞内也有。IgE主要沉积在肥大细胞内,染色均较深,量较多。而正常皮肤中IgA、IgG、IgE及C4也有不同程度沉积,但染色浅淡,数量少。结果表明,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免疫球蛋白沉积均比正常皮肤含量多,染色深,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无明显差异。这些免疫球蛋白可能是DNA-抗DNA抗体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来自血循环或是损伤后真皮抗核抗体与表皮抗原结合而产生,说明瘢痕的形成和发展与免疫性有关。证实瘢痕发病机理中有局限性免疫反应存在,亦即机体免疫系统在瘢痕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FasMcab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力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病理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 ,应用MTT法 ,3H -TDR核苷掺入法 ,观察了FasMcab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asMcab作用下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①低浓度FasMcab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力具有促进作用 ;②FasMcab在 4 μg/ml的浓度下可迅速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但在相同条件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不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FasMcab诱导的凋亡存在抗性。深入研究抗性产生的原因将有助于揭示病理性瘢痕增生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病理性瘢痕防治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在整形美容外科的临床工作中,病理性瘢痕防治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回顾近年来这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之多,经初步总结,有以下几方面又有了些新的进展. 1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区别的研究烧创伤后的异常瘢痕或称病理性瘢痕(abnormal scar,AS),包括瘢痕疙瘩keloid(K)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两者的区别在教科书、专著的论述中都有所描述,特别是高景恒主编的<美容外科学>第十二章,专门列出了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特征表格[1],可作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和c-fo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myc,c-fos呈强阳性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c-myc,c-fos蛋白表达升高,存在c-myc和c-fos原癌基因的激活,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或表型转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9.
腱糖蛋白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腱糖蛋白C(Tn 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规律。  方法 取瘢痕患者的瘢痕疙瘩和 6~ 10个月增生性瘢痕组织各 10例 ,并取部分患者距瘢痕边缘 1cm的正常皮肤 ;另取手术剩余的正常成人皮肤组织 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Tn C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成人皮肤中的表达。 结果 正常成人皮肤中Tn C表达稀少 ,局限在真皮 表皮交界的乳头真皮 ,部分靠近基底膜血管和皮肤附件。Tn 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真皮瘢痕组织、皮肤附件中呈弥散分布 ,表达显著增强 (P <0.0 1),以瘢痕疙瘩的增强尤为明显。瘢痕疙瘩旁正常皮肤附件的Tn C较正常皮肤表达增强 ,在增生性瘢痕旁的正常皮肤中未见到Tn C的高表达。 结论 Tn C在瘢痕疙瘩和 6~ 10个月增生性瘢痕中呈异常高表达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Tenascin-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Tenascin-C基因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方法 取正常成人皮肤组织RNA,构建正义、反义Tenascin-C(Tn-C)mRNA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10例瘢痕疙瘩、10例增生性瘢痕和5例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Tn-C mRNA的表达。结果 Tn-C 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中无表达,真皮中表达稀少,局限于乳头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和皮肤附属器;10例瘢痕疙瘩表皮均有表达,真皮分布较广,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和皮肤附属器;Tn-C mRNA在3例增生性瘢痕表皮表达,7例无表达,真皮中表达与瘢痕疙瘩相同但较弱,比正常皮肤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enascin-C mRNA在瘢痕疙瘩表皮和真皮中有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