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立性低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文对27例直立性低血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正王其梗,余静斐(厦门国宇健康管理中心总检室,福建厦门361012)脑卒中后血压管理至关重要,应贯穿治疗全过程。做到高血压时降压达标,低血压时及早有效升压,这在脑卒中急性期具有脑保护作用,在稳定恢复期不仅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而且有助于预防复发和改善远期预后。目前,临床上往往重视脑卒中后高血压的处理,对低血压造成的不良影响认识不足,忽视低血压的及时、有效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我国25%~33%的脑卒中由颅外颈动脉疾病引起,颈动脉支架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新手段之一,同时也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颈动脉窦反射性低血压是其重要并发症。在目前常规治疗中一般应用多巴胺提升血压,长期大量应用又会出现多巴胺依赖现象〔1〕。本文观察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和多巴胺治疗颈动脉支架术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在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2015年死亡人数较[2005年提高5%1]。据我国2008年的居民死因抽样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80%2]。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缺血区域的血液减少以及耗氧量的增加,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快速坏死,进而缺血区域周边的神经细胞会陆续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的意识障碍和急性假球麻痹可导致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加之糖尿病的高血糖水平,引起机体脱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代谢紊乱、蛋白质能量代谢障碍等症状,导致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受损程度比单纯脑卒中的患者严重,营养状况受损将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恢复程度。本研究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支持进行综述。1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受损的原因由于评估时间、评估方法和判断标准的不同,文献报道的  相似文献   

6.
墨玺霞 《内科》2012,7(6):621-6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替代疗法之一,透析过程中约有20%~50%患者出现低血压,且常伴有明显的低血压症状,特别是老年人,若不及时抢救会导致心脏停搏n’。为预防低血压及意外的发生,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征象,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患者跌倒、晕厥、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变等,护理人员要做好体位性低血压高危患者的评估工作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本文就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颈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本文报道颈内动脉夹层导致卒中合并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综合征病人1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本病例发病机制,提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度过病情波动期,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栗静  刘毅  胡风云 《山东医药》2022,(36):108-111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在脑卒中之后发生1次及以上的痫性发作称为脑卒中后癫痫(PSE),分为早发性癫痫(ES)和晚发性癫痫(LS),两者发病机制尚未统一。ES的发病机制有:急性脑卒中可导致细胞电解质代谢紊乱,钙离子通道被激活进而导致脑神经元去极化电位,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阶段,神经递质失调,大量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被释放,导致大脑处于易兴奋状态,进一步诱导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含铁血黄素释放的铁产生大量羟自由基,影响皮质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水平,进一步导致癫痫;此外,脑卒中早期,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通过影响脑内葡萄糖摄取和代谢,从而诱导癫痫发作。LS的发病机制有:在脑卒中后期阶段,由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形成的神经胶质瘢痕可导致获得性癫痫;缺血性脑卒中时,血脑屏障损伤导致大量的血液中白蛋白渗入脑组织,细胞外白蛋白通过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使神经元兴奋毒性增加,导致癫痫发作;脑卒中晚期,脑神经网络改变,影响突触可塑性,从而调节神经环路,引起癫痫发作;某些遗传基因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并诱发癫痫发作;在缺血性卒中后,再灌注治疗引起...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发生率约占20%~30%,其临床表现为头昏、乏力,甚至晕厥,尤其是不能解释的跌倒老人。低血压与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性还在于导致老年人骨折、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文对其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1 概念〔1~6〕正常人动脉血压水平是130/85mmHg左右(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时称为低血压,而直立性低血压之含义则与之不同:当患者直立时,血压突然下降,临床可出现与其相应的脑血流灌注不足之症状如头晕、乏力、视力模糊、语言不清、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群低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低血压的患病率、危险因素以及低血压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方法 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低血压的横断面分析。低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SBP)≤98mmHg并且舒张压(DBP)≤60mmHg。 结果男性和女性的低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0%和7.3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15~、25~、35~、45~、55~、65~岁),低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7.62%、6.97%、4.40%、3.22%、2.65%、1.94%,随年龄的增加,低血压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民族低血压患病率变异大。低血压患病率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饮酒、心率与低血压状态呈负相关,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低血压。低血压人群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 提示我国人群低血压的患病率变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低血压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它对于健康的确切影响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才能证实。  相似文献   

12.
<正>直立性低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文对27例直立性低血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7例病人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2.5±12.5岁,其中既往有低血压病9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7例,吉兰一巴雷综合征6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伴糖尿病5例。1.2 临床表现:27例患者均有头晕、乏力、眼花、下肢发软。7例突发性晕厥l-3次。9例有性功能减退及阳萎,8例尿潴留,10例便秘。5例少汗或无汗。9例眼运动受限,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5例虹膜可见萎缩,6例有Horner征阳性。7例皮肤划痕试验减弱或消失。11  相似文献   

13.
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资料显示其可增加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死亡等临床事件的发生。现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心脏自主神经,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导致体位性低血压,造成晕厥致摔伤骨折。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重视高血压,还要提防体位性低血压。临床病例张大爷患糖尿病10多年了,平常血糖控制一般,最近这半年早上起床时经常感觉眼前发黑或头晕,起初他以为是休息不好并没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咳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会导致肺炎风险增加和预后不良。通过了解脑卒中后咳嗽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脑卒中后咳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咳嗽功能与肺炎发生风险及呼吸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和常见康复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PPH)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24 h血压,记录患者午餐前,餐后即刻,餐后30、60、90和120 min连续6次血压,以最低血压值作为餐后血压。根据PPH诊断标准,患者分为PPH组(n=95)和非餐后低血压(NPPH)组(n=85)。结果:在180例患者中,PPH组缺血性脑卒中87例(91.6%),NPPH组62例(7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缺血性脑卒中、餐后心率、餐前收缩压、餐前舒张压、餐前平均动脉压和餐后平均动脉压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PH组餐后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餐前(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H和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P=0.002);餐后心率水平、餐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餐前餐后平均动脉压水平和餐前餐后平均动脉压变异值均与PPH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PPH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餐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餐后心率水平,餐前餐后平...  相似文献   

17.
<正>进展性脑卒中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均有脑梗死后体温变化导致病情进展的报道,因此,对体温变化影响脑组织病理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与体温变化进行综述。1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S)的定义关于进展性脑卒中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国外曾应用演变性脑卒中、恶化性脑卒中和PS等来描述。目前对PS的时限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总体上可以分为发病一段时间内(如  相似文献   

18.
睾酮是人类最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与人类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生理调节过程有关。近年研究发现,睾酮与脑卒中许多危险因素有关。如睾酮可加剧高血压的发展,可促进高血压性肾损害;睾酮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还可加重脑卒中后脑损伤;并可能与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有关。本文对近年有关睾酮与脑卒中及脑卒中后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导致失能、失智的重要原因。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显示,脑卒中导致我国人群的残疾率高达75%,且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患者的绝对数量有增无减。脑卒中除引起运动、感觉、视觉障碍和吞咽困难外,还会导致焦虑抑郁、情感失禁、失眠、疲劳、淡漠、意志力缺乏、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记忆下降、失语、执行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并进一步加重了脑卒中本身所致的自理能力下降、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亚人群分析显示,在中国和日本人群中,血压增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1〕。但对于各型脑卒中血压水平与预后关系仍存在争议〔2〕。目前临床上重视脑卒中的高血压的处理,然而低血压对脑卒中的影响认识不足,合理的调整血压的尺度很难把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