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骶管麻醉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进行子宫脱垂修补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骶管注入15 ml 0.5%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骶管注入15 ml 0.5%罗哌卡因+10μg舒芬太尼麻醉。对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HR、Sp O2及MAP进行观察并记录,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15 min及30 min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及平均动脉压(MAP)情况相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及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骶管麻醉患者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纯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2.
邓雪峰  何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17-15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A组予舒芬太尼10μg(1 ml)+0.5%罗哌卡因15 ml,B组予舒芬太尼15μg 1 ml+0.5%罗哌卡因15 ml,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l+0.5%罗哌卡因15 ml。观察术中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起效、无痛平面、镇痛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均缩短(P<0.01),镇痛持续时间均延长(P<0.01)。3组在切皮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探查、取胎时的VAS和寒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时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麻醉效果,1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探查取胎时内脏牵拉不适症状,减少术中寒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复合组与单药组,各65例。患者均采用骶管阻滞镇痛方式,单药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复合组则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术中牵拉反射程度、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总体麻醉效果、最高运动阻滞到达时间)、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数字评分法(NRS)]、双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合组术中牵拉反射程度,术后2、6、12、24 h的NR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最高运动阻滞到达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双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均短于单药组(P<0.05);总体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可有效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同时具有较高的麻醉及镇痛效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子宫切除术患者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 I或Ⅱ级,年龄30~55岁,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L组硬膜外注入7.5 g/L罗哌卡因13 mL混合生理盐水2 mL,S组7.5 g/L罗哌卡因13 mL混合舒芬太尼20 ug(均为2 mL)硬膜外注入。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腹部运动阻滞、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L组比较S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腹肌运动阻滞和麻醉效果改善(P<0.05),2组间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患者混合舒芬太尼均可增强7.5 g/L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并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A组的麻醉药物采用0.75%罗哌卡因10 m L,B组麻醉药物采用0.75%罗哌卡因10 m L与舒芬太尼10μg,C组麻醉药物采用0.75%罗哌卡因10 m L与舒芬太尼20μg。观察并比较三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术中肌松等级、取胎时VAS疼痛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观察娩出时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与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A组(P0.05或P0.01),而C组较B组起效更快(P0.05);B组与C组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A组(P0.05或P0.01),而B组与C组镇痛持续时间相当(P0.05);B组与C组取胎时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或P0.01),而C组较B组VAS评分更低(P0.05);三组孕妇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评分、新生儿娩出1 min、5 min时Apgar评分、术后并发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0.75%罗哌卡因复合20μg舒芬太尼能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产妇感觉与运动阻滞快、镇痛持续时间长、取胎时VAS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刘晓刚  杨震  王凌峰 《中外医疗》2013,32(14):20-2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并与罗哌卡因单独使用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6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S组与R组,S组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n=30),R组为罗哌卡因单独使用组(n=30),两组均于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S组予0.75%罗哌卡因15 mL复合舒芬太尼20 ug,R组予0.75%罗哌卡因15 mL。首次注药后记录两组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并对两组Bromage分级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R组与S组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及麻醉时间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S组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较R组明显缩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较R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与S组两组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Bromage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效果优于R组(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15 mL含20 ug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0.75%罗哌卡因15 mL,其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运动阻滞程度更轻,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梁秀萍  刘茂东  彭为平  王仁儒 《吉林医学》2012,33(13):2725-272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对肛肠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肛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1组(S1组),舒芬太尼2组(S2组),所有患者骶管穿刺成功后,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 ml,观察无并发症后,C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S1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加5μg舒芬太尼,S2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加10μg舒芬太尼。观察术后2、4、8、12、24 h各时点VAS评分,VAS评分≥3分,给予杜冷丁1mg/kg肌内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尿储留例数及使用杜冷丁例数。结果:在第2、4、8、12 h时点VAS评分S1、S2组均低于C组(P<0.05),在第4、8小时VAS评分S2组低于S1组(P<0.05),C组使用杜冷丁例数多于其他两组(P<0.05),S2组尿储留和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骶管阻滞用于肛肠手术,能达到舒适有效的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任衣平  马红 《四川医学》2007,28(8):891-892
目的观察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n=20)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E组(n=20)罗哌卡因组,于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分别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D组复合舒芬太尼10μg,E组复合生理盐水1ml,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E组相比D组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两组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镇静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安全有效,具有镇痛作用强,可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郑红 《海南医学》2009,20(7):62-64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与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n=20):S组(舒芬太尼15μg+0.75%罗哌卡因15ml)和R组(0.75%罗哌卡因15ml)。选择L2-3间隙穿刺,将上述药液注入硬膜外腔。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牵拉反应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结果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两组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结论剖宫产手术患者混合舒芬太尼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菁  雷晓丽  唐鸣 《海南医学》2011,22(8):57-5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急诊单侧上肢外伤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25ml),舒芬太尼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5μg(25ml)臂丛阻滞。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VAS疼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舒芬太尼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阻滞后10min、120min、180minVAS评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SBP、DBP和HR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并发症。结论 1%利多卡因+0.25%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15μg明显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39-442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胸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择期行开胸术的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处理,舒芬太尼组及罗哌卡因组在全麻术前分别给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切皮即刻(T_2)、术毕(T_3)、术后6 h(T_4)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指标,统计术中全麻药物使用量、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_1~T_3时间点,MAP、HR水平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及罗哌卡因组(P<0.05);罗哌卡因组T_2~T_3时间点MAP水平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T3时间点HR水平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及罗哌卡因组患者七氟醚、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等全麻药物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气管拔除时间、术后(2、6、12 h)的VAS评分及嗜睡、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舒芬太尼组苏醒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及术后2、6 h时VAS评分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降低全麻药物使用、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等具有一定优势,其中舒芬太尼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产妇单纯应用罗哌卡因,观察组产妇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组产妇均予硬膜外麻醉,然后对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7.5±1.4)min,镇痛持续时间:(312±20.7)min,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12.3±2.6)min,无痛平面时间:(8.4±2.1)min,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5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231)和对照组(n=219),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时间以及镇痛满意率等。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镇痛时间以及罗哌卡因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可以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蒋鹏  赵明  阚明秀 《医学综述》2009,15(18):2871-287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行PCEA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0.5 mg/L舒芬太尼(S组)或0.1 g/L吗啡(M组)复合0.12%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96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0.5 mg/L舒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王华 《中国医疗前沿》2013,(11):33-33,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20-65岁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罗哌卡因15ml+0.9%氯化钠注射液15ml;观察组:1%罗哌卡因15ml+舒芬太尼10μg(1ml)+0.9%氯化钠注射液14ml。比较麻醉后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静程度、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作用时间。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镇痛作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0-30min时观察组镇静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取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Ⅱ组单纯罗哌卡因),每组20例,分别观察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静效果.结果 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Ⅰ组明显比Ⅱ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Ⅰ组明显比Ⅱ组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镇痛和镇静方面Ⅰ组比Ⅱ组效果虽好,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麻醉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产生更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合适剂量.方法 选择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90例,术毕随机分为三组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药Ⅰ组为0.2%罗哌卡因,Ⅱ组为0.2%罗哌卡因+0.5 mg/L舒芬太尼,Ⅲ组为0.2%罗哌卡因+0.75 mg/L舒芬太尼,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运动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都较满意,Ⅰ组、Ⅱ组术后8,24,36,48 h VAS评分显著高于Ⅲ组(P均<0.01),Ⅰ组VA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P<0.05);运动阻滞三组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0.2%罗哌卡因+0.75 mg/L舒芬太尼能够更好的提供剖宫产术后PCEA.  相似文献   

18.
刘志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12-113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62例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剂量不同配比的麻醉药物,观察两组麻醉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时间并进行记录。结果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配比,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或者舒芬太尼骶管阻滞用于肛肠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3组,C(对照组)、S(舒芬太尼组)、T(曲马多组)每组30例,骶管穿刺成功后给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然后C组给0.5%罗哌卡因20ml,T组给含曲马多100mg的0.5%罗哌卡因20ml,S组给含舒芬太尼10μg的罗哌卡因20ml,术后送回病房,患者抱怨疼痛并且VAS评分≥4mm时给杜冷丁1mg/kg肌肉注射,每次注射间隔时间>6小时,观察术后1、3、6、12、24小时VAS评分,记录24小时内杜冷丁使用的总量,并记录3组患者24小时内发生瘙痒、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的例数.结果:在第3小时时间点S组的VAS评分低于C组,在第3、6、12、24小时T组的VAS评分低于C组,T组患者杜冷丁使用量低于C组,S组瘙痒例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0.5%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100mg骶管阻滞用于肛肠手术患者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田伟 《西部医学》2011,23(5):945-94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丙泊酚全身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影响。方法 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实施单纯丙泊酚全身麻醉;B组用0.2%罗哌卡因行改良骶管阻滞麻醉[1],麻醉起效后,再用瑞芬太尼连续静脉推注,增强镇痛效果。结果 B组病人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下腹痛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明显优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对下肢运动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