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癌在上海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均居第一位,其病理类型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75%~80%,临床上脑转移多见。随着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深入和联合应用,化疗已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作培  曹磊  陆熠  丁一 《临床肺科杂志》2023,(7):1056-1064+1073
目的 探讨ARHGAP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免疫浸润及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86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ARHGAP23的表达情况,分析ARHGAP2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使用TCGA等数据库和工具对ARHGAP23进行泛癌分析,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基因状态变化、免疫浸润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分析ARHGAP23在肺癌中的发展以及与患者临床预后的作用。结果 ARHGAP23高表达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活率显著升高;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RHGAP23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相关。ARHGAP2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成纤维细胞及免疫细胞浸润存在相关性。ARHGAP23高表达组在肺癌的T3分期中预后更好。结论 ARHGAP23可能通过影响免疫浸润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肺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肺癌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75~80%,因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特别的挑战,因为非小细胞肺癌在诊断时就有1/3以上的病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有手术条件可能获得根治性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仅有20%,但术后复发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伴随社会老龄化,环境污染和吸烟人数增加,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放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接受放疗的8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三维放疗组(研究组)和常规放疗组(对照组),观察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王文舟 《内科》2007,2(5):809-810
近几十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在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中肺癌是主要的死亡因素,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约占死亡总数的80%。即使I期非小细胞肺癌也有30%-35%的病人首次手术后复发且预后很差,尽管IA期四年总的生存率接近70%,但是高复发风险人群四年生存率则不到10%。因此我们需要鉴别出这些病人中具有高复发风险的亚群;既往的研究认为综合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基因、蛋白及RNA表达来预测预后是一个进步。Potti等分析了ACOSOGZ0030试验和CALGB9761试验的109例样本验证基因模型预测复发风险的准确性,证实肺癌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临床相关性,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均显示基因模型比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吸烟史更准确(P〈0.001),且在所有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预测结果趋于一致。现将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首次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36例,包括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140例,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296例;另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296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血清水平。结果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与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与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均存在增高的趋势。在吸烟者中,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明显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风险(P0.05),校正受试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后,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明显增加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单纯非小细胞肺癌组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单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无论是否合并慢阻肺,Th17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均与非小细胞肺癌密切相关。2.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升高是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CA)19-9在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小细胞肺癌、30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roGRP水平,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受试者血清NSE、CEA和CA19-9水平.计算以上4种肿瘤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并用ROC曲线比较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小细胞肺癌组血清ProGRP、NSE水平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和正常健康组(P〈0.01),血清CEA、CA19-9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组和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CEA水平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血清ProGRP、NSE、CEA和CA19-9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0.767、0.617和0.570.血清ProGRP和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灵敏度分别为96.7%和53.3%,特异度分别为96.7%和46.7%.结论 ProGRP 及NSE均可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但ProGRP对小细胞肺癌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联合检测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探讨I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肺良性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应用比Ki67标记检测细胞增殖指数(PI)。TUNEL法检测70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正常肺组织凋亡指数(AI)。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血管浸润、VEGF高表达、高PI、低AI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浸润(BVI、VEGF及PI可以作为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免疫组化综合评分(IRS)IRS=VEGF+PI+A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22%、23.33%,有显著性差异(P=0.0056)。综合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RR=4.878,95%CI:1.379~17.258,P=O.014)。结论联合检测肿瘤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可能实现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层,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多属晚期,治疗以化疗为主。我科采用长春瑞滨(NV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外周静脉注射NVB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细胞肺癌标本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特点及其对顺铂联合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初治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气管镜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CCI蛋白,同时分析ERCC1蛋白水平与顺铂/依托泊苷化疗疗效关系、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RCC1在小细胞肺癌标本中表达率为23.3%,与病程和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ERCC1表达阳性患者顺铂/依托泊苷一线化疗有效率为42.9%,显著低于ERCCI(-)患者的73.1%。结论ERCC1在部分小细胞肺癌标本存在表达,ERCC1阳性的小细胞肺癌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肺栓塞时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肺栓塞 (PE)动物模型的建立 ,评价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随机编号 ,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8头 ,平均体重 16 1± 1 4kg ;建立模型前均行肺灌注显像及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CPA) ,取自体猪血 2~ 5ml制血栓 ,通过右心导管将栓子加压注入肺动脉 ;建立PE模型。建立模型后及溶栓治疗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及CPA ,前后采集条件一致。结果 :8头猪造模前CPA均正常 ,肺灌注显像 1例左肺放射性分布不均 ,肺灌注显像特异性 87 5 % (1 8)。 7例存活的模型猪 ,5例造模成功 ,2例不明显 ;以单侧肺观察 ,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 ,肺灌注显像诊断PE灵敏度 10 0 % ,准确率 90 %。 1例肺动脉造影正常 ,肺灌注显像为亚肺段栓塞 ,与尸检肉眼病理所见一致 ,溶栓后恢复正常血流灌注 ;如果以溶栓治疗有效为标准则准确率增至 10 0 %。溶栓疗效观察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二者结果一致。 1例CPA溶通 ,肺灌注显像部分改善 ,尸检证实为部分坏死、实变。结论 :肺灌注显像诊断PE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肉眼病理所见完全吻合。可作为肺动脉造影前的筛选 ,及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14.
B Levin 《Chest》1990,98(4):1025-1026
Confluence of the pulmonary veins commonly appears on the frontal view of the chest and generally is easily recognized as such. On plain film tomograph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pulmonary angiography, the anatomy of convergence of pulmonary veins prior to common entry into the left atrium is clearly displayed. In this report, attention is called to the occasional appearance of confluence of the pulmonary veins on the lateral view of the chest as a clearly circumscribed round opacity mimicking a lung or mediastinal mass.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Reliable, noninvasive approaches to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re needed.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forced vital capacity to diffusing capacity ratio and room air resting pulse oximetry may be combined to predict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METHODS: Sixty-one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patients with available right-heart catheterization were studied. We regressed measured MPAP as a continuous variable on pulse oximetry (SpO(2)) and percent predicted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to percent-predicted diffusing capacity ratio (% FVC/% DL(co)) in a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Linear regression generated the following equation: MPAP=-11.9+0.272 x SpO(2)+0.0659 x (100-SpO(2))(2)+3.06 x (% FVC/% DL(co)); adjusted R(2)=0.55, p<0.0001.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model-predic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ere 7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50-89%), 81% (95% CI: 68-92%), 71% (95% CI: 51-87%) and 81% (95% CI: 68-94%). CONCLUSIONS: A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redictor based on room air resting pulse oximetry and FVC to diffusing capacity ratio has a relatively high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However, this model will require external validation before it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