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玉环 《海南医学》2014,(21):3146-3148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并接受内镜治疗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患者186例,非老年患者200例。分析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并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是两组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其中老年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9%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Rockall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发生率高,预后比非老年患者差。内镜治疗疗效确切,Rockall低、中危患者获益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14-111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观察组23例实施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对照组23例行择期内镜检查治疗,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率及输血治疗率、内镜止血成功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23.91%(11/46),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21.74%(10/46),两组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输血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能够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确诊率,减少输血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联合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26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33)及对照组(n=129),前者同时联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后者先行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2个月以后再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100.0%,对照组止血成功率86.8%,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再出血率6.0%,对照组近期再出血率22.5%,两组近期再出血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及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7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对经电子胃镜明确诊断为7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内镜下局部注射高张盐水肾上腺素治疗组与内镜下药物喷洒治疗组在首次止血率和再出血率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对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综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11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14例患者分成2组(内镜组及常规组),每组57例,常规组出血后采取常规的内科治疗,内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内镜下介入治疗,包括内镜下钛夹夹闭出血点及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72 h后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内镜组止血率为98.25%,再出血率1.75%,常规组的止血率为66.67%,再出血率为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运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选择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实验组运用内镜止血方式,而对照组则运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再出血情况、止血时间和输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输血量和再出血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8.43±2.11)min;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2.41±3.21)min,实验组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止血运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缩短止血,降低患者的输血量以及再出血率,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指标、优良率及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止血,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3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诊断、病变部位、大小及近期出血征象等。病变出血征象采用Forrest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喷洒药物、注射治疗、热凝治疗、机械止血和联合止血。结果: 进行内镜治疗的病变均为Forrest Ia~Ⅱb级,214例患者(96.0%,214/223)首次内镜止血成功,其中34例(15.2%,34/223)发生再出血,首次内镜治疗成功率为80.7%(180/223),因内镜治疗不成功而手术或死亡共17例,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06/223)。Rockall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40/50)、95.7%(156/163)和100%(10/10)。注射肾上腺素和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2.6%(137/148)和77.6%(38/49),再出血率分别为14.2%(21/148)和18.4%(9/49)。联合治疗占二次内镜治疗的65.0%(13/20),治疗成功率为61.5%(8/13)。结论: 内镜下止血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急救治疗方法;Forrest Ia~Ⅱb级的出血病变应该进行内镜治疗;Rockall低危组通过内镜治疗均可止血,Rockall评分对内镜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8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记录内镜诊断、病变部位、大小及近期出血征象等。病变出血征象采用Forrest分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止血治疗(治疗组)和保守治疗(对照组)。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尼龙绳结扎止血、钛夹止血、注射止血、钛夹联合注射止血。结果:内镜治疗组进行内镜治疗的病变均为Forrest Ia~II b级,137例(95.8%)患者首次内镜止血成功,其中8例(5.6%)发生再出血,首次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0.2%(129/143)。对照组首次止血成功117例,占81.8%,其中12例(8.4%)发生再出血,首次内镜治疗成功率为73.4%(105/143)。内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Forrest Ia~IIb级的出血病变应该进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不同方法止血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急诊内镜明确诊断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钛夹止血组和注射止血组,两组在镜下止血同时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每次40mg,每12小时1次,连用5d,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即时止血、再出血和急诊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止血率、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以及再出血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能够提升止血成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止血术对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156例,分为硬化剂组和肾上腺素组,分别于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肾上腺素治疗,评价疗效。结果:硬化剂组再出血发生率(10.39%)低于肾上腺素组(16.67%),住院时间(5.2±0.3)短于肾上腺素组(8.1±0.4),P〈0.05。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与转外科手术率无统计学意义。硬化剂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肾上腺素组(5.13%),P〈0.05。结论: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肾上腺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49-51+55
目的对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对其实施常规止血治疗,治疗后有58例患者未成功止血,对此应采取内镜观察具体出血部位,寻找止血失败的原因,之后实施消化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各项手术指标、生命体征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常规止血组治疗有效率为55.4%,内镜止血组治疗有效率为94.8%;相较于常规止血组,内镜止血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止血组再出血率13.8%,内镜止血组再出血率3.4%,相较于常规止血组,内镜止血组手术相关指标时间均更短,再出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止血组,内镜止血组治疗后脉搏及休克指数更低,血红蛋白及收缩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可通过消化内镜达到确切治疗效果,使患者恢复时间缩短,减少再出血情况,改善各项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硬化剂注射术(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疗效。方法 EVB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EVS组35例,EVL组35例及EVS+EVL组38例,分别采用EVS、EVL、EVS+EVL治疗。结果与EVL和EVS组比较,EVL+EVS组首次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率明显升高,达到静脉曲张消除所需治疗次数和达到静脉曲张消除所需治疗时间明显减少(P〈0.05),远期再出血率及静脉曲张复发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镜下EVL+EVS治疗EVB效果明显,能减低远期再出血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止血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急诊胃镜明确诊断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注射组、内镜喷洒组,两组在镜下止血同时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每次40mg,每12小时1次,连用5d。将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组在即时止血率(95.9%vs.77.6%)、再出血率(4.1%vs.14.3%)和急诊手术率(2.0%vs.12.2%)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3例划入观察组,单纯肝硬化患者23例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化验血红蛋白、白蛋白、十二指肠溃疡例数和输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HGB水平78.2±1.8g/l,PLT水平113.5±5.4x109个/l,十二指肠溃疡8例,输血量10.4±2.1U;对照组患者HGB水平77.9±1.7g/l,PLT水平114.7±6.7x109个/l,十二指肠溃疡2例,输血量6.6±1.7U;HGB、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例数、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高于单纯肝硬化患者,入院诊断应该进行内镜检查查看是否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对防范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方法: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其中49例予氨甲环酸静滴联合静脉使用洛赛克(A组);对照组43例静脉使用洛赛克(B组)。对两组显效、有效、无效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显效、有效及无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平均输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A组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较B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现并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病例。结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无确切疗效,并可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抗纤溶剂不应作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三种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结慧 《广州医药》2008,39(3):25-26
目的研究急诊内镜下三种方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急诊电子胃镜明确诊断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喷洒组、内镜注射组和联合治疗组,将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组对比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和急诊手术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治疗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应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而再出血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2.2±1.2)d、肠鸣音恢复时间(3.5±1.6)d以及住院时间(8.5±1.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良好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胡文海  宋斌  李斌 《安徽医学》2014,(4):513-514
目的:分析奥曲肽辅助奥美拉唑用于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从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118例进行调查,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59例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奥美拉唑的方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59例患者接受奥曲肽辅助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输血量、止血时间及在出血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奥曲肽的辅助治疗下,其治疗有效率为98.30%,高于对照组的83.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分别为(20.34±4.86) h与(1.54±0.38) U,比对照组的(28.59±5.63) h与(2.61±0.66) U要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8.30%,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辅助奥美拉唑用于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疗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