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观察的临床效果并作出相关分析。方法选取9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本组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48例,对照组实施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实施以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之上加入人工肝血浆置换,并详细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相应指标((AST、TBiL、ALT、NH3、PT)等变化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症状与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ALB明显升高,TBiL、ALT、NH3、PT明显下降。同时经过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9.6%,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2.9%;96例患者的总有效率(χ2=5.03,P〈0.05),中、晚期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早期患者的病情治愈率(P〈0.05)。结论通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于治疗重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及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减轻病痛,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用于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共计163次,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满意比率为85.0%,对照组疗效满意比率为47.2%,2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用于治疗病情合适的重症肝炎患者,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应用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分为两组进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不同护理方式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舒适度评分以及情绪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重症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同时结合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用于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共计163次,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满意比率为85.0%,对照组疗效满意比率为47.2%,2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用于治疗病情合适的重症肝炎患者,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型肝炎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每周2~3次;对照组21例:仅做一般内科治疗,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降低患者TBil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169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血氨(NH3)、HBV DN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除HBV DNA外,其他各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ChE、PTA、TC、NH3、HBV D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期、中期患者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晚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10例(25.0%),对照组死亡23例(6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降低病死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重型病毒性肝炎169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方法:将辽宁省丹东市传染病医院2005-12-2009-03收治的45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给予基础保肝治疗,对临床生化指标和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评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血浆置换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结论: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肝衰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与细胞因子TNF-α、IL-4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48例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其TNF-α、IL-4水平。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重型肝炎ALT,AST,TBIL,TNF-α,IL-4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能够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显著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肝细胞损害,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Il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血氨、LN和PCHI水平分别为(76.48±10.85)U/L、(71.81±16.67)μmol/L、(52.13±4.71)mmol/L、(100.53±5.73)μg/L和(107.36±11.30)μg/L,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9、4.012、2.187、2.021、3.232,P〈O.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56.67%,x2=0.535,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重症肝炎114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60例,2组均采用重肝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并检测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观察临床症状及预后。结果2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3%和37.0%,其中又以重肝早期和中期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分别为87.5%和76.5%。结论血浆置换可提高重型肝炎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普通治疗法和血浆置换治疗.总结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经过PE治疗后,患者肝脏的各项生化指标明显好转,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显著.结论:内科综合治疗联合血浆置换疗法,能显著改善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脏生化指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PE治疗,用SPSS软件分析治疗次数、年龄、发病基础、并发症、生化指标等各因素对PE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结果有效88例,有效率54.3%;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患者年龄、发病基础、临床分期、并发症数目、置换次数、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前白蛋白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胆红素、甲胎蛋白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MELD评分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进一步将可能影响血浆置换疗效的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与疗效有关。结论重型肝炎发病基础、临床分期、并发症数目、置换次数等是影响血浆置换疗效的重要因素。而MELD评分、年龄、血清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判断血浆置换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血浆置换首次效应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0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第一次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达70.7%,最终存活率45.3%。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和血红蛋白置换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好转组与恶化组首次置换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PT缩短程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首次置换效果佳者,预后好,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察中药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将102例重型病毒性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6例加用中药治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2周后的各项生化指标,2月内并发症发生率,1月内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指标好转,预防感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顿挫病势,提高重型肝炎的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在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后续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重症肝炎患者采用人工肝单纯性血浆置换的临床资料,以及18例重症肝炎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灌流后血浆置换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分别为甲组和乙组。总结和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以及临床上针对并发症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比较,甲组易发生低血压症状,乙组易发生低血压、低血糖等并发症。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上采用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并发症多,但是预防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观察中药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将102例重型病毒性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6例加用中药治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2周后的各项生化指标,2月内并发症发生率,1月内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指标好转,预防感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顿挫病势,提高重型肝炎的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有效方法不多,死亡率高,是肝病界临床治疗的大难题。血浆置换是利用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将病人的带有许多毒素的血浆滤过,再输入健康的新鲜血浆,使许多重症病人病情得以控制,收到良好效果。我科自2000年开始采取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对8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临床观察,现将疗效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107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ALSS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性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ALSS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重肝各期及人工肝次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8.88%,对照组有效率32.61%(P〈0.05),TBIL值随治疗的有效率呈梯度下降;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晚期(P〈0.01);ALSS治疗次数以2-5次为最佳,占80.37%,总有效率为67.44%。结论ALSS是治疗重症肝炎的一项有效措施,但要选择最佳时期(TBIL≥200 mol/L、早、中期),最佳治疗次数(2-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