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水平.方法对65例复杂髋臼骨折、臼顶部骨折14例,臼前壁或前柱骨折,或前壁前柱均骨折18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或后壁后柱均骨折20例,臼中央骨折、股骨头半脱位或中央脱位6例,臼内有游离骨块,来源于股骨头或髋臼2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颈或骨盆骨折5例.用后方入路41髋、前方入路17髋、延长髂股切口2髋和前后联合入路5髋.进行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长轴固定.结果术后按Matta 标准评定:解剖复位51髋,满意12髋,不满意2髋.按关节功能(Aubigen 6分法)评定,获随访41例,平均时间14.2个月,优30髋,良6髋,可3髋,差2髋,优良率87.8%.结论争取早期手术,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直视下行解剖复位和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提高复杂髋臼骨折疗效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水平.方法 对65例复杂髋臼骨折、臼顶部骨折14例,臼前壁或前柱骨折,或前壁前柱均骨折18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或后壁后柱均骨折20例,臼中央骨折、股骨头半脱位或中央脱位6例,臼内有游离骨块,来源于股骨头或髋臼2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颈或骨盆骨折5例.用后方入路41髋、前方入路17髋、延长髂股切口2髋和前后联合入路5髋.进行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长轴固定.结果 术后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51髋,满意12髋,不满意2髋.按关节功能(Aubigen6分法)评定,获随访41例,平均时间14.2个月,优30髋,良6髋,可3髋,差2髋,优良率87.8%.结论 争取早期手术,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直视下行解剖复位和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提高复杂髋臼骨折疗效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杂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8年11月对63例复杂性髋臼骨折采用开放复位、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Letournel分类,前柱加前壁骨折28例,后柱加后壁骨折8例,双柱骨折23例,横形加后壁骨折4例.髂腹股沟入路38例,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2例,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1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周内10例,1~2周27例,2~3周19例,3周以上7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8 a,平均5.5 a,按matta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为78%,可为14%,差8%.术后X线片示解剖复位46例(73%),满意复位14例(22%),不满意复位3例(5%,均为陈旧性骨折).术中坐骨神经牵拉伤1例(另有3例术前损伤)、股神经牵拉伤1例,术后3个月均完全恢复.异位骨化伴股骨头再脱位1例(为K-L入路),股骨头坏死1例,髋骨性关节炎5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病例.结论:复杂性髋臼骨折积极手术复位及内固定,中长期疗效好、能有效地防治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背景:高位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骨性和软组织畸形严重,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高,并发症多,而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可以简化置换方法。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高位脱位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6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共21髋关节,对置换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髋关节部位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随访(48.0±20.5)个月。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高于置换前(P < 0.05)。患者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不等长,下蹲后站起困难、下肢力量不足及下肢软组织紧张。1髋发生大转子骨折以钢爪固定;4髋在置换中股骨距裂纹骨折以钢丝捆绑。1例患者置换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获得部分恢复。所有患者无感染、脱位和假体松动出现。结果说明,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短缩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但仍需要一定的置换技术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联合Herbert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8年9月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联合Herbert钉治疗股骨头骨折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3~48岁,平均33.5岁;左侧5例,右侧7例。骨折按Pipkin分型:2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去除髋臼内细碎的骨片,将较大的骨折块复位,用2~4枚Herbert钉固定骨块,钉尾埋于股骨头软骨下。末次随访时按照T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6~33个月的随访,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无明显疼痛,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2例出现异位骨化,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结论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治疗伴或不伴髋臼骨折的股骨头骨折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术中可减少对股骨头血供的破坏,可全方位观察到股骨头骨折的渗血情况,Herbert钉固定股骨头骨折加压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重建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骨折复位骨盆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28例。按照Letoumel分型,后壁骨折18例,后柱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前柱伴前壁骨折l例;其中8例伴髋关节后脱位,2例髋关节前脱位,2例髋关节中心脱位。结果:根据美国骨科学会(AAOS)标准,本组疗效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结论: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恰当地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公认的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但存在较多的困难及风险。 目的:评估行大转子截骨的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 方法:18例(22髋)成人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非骨水泥固定,行大转子截骨调整臀中肌张力,在髋臼的解剖位置安放臼杯。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均超过10个月,最长随访38个月。患者关节置换前平均患肢短缩4.5 cm (3.4-6.0 cm),置换后患肢较置换前平均延长4.0 cm(3.2-4.8 cm)。置换后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7分(79分-91分),显著高于置换前(P < 0.01)。置换中3例3髋股骨近端发生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予钢丝固定或未作特殊处理,均于置换后2个月复查X射线片提示骨折已愈合。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麻痹症状,3个月后症状消失。未出现置换后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及有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表明行大转子截骨的非水泥假体能有效治疗Crowe 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能重建复杂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3~49岁(平均38.5岁)。骨折按AO分型为B3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见外侧和后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4例,采用外侧腓骨近端截骨入路治疗4例,骨折复位后均采用外侧和后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和HSS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8例患者经过6~24月(平均11.8月)随访,随访3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96分,平均89.3分。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2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无血管损伤、伤口感染和皮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或外侧腓骨近端截骨入路能直视下对胫骨外侧平台并后外侧劈裂骨折进行复位和内固定,是治疗这种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SuperPATH:即为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的简称,上方关节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技术。该入路具有不切断外旋肌群并保留髋关节囊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相对于其他手术入路,出现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明显降低。 全髋关节置换:是采用人工髋关节替代自身髋关节,适用于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等,手术方法是切除自身的股骨头和股骨颈,将金属关节假体置入股骨近端和髋臼侧,使之替代人体髋关节进行活动。 背景: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出现多种微创入路,其中CHOW等于2010年提出Superpath入路。该入路具有不切断外旋肌群并保留髋关节囊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相对于其他手术入路,出现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明显降低。 目的:对比分析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72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组,其中30例采用SuperPATH入路,42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4天血红蛋白下降值及开始负重活动时间,于术后第1,2周及第3个月分别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②术后第2周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期间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有2例患者出现髋关节后脱位,均急诊在全麻下行手法牵引复位;③与对照组相比,SuperPATH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第4天血红蛋白下降值减小,开始负重活动时间较早,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但2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SuperPATH组术后第1,2周 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术后第3个月2组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提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为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并加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术后髋关节疼痛不适,降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但由于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导致术中出血量并无明显减少,由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生施行手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ORCID: 0000-0002-9280-8802(胡正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7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运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Pararectus approach, PRA)治疗患者38例(PRA组),改良Stoppa切口入路(Modified Stoppaapproach, MSA)治疗患者34例(MSA组)。比较两组的前方入路显露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术中+术后引流)、骨折复位情况,髋关节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切口显露时间,显露过程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复位评估(PRA组优20例,良13例,可5例;MSA组优19例,良11例,可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均是治疗髋臼前方骨折理想入路,但是腹直肌外侧入路在手术视野显露上稍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研究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髂坐钢板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髂坐钢板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8 ~ 65岁,平均(40.0±2.0)岁。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 ~ 4.0 h(平均3 h),术中出血量为500 ~ 1 500 mL(平均800 mL)。术中显露清晰,骨折复位固定顺利,C臂透视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钢板螺钉位置合适无松动。总体复位优良率93.3%。围手术期无患者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访6 ~ 12个月,2例出现髋关节轻微疼痛,无内固定失效、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髂坐钢板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清楚、手术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髂腹股沟入路(MMIIA)、改良Stoppa入路(MSA)及腹直肌外侧入路(PRA)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MMIIA组(14例)、MSA组(25例)和PRA组(16例)。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SA组和PR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复位质量优于MMIIA组(P<0.05);但各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IA、MSA及PRA治疗髋臼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无显著变化,但MMIIA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复位质量方面不如其他两种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7 ~ 68岁,平均42.6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横断骨折3例,“T”形骨折2例。术前将骨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复位,打印出髋臼实体模型进行手术演练,术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用预塑形好的重建板固定髋臼四边体,空心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术后复查CT片,记录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随访18 ~ 41个月,平均28.5个月。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其中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为13 ~ 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19/22)。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结论 腹直肌外侧入路解剖清晰,显露充分,创伤小,可以直视下复位和固定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而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该类型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19例,在罗从凤三柱分型中均为后侧柱骨折,其中右膝12例,左膝7例,单纯后内侧髁骨折10例,后内侧髁骨折伴膝关节半脱位者2例,单纯后外侧髁骨折3例,后外侧髁骨折伴膝关节半脱位者1例,后侧双髁骨折3例;19例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10~40.8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随访第12个月本组平均屈膝(107.42±2.6)°(95~120°),平均伸膝(3.7±1.02)°(0~8°);根据Hass膝关节功能评定,本组中优1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9.47%。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8分(78~94分)。术中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能充分显露胫骨平台的后髁,能为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提供较好的操作空间,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水平截骨治疗Ⅴ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4例接受经伤椎水平截骨、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其中T_8~T_9骨折脱位1例、T10~T11骨折脱位2例、T_(11)~T_(12)骨折脱位1例,术前脊髓损伤Franke1分级均为A级。结果 4例病例术中均完全复位、术后1周佩戴支具坐起,4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平均7.4个月),4例病例均获骨性融合,但术后Franke1分级无改善。结论经伤椎水平截骨治疗Ⅴ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近期临床疗效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复位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单纯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和前柱的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累及四边体和前柱的髋臼骨折病例,探讨采用单一改良K-L入路同时治疗累及四边体和前柱的髋臼骨折方法。方法在20例髋骨标本上测量髋臼后壁的宽度,并通过测量前倾的角度探索最佳向前置钉角度。对2000年1月~2008年5月以来共15例累及四边体和前柱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单一改良K-L后入路同时固定髋臼前后柱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结果髋臼后壁宽度在47~52mm之间。在髋臼后壁的外2/5区域,向前植入螺钉均进入髋臼内;在髋臼后壁的中间1/5区域,向外倾斜15°置钉,有6例部分进入髋臼内;在髋臼后壁的内2/5区域,向前倾斜10°置钉,螺钉无一进入关节内,其远端可以从前柱穿出。随访9~27月,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1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优良率93.3%。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标准: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野暴露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Letournel-Judet分型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45例髋臼骨折,术前经X线片及髋臼CT明确诊断,采用Letournel-Judet分型后,分别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30例,髂腹股沟入路11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内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35例,满意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2例.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14例,良20例,一般7例,差4例,优良率为75.5%.结论 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正确分型,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2年10月,对2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进行复位和内固定,20例通过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其中9例加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另2例采用延长S—P入路。术后早期功能锻练。结果平均随诊时间为16个月(6—60个月),骨盆骨折均获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髋臼解剖和复位满意20例,不满意2例。用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结果,优良16例,一般4例,差2例。一例发生异位骨化,无一例感染及不愈合。结论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髋臼、骨盆环的稳定性,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头臼关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髋关节翻修过程中移除固定良好的生物型假体柄及骨水泥柄很困难,应用大转子延长截骨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结合生物型加长柄能降低翻修后并发症。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转子延长截骨结合生物型加长柄翻修人工髋关节的近期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病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的25例患者,其中17例应用单切口双入路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中股骨重建均采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随访12-60个月,记录翻修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翻修后并发症,记录截骨长度、假体柄在股骨髓腔内远端固定的长度和截骨处远端至假体末端的长度。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截骨长度17 cm(15-23 cm),平均假体柄和髓腔接触面长度为6.4 cm(4-11 cm),截骨处远端至假体末端的平均长度为11.5 cm(8-18.5 cm)。至随访结束,患者髋关节Hariss评分从治疗前(39.0±13.6)分提高到治疗后(75.0±14.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例患者发生假体柄下沉,17例患者大转子延长截骨处均固定良好。提示大转子延长截骨结合生物型加长柄翻修人工髋关节过程中,单切口双入路法松解髋关节周围瘢痕并使髋关节前脱位能保护后关节囊和外旋肌,加强髋关节后侧稳定性,减少翻修后脱位率,近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髋关节CT影像数据的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DDH患儿62例,根据制定的手术方案分为3D打印组(30例)和常规手术组(32例)。3D打印组术前根据患儿髋关节CT扫描数据进行3D模型打印,并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操作,根据3D模型行Pemberton髋臼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常规手术组根据术前三维CT图像制定的手术方案进行Pemberton髋臼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髋臼指数矫正、沈通氏线是否连续、术中出血量等。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髋关节髋臼指数矫正、术后沈通氏线连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髋关节CT影像数据的3D打印技术辅助行DDH手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为患儿提供了更精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