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目的:对血液报废原因的分析,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趋势。方法:HBsAg、HCV、TP、抗-HIV检测均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献血前HBsAg筛查用胶体金法金。结果:ALT,TP不合格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献血人群中藏族传染性指标HBsAg、HCV、TP和ALT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有显著性差别(P〈0.005),农牧区传染性指标阳性率高于城镇,有显著性差别(P〈0.005)。结论:在献血前对ALT,HCV、TP、HIV进行快速筛查,降低血液的正常报废率,减少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年献血者献血后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数据,其中献血前ALT筛查18 713人次、未筛查46 060人次,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13 519人次、干式生化仪筛查5 194人次。结果 献血前实施ALT筛查献血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未筛查者(1.03%vs 6.18%,P<0.01);使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后的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为0.64%,明显低于干式生化仪的2.02%(P<0.01)。结论 采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前ALT初筛可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多次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街头筛查结果.方法:对356名多次献血者和1230名初次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hg、TP抗体的筛查,对两组之间的ALT异常率、HBsAg和TP抗体的阳性率统计分析.结果:多次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筛查HBsAg的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而ALT异常率、TP抗体阳性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次献血者未能受到全面有效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4.
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潍坊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方法:将潍坊市2003-2007年227503人次无偿献血者,按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检测项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的不合格率为4.35%,呈显著下降趋势,ALT、HBsAg,抗-HCV、梅毒阳性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发展街头献血和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开展献血前初筛检验,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雅波  黄建荣  邓刚  胡军路 《浙江医学》2017,3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与我国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36864例,每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5ml用于筛检。采用速率法检测样本ALT,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TTVIgG。观察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检测结果,TTVIgG检测结果,各传染病筛检指标不合格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TTVIgG检测结果。结果36864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中检出不合格样本962例,不合格率2.61%。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21.83%vs4.30%,P<0.05)。ALT、HbsAg、抗HCV、抗HIV、ALT合并HBsAg、ALT合并抗HCV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分别为18.93%、28.22%、25.93%、16.42%、25.53%、27.78%)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传染病指标筛检,能一定程度上筛除TTVIgG阳性的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献血者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一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血站开展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液筛查的方法及结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20例自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ALT血液筛查,其中筛查结果合格有197例,设为对照组;筛查结果不合格而延缓献血者有23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2次献血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梅毒、抗-HCV、HBsAg、ALT筛查的单独不合格率与总体不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抗-HIV筛查的不合格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站开展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液筛查,能够有助于在系统血液检测前预防部分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标本,以保障捐献血液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番禺地区献血人群中酶免和核酸的检验不合格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降低临床输血风险的血液筛查策略。方法对参加献血的样本,按卫生部要求开展HBsAg、抗-HCV、抗-HIV、抗-TP输血传播病毒筛查;对部分酶免筛查项目合格的样本,进一步开展HBV-DNA、HCV-RNA和HIV-RNA 3项联合核酸筛查实验;对酶免和核酸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0819人次献血者酶免检验结果中,有893人次酶免四项检验结果不合格,不合格率约为2.89%。在28237例酶免合格样本中,检出38例HBV-DNA阳性样本,频率约为0.13%。结论献血者经酶免检测合格的样本中,还存在一定比例的HBV-DNA阳性,采用酶免加核酸的检验策略能有效降低临床输血传播HBV-DNA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及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仙桃市血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31602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标本数31602份,检测合格标本数30330份,检测合格率为95.98%;检测不合格标本数1272份,检测不合格率为4.02%。其中ALT阳性检测不合格率2.13%;HBsAg阳性检测不合格率1.02%;抗-HC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5%;SYP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8%;抗-HI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15%。结论了解和掌握无偿献血群体、制定符合临床用血规律的采供血计划十分必要,而实行血液集中检测、严格筛查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直接关系到供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是提高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滨海新区街头无偿献血者体格检查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我站2006年至2007年街头1号采血车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登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登记者共9973例,其中不合格838例,体格检查总不合格率为8.4%。体格检查不合格的原因诸多,如血压异常、ALT偏高、HBsAg阳性及影响献血的其他有关情况如饮食、睡眠等。结论: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做好献血前体格检查,不仅可以确保献血员身体健康和受血者安全,又可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街头采血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情况,为进一步 提高无偿献血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对献血人群检测不合格的资料.按模式不同分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不合格项目的数据。结果献血前快速检测312 780人次,不合格率为5.67%(17 736/312 780);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率为1.35%(3942291 799) ,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7与2018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0.43%)、HBsAg(0.29%) .抗-TP(0.27%)、HIV/抗HIV(0.13%) .抗-HCV0.119%) .异常终止(0.09% )和NAT(0.03%);ALT和异常终止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BsAg和HIV抗HIV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和核酸检测不合格率呈先升后降趋势,抗-HCV不合格率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ALT .抗-TP和HBsAg不合格是导致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采前快检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情况,为全市安全用血、节约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2010~2012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项目ALT、HBsAg、抗-HCV、抗-HIV、TP等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筛查血液标本246799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4429份,ALT、HBsAg、抗-HCV、抗-HIV、TP不合格率分别为3.24%、0.75%、0.94%、0.60%、0.23%,其中ALT最高。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严格血液筛查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基础,也是提高合理利用血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一种适合应用于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选的检测方法,以达到节约血源,大幅度降低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方法]用MissionTM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艾康)、Reflotron plus快速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罗氏)、microlab 3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威图)3种仪器分别测100例献血者的ALT,并分别与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较。[结果]与全自动生化仪测试结果相比,艾康干式法χ2=2.25,相关性r=0.9550;罗氏χ2=4.167,相关性r=0.9724;威图半自动χ2=0.25,相关性r=0.9695。[结论]威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良好,相关性好,与日立7600-010相比无明显差异;艾康与罗氏应适当调整临界值,艾康应调为35 U/L,罗氏应调为34 U/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用血血样不同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时期临床用血采用不同传染性救病筛查模式进行筛查,并考核其安全性。结果自1997年开始,按照国家规定,临床用血安全性筛查项目包括HbsA异、抗-HCV、ALT、梅毒和抗-HIV。1997年检测个体卖血血样3442份,报废血样3份,报废率为0.08%。无偿献血血样28650份,报废血样4077份,报废率为14.23%;1998~2002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206948份,报废血样12479份,报废率下降到6.03%:2003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44529份,报废血样1465份,报废率再次下降到3.29%;2004年起对16592例无偿献血HBsA异、抗-HCV、抗-HIV ELISA方法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PCR法复检,重新发现HBsA异阳性标本8例,为0.048%。结论对无偿献血者采血前进行快速筛查,能有效降低无偿献血的报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减少临床用血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市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温州市中心血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1.66%,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1.39%;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1.24%,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7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6%,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7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血液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是目前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邓文英  李漆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0-3271
目的了解内江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r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无偿献血者人数以最高达11%的速度上升,AIT、抗-HCV和抗-HIV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基本保持平稳状态,HBsAg呈先降后升,抗-TP有升有降,但是无明显规律。5年无偿献血者共88010例次,总不合格率为5.96%,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占3.88%。结论内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整体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加强献血宣传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岍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张彦 《西部医学》2011,23(8):1560-1562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随机感染情况,保证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提供依据。方法对内江2005年1月~2009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ALT、HBsAg、抗HCV、抗HIV、SYP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5934人次无偿献血者中有5718人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96%。不同地区无偿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517,P〈0.05)。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232.757,P〈0.05);女性(χ2=104.929,P〈0.05),男性和女性46~50岁年龄段检验不合格率最高。结论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