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来治疗和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探讨采用该种方法治疗的效果,对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高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依达拉奉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方法来对比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对治疗结果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治疗2周后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对比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组的有效率为93.0%,常规组的有效率为79.1%,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助于快速恢复患者的受损神经,从而避免症状恶化,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龚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55+57-55,5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和加用依达拉奉组(观察组)43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6、1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量表的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早期的神经功能方面的效果较好,患者的生存能力改善幅度也较大,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71%;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为(13.84±2.27)分,低于对照组的(20.43±3.25)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依达拉奉)与对照组(胞二磷胆碱).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0/34)、64.7%(22/34),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7、14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C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及14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表(NIHS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进行评分,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NIHSS和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和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73, t=4.240,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l例,采用常规治疗,共14d;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ra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2次/d,共14d。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14d血浆(清)一氧化氮(NO)浓度;并在治疗前、治疗后7、14d分别进行ESS评分。结果治疗组第7天血清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14天血清NO浓度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组第7天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ESS评分与对照组比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9.3%;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盘锡斌  黄诗勤  易震 《江苏医药》2013,39(11):1319-1321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效果.方法 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醒脑静与依达拉奉静脉滴注,疗程为1个月.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道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指数分别为(12.83±2.85)分、(12.83±2.85)和(46.92±6.2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04±2.64)分、(16.58±3.15)和(38.68±7.23)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 vs.22.5%) (P<0.05).结论 对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和依达拉奉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将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将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明显改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于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状况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于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有效的脑神经保护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改善程度。方法112例符合脑血管疾病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其中男30,女28例;对照组54例,其中男28,女2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减轻脑细胞水肿,吸氧,改善心脑供血,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其他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生理盐水250 mL+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q 12 h),连用14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ES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ESS评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14 d。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2±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6.6)分;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4%和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3%和78.1%。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21dESS增分率和第90d 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4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程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浦苏颖  赵蕾蕾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71-1872
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与未给予依达拉奉(对照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定期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比较。结果14d后治疗组ESS增分率及ADL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石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425-42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静滴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纽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dESS增分率和第90d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3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6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