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要想切实可行地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 ,必须有符合中医特点的脉诊仪及相应的软件相配合 ,更要有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中医脉象的特点来探讨脉象客观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信号获取中医脉象的机理、中医切脉的力学模拟.常见的模拟脉象信号的数字化方案、中医脉象信号处理的几种方法,以及提出了在这一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和使脉诊客观化对于提高脉诊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脉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脉诊定量化、定性化,已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近10年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兹综述如下。脉象客观化指标的基本内容要使脉诊客观化,首先必须对中医切脉  相似文献   

4.
尽管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脉诊仪的研发一直在不断进步,但与传统切脉方法和脉诊的诊断意义仍相差甚远。寸口脉法为历代医家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实现寸口三部九候脉象的客观化检测,简要阐述研制寸口三部脉象仪的初步设想及其脉图信号特征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脉搏传感器、脉象信号系统是现代脉诊客观化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脉搏传感器的仪器精密程度、脉象信号的检测质量均可能使脉诊分析结果产生误差,但目前脉搏传感器的单一研究并不能解决客观化标准无法统一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种类的脉搏传感器结合脉象信号系统的采集工具与方法,从脉搏信号分析的数字化信息、特征提取、脉象识别和脉象信息系统的种类与区别展开研究,重点介绍脉象信息分析系统中脉搏信号分析和脉象信号采集系统的种类与差异,提出脉诊多维度研究、脉搏信号侧重点不同的问题,以期为脉诊客观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符合中医脉诊方法的传感器,以适应脉象客观化检测的需要。方法采用压力应变电阻片,研制了一种中医脉诊传感器,结合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计算机技术,对113名在校大学生的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进行了脉象检测。结果在100g压力状态下,男生寸关尺三部的主波峰波幅显著高于女生;男女关部脉象主波峰幅度最高,以关部、寸部、尺部的顺序递减。结论中医脉诊传感器在设计上是可行的;应用于人体脉搏的信号采集稳定。  相似文献   

7.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脉图研究是中医四诊客观化中研究最多的、最有成效的一种方法。自古以来就有以脉图描述脉象的记载;当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客观化的物理、数学等参数指标来描述脉象的技术渐趋成熟,促进中医临床诊病论治的规范化,加速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脉图的简单判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进程,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拥有脉象仪的单位日益增多,但如何利用脉图为中医临床诊断实践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脉图的简单阅读。笔者在十几年的工作中积累了部分经验,拟订了初步的判别标准,现介绍如下。1脉图判读的各要素1.1主波是脉象图的主体波幅,即脉象图中最高的1个波形,是基线至主波峰顶的1条上升曲线,顶点为脉象图的最高峰,正常值为9~22mm。1.2主峰角顶角,是主波峰顶的1个夹角。正常值为19~42°。1.3上升角上升角又称为流入角、主波升支角,是主波升支与基线之…  相似文献   

10.
论述脉象图的应用、意义、机制,例举某些病、证的典型脉象图,指出脉象图可使脉诊客观化,但应统一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而中医舌脉诊又是中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舌脉诊客观化的测量数据在中医疗效评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客观化数据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加大了中西医之间疗效评价的距离,并阻碍了中医的发展道路。因此,开展中医疗效评价的舌脉诊数据测量研究是有必要的,也是中医当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动态识别的寸口桡动脉运动多维脉诊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系统",研制新型脉诊仪.方法在寸口桡动脉处,使用不同的传感器(血流阻抗传感器、超声脉搏信号传感器、光电脉搏传感器)采集脉诊部位的不同物理量(如压力、血流阻抗、指容积脉搏波、ECG),并应用数据挖掘手段分析所采集的脉诊信息,进行综合的脉诊研究.结果突破了目前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通用的记录脉搏波形的一维信息采集处理模式,建立了中医脉诊动态识别、二维剖面、多路信号复合和数据挖掘的新模式.结论该系统可将脉诊信号转换为直观的、可视的、定量的血管运动信息,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90例肿瘤患者中医脉诊信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进行双手六部脉象的客观动态采集,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恶性肿瘤组脉象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改变,其中以涩脉及其变异脉和双峰M波最为典型,整体脉波异常检出率为80.0%,与非恶性肿瘤组、正常人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揭示相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脉象与病机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诊察方法,它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传统脉诊是凭借医生手指的灵敏触觉来体会脉象,因此,切脉是一种需要理论积累及反复练习的技能操作.如何掌握这门古老而有效的技能,让中医脉诊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教与学都值得重视的问题.脉诊学习既要掌握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悉心体会各种脉象[1].而目前中医院校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练习的机会,学生们也很渴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进行脉诊训练.为了让中医学生在低学年阶段就能很好地掌握脉诊的基本技能,为以后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所在院校非常重视脉诊的实验教学,并开设有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课程.笔者一直从事着中医脉诊实验教学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学生实验课堂的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现将笔者的实验教学方法及教学心得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也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脉诊主要凭借医生手指的触觉来体会脉象,因此,脉诊的学习既要掌握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勤于实践,悉心体会。然而目前中医院校的脉诊教学多是注重脉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缺乏一种适宜的、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脉诊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模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医药科研事业的飞速发展,脉诊这一古老的、传统的诊病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不足日趋明显。为使中医在诊断手段上既验证、继承古人的正确经验,又剔除其某些不足之处,使脉诊能够进一步客观化、标准化,本文试就下述问题讨论于后,以就教于同道。1脉诊在理论上的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医学属于经验医学范畴,脉诊主要凭借的是医生的主观体会。由于医生各人临床经验、实践次数和理解程度的不尽相同,同一脉象在不同医生切诊时,就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印象。故秦越人就曾有“持脉之道,如临深渊而望浮云,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慨。加之脉诊部位以及“脏腑分配”、“脉象种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技术向中医领域的渗透,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日渐深入,尤以脉图的研究最为广泛,是脉诊客观化的基础.目前脉图参数分析多采用时域分析法.但是该种脉象图中许多时域特征不明显,很难准确确定,随机误差较大,特征参数较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时域内对脉象的识别正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脉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研究进展张力(北京中医药大学1992年级硕士研究生100029)指导季绍良关键词脉诊;脉图;客观化;综述中医脉诊起源古远,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虽经历代医家发微解难,仍难免“在心易了,指下难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西医学、数学、生...  相似文献   

19.
俞长荣教授论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长荣教授根据临床实践,对常见脉象、危重脉象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3方面论述了自己的经验体会。指出常脉象、危重脉象的不同特性,并介绍了对“郁脉”的特征、主证和体会。俞老认为脉诊有临床上确有一定意义,但不是绝对的强调要四诊合参脉证合参。  相似文献   

20.
脉诊是我国最早创用、至今一直沿用的最具有中医特色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常被看作是中医临证的缩影,甚至为中医的代名词。在中医学中,脉诊则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脉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是观察体内功能变化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