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简称Fn)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特别是对保护网状内皮系统的正常吞噬活力具有重要作用。据文献报告,血浆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报导采用血清Ehrlich呈色反映可作为筛诊癌瘤的一种简易方法,并发现胃癌检出阳性率最高、达78.9%,为进一步评价本法在筛诊胃癌与非癌胃疾患的临床实用意义,近年来我们又采用改良Nixon氏法测定各种胃疾患者173例,正常人21例,共194例血清样本,以O·D(光密度)>0.36为Ehrlich呈色反应阳性,结果表明,胃癌组与非癌胃疾患组的阳性率的差别极为显著(P<0.01),而且,在各种胃炎疾患中,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和胃炎伴肠化生血清Ehrlich阳性反应明显增加,因此本法可作为临床筛诊胃癌和非癌胃疾患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喉癌血清中癌相关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其与喉癌的关系,采用微量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喉癌患者53 例、喉部良性疾病患者51 例和正常人48 例的血清癌相关蛋白,并对喉癌的不同分级、有无转移及手术前后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微量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检出与喉癌相关的3 条癌相关蛋白带,喉癌患者、非癌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癌相关蛋白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1.70% 、11.76% 和8.33% ,转移喉癌和非转移喉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2.86% 和64.10% 。手术后1 月复查,45% 的喉癌患者血清癌相关蛋白转阴性。表明用微量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喉癌患者血清癌相关蛋白诊断喉癌是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CNS)应激调控机制一直为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索非颅脑直接伤应激状态下,CNS应变内环境紊乱的病生基础,揭示大脑应激受损的某些作用机理,为提高临床应激救治整体防治水平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本研究借助狗双后肢高速、低速投射物致伤应激模型,选用反映CNS有无实质性损害,特别是有无髓鞘脱失变化的较特异的生化监测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NA斑点杂交、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手段,从不同层次对MBP在神经-体液中的表达与释放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从不同侧面探讨不同强度的应激状态CNS应变效应。 相似文献
5.
铁蛋白是体内铁的储存形式,一般情况下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反映体内铁的储备量。但在一些恶性病变,如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疾患时,常见SF明显升高而不伴随铁储备增加,虽然此时SF升高的原因尚未完全揭晓,但SF含量与肿瘤诊断及预后的关系引起诸多学者的兴趣,近十多年来多有报道,唯结果不一,诊断价值尚在争议之中。一、对象与方法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53例肺癌病人(男41冽,女12例,年龄32~70岁),14例肺部良性疾患者作了血清SF测定,并以22例健康男性(25~40岁)作正常对照,来研究SF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又以双夹心法对部分病例作了癌组织中铁蛋白的免疫定位,以期探讨肺癌患者SF升高与癌组织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原理建立了检测人血清DNA结合蛋白的一种较特异性方法,发现在成人血清中有7 种Lambda DNA结合蛋白,分子量为:90kDa、67kDa、43kDa、30kDa、24kDa、22kDa和17kDa。在婴儿血清中没有30kDa、24kDa和22kDa这3种LambdaDNA结合蛋白。在人的血清中有二种小牛胸腺DNA结合蛋白,分子量为:43kDa和17kDa。血清中有四种与正常成人血浆DNA结合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67kDa、43kDa、30kDa和24kDa,其中30kDa的这种蛋白质与正常成人血浆DNA的结合力较弱,并在一些正常个体中未见到此带。 相似文献
7.
8.
9.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及癌组织中EGFR蛋白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GFR蛋白定量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30例NSCLC患者及17例良性肺疾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和组织中EGFR蛋白水平.结果:30例NSCLC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EGFR蛋白水平升高(P<0.01),且EGFR蛋白水平与NSCLC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NSCLC患者术前血清EG-FR蛋白水平与术后3 d及10 d的血清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蛋白水平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血清EGFR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复发和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罗勤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1,(4)
<正> 近年研究表明,血清铜蓝蛋白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有增高趋势。本文对34例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发作期,及2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铜蓝蛋白的测定。34例患者及20例健康人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所有的检查对象均作晨抽取空腹血标本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2.
1963年Potts等首先报导一例膀胱内翻乳头状瘤。以后此瘤逐渐被认识和重视,报导和描述亦日趋增多。但关于膀胱内翻乳头状瘤恶性型的报导至今仅很少作者提出。1975、1976年,Yamada等在其膀胱癌新分类中,提出一种表层结节增殖性癌,简称SNP癌(Superficial-nodular Prolifirating Cancer),属于膀胱内翻性增殖性肿瘤的恶性型。并作了 相似文献
13.
肿瘤相关的血清DNA结合蛋白的分离,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我实验室最近在动物实验研究中,首先分离、提纯得到了此种血清DNA结合蛋白。 我们利用免疫吸收法及免疫亲和层析法,从艾氏腹水癌小鼠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蛋白(DBP)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高分子量蛋白质(HDBP)。它在免疫双扩散反应中可与抗艾氏腹水癌小鼠血清DBP的兔抗血清产生一条沉淀线。但与正常小鼠血清DBP的兔抗血清不产生可见的沉淀线。用免疫电泳法分析,艾氏腹水癌小鼠血清DBP可与抗DBP的兔血清产生9~10条沉淀线,但与HDBP只产生一条沉淀线。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其分子量,以2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损伤的关系以及探讨血清RBP4水平在NAFL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93例NAFLD患者和4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RBP4水平,同时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谷酰转氨酶(GGT)、尿酸(UA)水平,以及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索抵抗指数(HOMA-IR).对其中30例NAFLD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比较NAFLD患者和正常人群、ALT升高和ALT正常NAFLD患者、肝活检证实的NAFL患者和NASH患者间血清RBP4水平、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NAFLD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校正年龄、性别、HOMA-IR、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后,两组间RBP4水平差异仍然存在.NAFLD的ALT正常组血清RBP4水平高于ALT升高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病理证实的NASH组患者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显著性.NAFLD组血清RBP4水平与肝脏的脂肪变程度呈正相关,而与炎症和纤维化无关.结论 血清RBP4水平能准确反映NAFLD肝脂肪变程度,在NAFLD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经腹部超声诊断的167例NAFLD患者和141例健康者,分别测定空腹血清RBP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NAFLD组血清R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RB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参数(BMI、空腹血糖)、炎症指标(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亚组(肥胖、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分析显示在NAFLD伴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的研究对象中血清RBP水平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水平升高是NAFL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0,95%CI=1.718~3.356,P<0.001)。结论:血清RBP水平与NAF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了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的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 简称FN),其中急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和一般冠心病各20例。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FN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急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一般冠心病也分别高于正常人(P<0.01);急性心肌梗塞高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和一般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与一般冠心病则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程度不等的高FN 血症,并对判断高凝状态和病情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66例乳腺癌进行Ag-NORs定量研究。结果表明,Ag-NORs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P<0.01,P<0.001)。直线相关分析Ag-NORs与病人生存年限呈负相关关系(r=-0.467 P<0.01)。表明Ag-NORs定量对估计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抗冷冻蛋白III(AFPIII)应用于小鼠2-细胞期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观察其对细胞微丝骨架结构和冷冻复苏后发育潜能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收集小鼠2-细胞期胚胎1 200枚,随机分为新鲜对照组、玻璃化冷冻组和添加AFPIII玻璃化冷冻组(AFPIII终浓度为500 ng/mL),每组400枚,其中200枚胚胎进行复苏后囊胚培养,200枚进行细胞微丝的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冷冻组胚胎复苏存活率和其后的囊胚形成率以及各组微丝完整胚胎比率。结果添加AFPIII玻璃化冷冻组胚胎复苏率高于玻璃化冷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对照组和添加AFPIII玻璃化冷冻组囊胚形成率、微丝完整胚胎比率均高于玻璃化冷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对照组和添加AFPIII玻璃化冷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III对小鼠2-细胞期胚胎玻璃化冷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