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取得重大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处方药》2009,(9):41-41
8月21日,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柳叶刀》杂志共同主办的“流感大流行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卫星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与实验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确的拮抗作用,且疗效优于达菲,,临床试验表明,连花清瘟胶囊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与达菲相当,平均退热时间短于达菲,且治疗费用仅为达菲的八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寻求一种价格低廉、疗效确切、药源充足的抗流感药物。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连花清瘟胶囊与达菲(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连花清瘟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具有明确的拮抗作用,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与达菲(奥司他韦)相当,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的缓解更快,且治疗费用较达菲更低。结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作用与达菲同样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疗效确切、药源充足、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强,体现了祖国医学在抗甲型H1N1流感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4):497-50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软胶囊(ADSC)体内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为其用于临床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高、中、低剂量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0.04、0.02、0.01g/(kg·d)]和ADSC高、中、低剂量组[1.5、0.75、0.375 g/(kg·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经鼻腔滴入滴度为1.6×10-5.2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悬液复制染毒小鼠模型,造模6~8 h后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5 d。给药结束后,观察7 d内小鼠体质量变化,计算15 d内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及平均存活天数。另取小鼠,分组、给药同上,末次给药8 h后,测定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从第5天开始明显下降,第8天开始出现死亡(15 d内死亡率为85.7%),肺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DSC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均可减缓染毒小鼠体质量下降趋势,降低小鼠死亡率和肺指数,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其中ADSC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高、中剂量组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除ADSC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小鼠的肺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ADSC对小鼠具有一定的体内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加强该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首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了分析介绍,然后提出了该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松良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229-2230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为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2月在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的中小学生4 980名进行临床指标监测,对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在4 980名接种者中5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02%,其中1级不良反应44例(86.27%),2级不良反应7例(13.73%),无3级及4级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均能在1~3 d自行缓解或治愈,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不良反应低,可以安全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后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3日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236例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包括ADR发生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接种者ADR发生率20.34%(48/236),其中局部反应占29.17%(14/48),全身反应占70.83%(34/48)。男女接种者ADR发生率分别为13.41%(11/82)和24.02%(37/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者年龄21~74岁,各年龄段接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大部分发生ADR者均自愈。结论:成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男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两种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郁杰  戴德银  王昕阳 《中国药业》2009,18(16):68-69
目的介绍两种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方法通过互联网及文献检索甲型H1N1病毒疫情及有效的防治药物。结果奥司他韦(达菲,奥他米韦,osehamivir,Tamiflu)和扎那米韦(乐感清,zanamivir,relenza)两种药物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两种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效的药物。结论甲型H1N1流感发病2d内可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 以奥司他韦为阳性对照,采用CPE和MTT法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CPE法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6.2 mg/mL,半数中毒浓度为(TC50)为(24.5±8.1)mg/mL;MTT法测定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TC0为16.2 mg/mL,TC50为(21.7±9.4)mg/mL。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显示,CPE法和MTT法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感染细胞1次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00.0±173.2)、(933.3±57.7)μg/mL,治疗指数(TI)为27.2、23.2;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感染细胞3次组IC50为(666.7±115.5)、(866.7±208.1)μg/mL,TI为36.7、25.0。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海市儿童接种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本市中小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并来我院就诊的192例儿童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所观察的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中,男∶女比例为1.23∶1,年龄6~15岁。192例儿童患者中,接种当天和接种后第1天发生不良反应的分别为72例(37.5%)和70例(36.5%)。临床症状含发热的儿童176例(91.7%),高热51例。以全身伴呼吸系统症状的儿童最多,为181人。在明确记录恢复时间的149例儿童中,以就诊后3 d内恢复的为主,为101例(67.8%)。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儿童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6):2194-2197
目的:考察山银花水提物(SYHW)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病毒)的作用。方法:以H1N1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犬肾小管上皮细胞(MDCK细胞),计算病毒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以不同质量浓度SYHW作用MDCK细胞24 h,考察其最大无毒浓度。然后将试验分为正常细胞组、病毒对照组和SYHW预防给药组、治疗给药组和直接杀灭给药组(均给予最大无毒浓度的SYHW,并以100 TCID_(50)H1N1病毒感染细胞),测定SYHW的抗病毒有效率(ER);将试验分为正常细胞组、病毒对照组和SYHW治疗给药组、直接杀灭给药组(给药及病毒感染方法同上),分别测定细胞增殖指数(PI)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H1N1病毒的100 TCID_(50)为1.26×10~(-7),SYHW对MDCK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为50μg/m L(细胞存活率为91.3%)。SYHW预防给药组、SYHW治疗给药组和SYHW直接杀灭给药组的ER分别为0、80.3%、52.7%。与正常细胞组比较,病毒对照组细胞的PI值显著降低(P<0.05),早期、晚期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SYHW直接杀灭给药组细胞的PI值显著升高、早期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SYHW治疗给药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YHW具有体外抗H1N1病毒的作用,且以治疗给药和直接杀灭给药抗病毒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大流行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捍华  袁力勇  李长贵 《中国药事》2009,23(12):1216-1220
目的对大流行流感和甲型H1N1进行综述。方法参考国内外近期的有关文献和WHO的相关报道,介绍了流感病毒的基本知识、大流行流感的定义和发展,以及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和流行现状等。结果与结论大流行流感具有传播性强、危害大等特点,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为21世纪的第1次大流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熟悉、掌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某定点医院收治的2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输入性病例74例,其中境外输入57例;周边地区转诊病例15例,本土病例131例;男10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19.4&#177;9.3岁;学生183例,占83.2%,以在校集中居住的初高中学生及大学生为多的聚集性群体发病为主,84.1%的患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人接触及感冒病人有明确接触史,潜伏期2.22&#177;0.92d。结论: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个环节控制难度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防己诺林碱在细胞水平抗H1N1病毒的作用,阐明防己诺林碱调控细胞自噬抑制H1N1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312 5、0.625 0、1.250 0、2.500 0、5.000 0、10.000 0、20.000 0、40.000 0、60.000 0 μmol·L-1的防己诺林碱对MDCK细胞活力的影响;MDCK细胞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和防己诺林碱(2.5、5.0、10.0 μmol·L-1)组,除对照组外,以感染复数(MOI)为0.1的H1N1病毒感染MDCK细胞,加入防己诺林碱共同孵育12 h,同时设置防己诺林碱(10.0 μmol·L-1)与病毒共同孵育4、8 h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HIN1 mRNA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 [H1N1病毒核蛋白(NP)]检测防己诺林碱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PI/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防己诺林碱(10.0 μmol·L-1)对MDCK细胞死亡的影响;qRT-PCR法检测防己诺林碱检测防己诺林碱预处理、病毒感染早期药物处理、病毒感染晚期药物处理以及吸附和进入阶段给药对病毒复制的影响;MDCK细胞转染EGFP-LC3或EGFP-mCherry-LC3双荧光质粒,观察防己诺林碱对EGFP-LC3的荧光强度、EGFP-mCherry-LC3共定位的影响,设置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0.5 μmol·L-1)、自噬晚期抑制剂氯喹(10 μmol·L-1)、巴佛洛霉素A1 (100 nmol·L-1)对照。转染过EGFP-LC3质粒的MDCK细胞感染H1N1病毒,免疫荧光检测防己诺林碱对LC3与胞内的病毒NP蛋白共定位的影响;体外培养A549细胞,以MOI为0.1的H1N1病毒感染,Western blotting检测防己诺林碱对LC3II/LC3I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防己诺林碱对MDCK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19 μmol·L-1 ;与模型组比较,防己诺林碱以浓度相关性的方式抑制HIN1 mRNA表达,以浓度和时间相关性的方式抑制NP蛋白表达(P<0.01、0.001);显著减少H1N1诱导的细胞死亡(P<0.001);抑制H1N1病毒进入过程。与对照组比较,防己诺林碱处理诱导LC3荧光聚集,诱导EGFP-LC3和mCherry-LC3双荧光共定位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防己诺林碱处理明显减少NP的荧光数量(P<0.001),同时造成LC3荧光积累并与胞内的病毒NP蛋白共定位;引起LC3II积累(P<0.01、0.001)。结论 防己诺林碱同氯喹和巴佛洛霉素A1一致,阻断自噬途径,使病毒粒子在自噬体内滞留,破坏病毒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4.
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流)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分析其气道内分泌物及肺、心脏病理学改变与持续性低氧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24例危、重症甲流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均用抗病毒治疗(达菲剂量75或150 mg)每日2次,24例中20例用激素治疗,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24例患者平均年龄(48.25±19.73)岁,孕产妇、肥胖及有慢性基础病者15例.进行性气短、咳嗽、肌肉酸痛是主要症状.双肺多发实变影22例(91.67%).入院后5例气道内分泌物中蛋白质为34.1~37.7 g/L,乳酸脱氢酶(LDH)为792~1 890 U/L.白细胞计数为(0.722~1.470)×10~9/L,中性粒细胞0.21~0.44,单核细胞为0.111~0.560,嗜酸粒细胞为0.027~0.110,嗜碱粒细胞为0.018~0.054.病理学变化有肺透明膜形成、肺泡腔塌陷、心肌细胞变性和心肌灶性坏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治疗6例,死亡5例,病死率20.83%.结论:气道内分泌物LDH、蛋白质升高、炎性细胞增多是危重症甲流肺炎患者肺部病理损害的表现;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对于肺内广泛实变者效果不理想,且相关的并发症是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型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病的防制、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1例危重型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年龄19~25岁,平均22.5岁。初产妇9例,经产妇2例,发病前7d内有发热流感样患者密切接触史。中孕1例,晚孕10例。病情危重期出现在病程第3~5d。临床表现为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上采取了适时终止妊娠,以抗流感病毒、机械通气及免疫球蛋白应用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的致命性传染病,中晚期孕妇危重型发生率高,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抗病毒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和适时机械通气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我院241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所致AD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转归。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7日~2009年11月9日接种的1200例医护人员进行随访,对发生ADR接种人员的性别、年龄、ADR的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表现以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0例接种人员中,241例(20.08%)出现ADR,以发热、肌痛等感冒症状最常见(91例,37.76%),4例(1.66%)发生严重的ADR,11例(4.56%)发生说明书未提及的新的ADR;所有患者均治愈或自愈。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虽然ADR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患者反应轻、病程短,预后良好;过敏体质者接种需慎重。  相似文献   

17.
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898例接种疫苗医务人员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0至12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医务人员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进行随访。调查分析接种人员的基本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反应程度、临床表现、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其与过敏史的关系。结果:接种疫苗者共898人,男226人,女672人,年龄18~87(38±13)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159/898),男性接种者发生率为14.6%(33/226),女性为18.8%(126/672),不同性别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23)。有、无过敏史接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5%(17/43)和16.6%(142/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不良反应的159人中,出现局部反应者67人,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出现全身反应者107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咽痛、头晕、乏力、流涕、发热、全身酸痛、嗜睡和咳嗽。局部反应的中位潜伏期为0.08(0.02~8.00)h,中位持续时间为48.00(1.00~720.00)h;全身反应的中位潜伏期为8.00(0.02~672.00)h,中位持续时间为48.00(0.07~672.00)h。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和中度,以轻度为主(136/159,85.5%),所有不良反应均可自愈或经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不良作用轻而短,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观察该医院375名医务工作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后的ADR,统计分析ADR发生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转归等。结果:375例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接种者中发生ADR10例,发生率2.7%。均为一般ADR,所有的ADR经对症治疗后均可治愈。结论: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总体ADR以轻度ADR为主,均可治愈,疫苗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表现特点;5例患者临床死亡5 min内穿刺获取支气管、肺、心肌、腓肠肌和肝脏组织,对各组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吉姆萨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标本制备;分别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个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广泛损伤,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肺组织实变和纤维化显著.心肌和腓肠肌局灶性损伤和坏死,部分区域纤维化.肝细胞广泛脂肪化,小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周围坏死.支气管、肺、肝、心肌和腓肠肌损伤坏死区域有大量病毒,轻度损伤和结构完整部位病毒数量少.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仅能够直接感染呼吸系统引起单纯性病毒性肺炎和严重肺损伤,而且能侵犯多个器官,导致重症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