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结肠憩室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而我国结肠憩室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它比十二指肠、胃憩室少见,而且以右半结肠好发。本文搜集16例结肠憩室、憩室炎的双对比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材料和方法 本组16例中,男13例,女3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为62岁。临床症状:8例无胃肠道症状;8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结肠镜检查出患有结肠憩室的患者246名,对其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名患者中,77.7%有便秘症状;发病年龄多为61~70岁(占28.5%);发病部位多在右半结肠(占60%);憩室<1.5cm的占74.8%;有部分患者并发憩室炎。通过对大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等情况,可以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结肠憩室发病趋势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肠镜检查的26 463例患者,分析患者年龄、年患病率及年代增长情况。结果共确诊为结肠憩室患者951例(3.59%),其中72.87%为右半结肠憩室,11.88%为左半结肠憩室,15.25%为两侧结肠憩室。憩室的患病率从2011年的2.78%(112/4 028)增长至2015年的4.98%(309/6 208)(P 0.01,趋势分析)。右半结肠憩室好发年龄60岁,左半结肠憩室好发年龄≥60岁。男性和年龄增长均是发生结肠憩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及城市工业化,中国北方的憩室患病率正在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4.
结肠镜诊断结肠憩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兵  于皆平 《内镜》1995,12(2):81-83
1978年10月-1993年10月15年间,经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病29例,检出率0.31%。结果显示结肠憩室病为我国少见病,其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国人结肠憩室好发于右半结肠,全结肠镜检可提高结肠憩室诊断率,是本病的可靠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人结肠线室病的发病机理、X线征象及最佳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对18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饮食习惯与X线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发憩室15例,单发憩室3例;远段慢性炎症者2例;习惯性便秘者16例;饮食习惯改变者14例。结论:(1)结肠憩是病的发生是基于个体先天性肠壁层次结构发有异常,同时诱发于各种继发性肠腔压力增高所致;(2)多发较单发多见,右半结肠较左半结肠多见,多发典型者可表现为“千足虫样”X线征象;(3)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法检查是结肠憩室病的最佳X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病例】女,32岁。因急性腹痛8小时在当地卫生所治疗未见好转急诊入我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脉搏118/min,血压80/50 mmHg。面色苍白,四肢冷,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8/min,心音低钝,节律齐,未闻及杂音,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左侧轻。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腹腔穿刺抽出新鲜血液。追问病史该患者已孕58天。诊断为宫外孕。予抗休克治疗并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左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均正常,子宫如鸭蛋大小,未见异常。向上探查时发现回盲部憩室出血。切除憩室,痊愈出院。结肠憩室比胃肠道其他部位憩室多见,约有70%~80%的结肠憩室患者无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结肠憩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种。真性憩室是由于结肠壁先天性发育薄弱,憩室壁含有肠壁各层结构;假性憩室属后天性,在临床上多见,多由于肠壁的一处或多处出现薄弱或缺损,当肠腔内压力增高时导致结肠黏膜向肠壁薄弱处疝出,向外呈囊状突出[1]。结肠憩室多无临床症状,仅有部分合并出血等并发症,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结肠憩室并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8.
大肠憩室62例临床并发症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中原  黄开红  贾林  李瑜元 《新医学》2001,32(5):283-284
目的;探讨大肠憩室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对62例大肠憩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中老年人约占56%、40岁以下患者占10%;以乙状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检出率较高,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检出率大致相同;约56%患者为症状性憩室,其中单纯憩室炎发生率约占并发症的57%,且以非老年人多见;而憩室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20%,以老年组高发。结论:大肠憩室以老年患者的患病率高,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以老年为主,单纯憩室炎等轻型并发症则以非老年多见,临床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电子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患者的资料,分析结肠憩室发病特点及其与伴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5月该院13 638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内镜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结肠憩室患者检出情况及内镜下组织表现,以及其与伴发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共发现结肠憩室379例,检出率为2.78%,呈逐年升高趋势,由1.79%增长至3.35%,第5年较第1年检出率明显提高(P 0.05)。结肠憩室发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结肠脂肪瘤、结肠黏膜黑变病和肠道手术史呈正相关(P 0.05),与缺血性结肠炎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5年间电子结肠镜下结肠憩室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肠憩室检出率与结肠息肉、结肠癌、结肠脂肪瘤、结肠黑变病及肠道手术史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在结肠憩室及其并发症诊断上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憩室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多见,约占人群的10%,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发病率普遍较低.但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结肠憩室患者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并发憩室炎、出血、穿孔等危害较大.正确诊断结肠憩室及其并发症对指导临床预防、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分析近几年工作中遇到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结肠憩室病例的CT表现,结合国外文献探讨螺旋CT在诊断结肠憩室及其并发症上的价值,提高对结肠憩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结肠膀胱瘘指膀胱与结肠发生异常通道,临床上较罕见.主要病因包括肠憩室病,恶性肿瘤和克罗恩病,其他较少见的病因包括外伤、医源性创伤及膀胱癌等. 作为结肠膀胱瘘的主要病因之一的结肠憩室病,在欧美国家中较常见,但我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在憩室病患者中,发生结肠膀胱瘘的比例虽仅2%,但憩室病却是结肠膀胱瘘形成的主要原因,约占56.3%.因此,关注憩室病的这种并发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我们医院泌尿外科于2000年6月至2012年4月共确诊4例结肠膀胱瘘患者,其中只有1例的病因是结肠憩室病,其他病因3例为恶性肿瘤,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右半结肠憩室的X线诊断和发病原因。材料与方法:18例患者均行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7岁,憩室全部位于右半结肠而不合并左半结肠憩室,多为多发。结论:老年患者因肠肌软弱及长期便秘,用力排便,使肠内压增高,也可能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从高渣低脂饮食,使肠蠕动减弱而产生大量气体,促使肠内压升高,从而为憩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人群中结肠直肠肿瘤性疾病的分布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3 509例结肠镜检查人群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症状筛查组(如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等)和无症状筛查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找出其中的相同及差异。结果:3 509例结肠镜受检者的平均年龄为(55±13)岁,按症状分为症状筛查组和无症状筛查组(639例)。3 509例受检者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4.4%,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6%。男女性别间的病灶检出率无差异,而60~69岁受检者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检出肿瘤构成比为44.0%。所有结肠直肠癌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66.7%);结肠直肠息肉与结肠直肠癌并存患者数占结肠直肠癌总数的36.6%。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3.0%,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5%;无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41.2%,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3.2%。2组间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直肠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接受结肠镜检查人群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针对粪便隐血筛查阳性的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憩室急诊病例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结肠憩室急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盲肠憩室穿孔3例,升结肠憩室穿孔2例、脓肿1例,降结肠憩室梗阻2例,乙状结肠憩室穿孔2例、出血2例、梗阻2例,均行一期手术切除后吻合。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有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具备适应证的结肠憩室急诊病例施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例老年人十二指肠多发巨大憩室病的临床资料,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并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因非消化道症状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多发憩室,进行饮食调节、预防肠道茵群紊乱及保持大便通畅等方式干预,随访2~3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无症状的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病无需手术治疗。定期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梅克尔憩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畸形[1],它是胚胎时期靠近回肠末端的脐肠瘘的遗迹,为距回盲部0·5~1·0 m处回肠系膜对侧的囊状突起,发生率约为2%[2],约25%~35%的憩室可发生炎症、溃疡、出血、穿孔、扭转,多数在发生上述并发症时方就诊,临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而误诊,憩室合并症的手术死亡率在6%~10%左右[3]。我院收治5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6~12岁。5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诊断为梅克尔憩室炎并穿孔。1·2临床表现5例均有持续性右下腹疼痛,排柏油样大便和腹泻、腹部胀痛、…  相似文献   

17.
结肠憩室的X线诊断分析(附32例报告)王泰安①1材料与方法随诊1982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在我院和协和医院放射科正式登记结肠双对比灌肠全部病人共4758例,其中32例结肠憩室,男15例,女17例。男:女为15:17,年龄为30~72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资料完整且经腹部CT、结肠镜和/或手术确诊的急性结肠憩室炎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9例,女43例,男女比例为2.1∶1.0,发病年龄(51.8±13.1)岁;急性单纯性结肠憩室炎119例(90.2%),急性复杂性结肠憩室炎13例(9.8%);发病部位:盲肠升结肠82例(62.1%),乙状结肠23例(17.4%),降结肠16例(12.1%),横结肠8例(6.1%),同时累及两个部位者3例(2.3%);主要症状:腹痛132例(100.0%),发热117例(88.6%),腹部压痛132例(100.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升高者103例(78.0%),WBC计数(15.8±5.1)×10~9/L,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124例(93.9%),CRP数值(34.1±15.3)mg/L;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有结肠壁增厚表现者124例(93.9%),结肠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者78例(59.1%);119例急性单纯性憩室炎患者均经静脉输注抗生素后好转,13例急性复杂性憩室炎患者中,3例经单纯静脉输注抗生素后好转,5例单纯腹腔脓肿和2例腹腔脓肿伴腹腔积液者静脉输注抗生素,同时行腹腔引流管引流后好转,2例腹腔游离气体及1例腹腔脓肿并瘘管形成、腹腔积液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后好转,在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结肠憩室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腹部压痛,腹部增强CT在其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大部分患者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憩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贤久  王连源 《新医学》2006,37(9):622-624
十二指肠憩室多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早在1710年由CHOMEL描述,临床上并不少见,在消化道憩室病中其发生率仅次于结肠,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多见于年龄50岁以上者.十二指肠憩室主要好发于降部内侧,尤以乏特壶腹周围为多,临床上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梅克尔憩室又称回肠远端憩室,是一种先天性胃肠道疾病,正常人群发病率约为2%[1]。大多终生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者仅占8%~12%[2],发病时多以各种并发症出现。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穿孔和肠梗阻。但手术前诊断梅克尔憩室比较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1996~2006年间以急腹症入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梅克尔憩室5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3~42岁;以急性阑尾炎穿孔收住院3例,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1.2辅助检查腹透、腹平片检查4例,提示肠穿孔1例,肠梗阻1例;腹部B超检查3例,提示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腹部CT检查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