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将贵州小香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接种到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上,用于治疗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方法将HAM负载经核荧光标记物DAPI标记的MSCs,培养3~5d后,移植到小香猪全厚皮肤缺损创面作为实验治疗组,以单纯无细胞接种的HAM作对照治疗组。从宏观、光镜、电镜水平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结果与对照治疗组相比,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皮肤缺损的愈合。荧光标记显示,MSCs参与了局部组织的修复。结论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羊膜含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和整合素等多种成分,它表达多种生长因子mRNA及其相关蛋白,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繁殖,能负载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角朊细胞良好生长.目的:拟验证人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角朊细胞对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胶原合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顶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贵州小香猪8只,3~6月龄;雌雄不限,体质量7~16 kg.方法:贵州小香猪8只,每只背部脊柱两侧均有放创性全层皮肤缺损圆形创面(Φ3.67 cm)各3个,共48个创面.将经处理的人羊膜分别负载自体骨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角朊细胞,移植到其左侧24个创面作为实验组(人羊膜负载两种细胞移植组);右侧前16个创面用单纯无种植细胞的人羊膜敷盖;后8个创面用单纯油纱布敷盖.单纯人羊膜处理组和油纱布敷盖组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用图像分析法测算7~21 d各组创面活检组织胶原含量.结果:移植15~21 d,3组创面胶原均增加,以人羊膜负载两种细胞移植组创面胶原沉积明显,与单纯人羊膜处理组和油纱布敷盖组创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人羊膜负载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角朊细胞植入可明显促进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持续增殖能力,显示出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新来源的诱人前景。探讨MSCs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新西兰兔MSCs,经体外扩增后接种于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2只兔随机分成3组:MSCs复合胶原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兔耳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MSCs复合胶原实验组、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2±1.9)d,(16.3±2.7)d和(20.1±4.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MSCs复合胶原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微血管、胶原纤维均较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MSCs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提示以M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持续增殖能力,显示出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新来源的诱人前景。探讨MSCs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新西兰兔MSCs,经体外扩增后接种于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2只兔随机分成3组:MSCs复合胶原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兔耳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MSCs复合胶原实验组、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2&;#177;1.9)d,(16.3&;#177;2.7)d和(20.1&;#177;4.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组织学观察显示,MSCs复合胶原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微血管、胶原纤维均较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MSCs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提示以M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羊膜促进间充质干细胞表皮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将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负载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重建皮肤真皮替代物,负载培养猪表皮细胞重建皮肤表皮替代物,并观察猪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表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分别以不同的密度接种于HAM的基质面,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3-18d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检测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的形态特点,结果:接种后30min内就明显见到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贴附,24h大部分贴附生长,3d形成单层完全覆盖HAM,超微结构形态良好。结论:HAM是MSCs,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良好载体,对MSCs,表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负载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重建皮肤真皮替代物,负载培养猪表皮细胞重建皮肤表皮替代物,并观察猪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表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分别以不同的密度接种于HAM的基质面,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3~18d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检测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的形态特点。结果接种后30min内就明显见到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贴附,24h内大部分贴附生长,3d形成单层完全覆盖HAM,超微结构形态良好。结论HAM是MSCs、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良好载体,对MSCs、表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丹参能有效促进溃疡和表皮创面愈合,观察丹参对大鼠放射损伤复合局部创伤(简称放创复合伤)创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7在第三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大鼠接受6Gy全身照射后在背部作圆形全层切除,局部给予丹参1g/cm^2,连续7d。结果:伤后3-23d,丹参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其完全愈合时间为(19.17&;#177;2.93)d,较对照缩短3.83d。且治疗组创面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结论:丹参能加快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且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丹参能有效促进溃疡和表皮创面愈合,观察丹参对大鼠放射损伤复合局部创伤(简称放创复合伤)创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7在第三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大鼠接受6Gy全身照射后在背部作圆形全层切除,局部给予丹参1g/cm2,连续7d。结果:伤后3~23d,丹参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其完全愈合时间为(19.17±2.93)d,较对照缩短3.83d。且治疗组创面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结论:丹参能加快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且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
含有生肌液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在皮肤开放创面上进行缺损修复与重建是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焦点。构建含有中药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创面缺损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将含有生肌液的皮肤支架与自体皮肤细胞复合,构建含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设计:自体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实验于2005—02/08在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研究所细胞工程室完成。材料:同窝大耳白兔8只,体质量1.6~1.8kg。自行提取生肌液(1500g/L),成分为当归、生地、龟板、象皮、血余、生石膏、炉甘在;明胶-壳聚糖支架材为料天津大学提供,分别修剪成1-3cm直径的圆片,60Co照射灭菌;DR无细胞真皮基质由江苏省启动市医疗用品研究所提供。方法:分离培养兔皮肤细胞,获取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延兔脊柱两侧制作直径1.5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4个。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滴加生理盐水),人工真皮组(DR无细胞真皮基质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生肌液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13d测量剩余创面面积。②术后7d、10d取材行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①术后13d各组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剩余面积阴性对照组〉人工真皮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0d,阴性对照组、人工真皮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均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无表皮组织形成;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形成接近正常的上皮组织及幼稚的真皮组织。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与人工真皮组BrdU标记弱阳性,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BrdU标记强阳性。结论:实验采用的方法使种子细胞在含有生肌液的明胶壳聚糖支架上增殖,在体修复皮肤损伤,能够有效扩展皮肤缺损处的覆盖面积,缩短皮肤缺损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不同时间皮肤愈合的时效关系。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1-8Gy全身照射复合2.5%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伤(放创复合伤)模型。结果 1-6Gy放射损伤时则分别延迟0.3、0.8、1.1、3.5、6.2和9.5d,与单纯创伤组相比,复合4Gy以上即有明显的愈合延迟作用。统计显示,1-8Gy放创复合伤后3-30d,各剂量组与未愈合创面%之间均有明显的效应关系变化。并推导出8个时间效应关系公式。结论 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面愈合延迟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不同时间皮肤愈合的时效关系。方法采用60Coγ射线1~8Gy全身照射复合2.5%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伤(放创复合伤)模型。结果1~6Gy放射损伤时则分别延迟0.3、0.8、1.1、3.5、6.2和9.5d,与单纯创伤组相比,复合4Gy以上即有明显的愈合延迟作用。统计显示,1~8Gy放创复合伤后3~30d,各剂量组与未愈合创面%之间均有明显的效应关系变化。并推导出8个时间效应关系公式。结论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面愈合延迟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复合皮肤修复全层缺损皮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每只兔背上用常规手术方法切去3个大小相同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面积约2cm×2cm。将经处理的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表皮千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制成复合皮肤。实验分A、B、C3组,A组移植复合皮肤;B组移植脱细胞真皮;C组用油纱布敷盖创面。观察各组移植后1~3周内创面愈合、肉芽组织生长及上皮化等情况,并进行创面组织HE染色。结果术后A、B、C3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6±1.1)、(18.3±1.2)、(23.0±1.4)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创面标本HE染色观察:A组创面已上皮化,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胶原合成增多,肉芽组织形成丰富;B、C组创面上皮化不全,仍可见许多炎性细胞,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数量不如A组。结论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脱细胞真皮构建复合皮肤,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及创面上皮化,可用于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皮肤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多采用自体皮肤移植,需要健康供皮区且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组织工程皮肤的成功构建并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皮肤缺损治疗的重大突破。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分析手术方法与愈合率的关系,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组织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工程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5-3月龄健康清洁级约克猪6只,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全层组、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自体移植组,2只/组。每只猪制作8个直径50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16个创面/组,共48个创面。方法:①制备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和组织工程真皮。②组织工程全层组:沿画线自脂肪层切除全厚皮肤,彻底止血,以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备用,此时取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并于组织工程皮肤上均匀打引流孔以利引流,用生理盐水冲去组织工程皮肤表面的培养液,使表皮层向上平铺于创面上,注意与创面间不能产生气泡。其上分别覆盖单层油纱布,生理盐水纱布、无菌干纱布、弹性海绵垫,每层厚度约为3~5mm,常规打包包扎,最后再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③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以同样方法切除全厚皮肤,将取下的皮肤用取皮鼓反取厚约0.1~0.2mm的刃厚表皮泡于生理盐水中备用。以同样方法取出处理组织工程真皮后覆盖于创面上,即刻覆盖自体刃厚表皮。其余处理同组织工程全层组。④自体移植组:切除全厚皮肤并去除脂肪组织后,回植于自体创面,覆盖各层敷料,加压包扎。⑤每次换药打开创面时,移植皮肤无感染、坏死、脱落且直径不小于3mm即为成活,否则即为失败。于术后4周统计各组创面成活率。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周各组移植皮肤成活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组织工程全层组移植皮肤成活率75%,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移植皮肤成活率87%,自体移植组移植皮肤成活率94%,3组比较基本相似(χ^2=2.34,P〉0.05)。结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与自体表皮移植接近,证明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皮肤开放创面上进行缺损修复与重建是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焦点.构建含有中药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刨面缺损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将含有生肌液的皮肤支架与自体皮肤细胞复合,构建含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设计:自体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实验于2005-02/08在天津市天律医院骨科研究所细胞工程室完成.材料:同窝大耳白兔8只,体质量1.6-1.8kg.自行提取生肌液(1 500g/L),成分为当归、生地、龟板、象皮、血余、生石膏、炉甘石;明胶-壳聚糖支架材为料天津大学提供,分别修剪成1.3cm直径的圆片,60Co照射火菌;DR无细胞真皮基质由江苏省启动市医疗用品研究所提供.方法:分离培养兔皮肤细胞,获取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延兔脊柱两侧制作直径1.5 cm的圆形伞层皮肤缺损创面4个.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滴加生理盐水),人工真皮组(DR无细胞真皮基质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生肌液-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13 d测量剩余创面面积.②术后7 d、10d取材行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①术后13 d各组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剩余面积阴性对照组>人工真皮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0 d,阴性对照组、人工真皮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均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无表皮组织形成;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形成接近正常的上皮组织及幼稚的真皮组织.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与人工真皮组BrdU标记弱阳性,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BrdU标记强阳性.结论:实验采用的方法使种子细胞在含有生肌液的明胶-壳聚糖支架上增殖,在体修复皮肤损伤,能够有效扩展皮肤缺损处的覆盖面积,缩短皮肤缺损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异种 (猪 )无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微粒皮加同种异体皮复合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4 8只 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分别行异种 (猪 )无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微粒皮移植(复合皮组 )和单纯微粒皮移植 (对照组 ) ,术后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行创面愈合率和收缩率的计算 ,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皮组的创面愈合情况良好 ,未见明显挛缩 ,皮肤弹性较好 ,两组异体皮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相近 ,但是复合皮组创面收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复合皮组上皮化良好 ,胶原纤维排列有序 ,基底膜结构完整。结论 异种 (猪 )无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能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1)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以含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液等组成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克隆形成率。(2)将培养人表皮干细胞接种于制备的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治疗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3)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用含表皮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含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和单纯脱细胞真皮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D组用创面空置为对照。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稳定,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P〈0.05)。移植后A组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B、C、D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防疤烧伤膏对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皮肤切割伤模型。创面外用防疤烧伤膏,并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空白处理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透明膜标记称量法和注水法记录伤后3d,7d和14d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伤后7d和14d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防疤烧伤膏能够减轻伤口炎症反应,促进坏死组织脱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结论:外用防疤烧伤膏对创面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异体异种皮肤移植局部免疫与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并移植修复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和局部皮肤组织白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表皮干细胞组、角质细胞组用含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脱细胞真皮组移植单纯脱细胞真皮;对照组创面空置.观察刨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各组分别于术后7d在部分创而取材观察组织形态和白细胞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结果与结论:含表皮干细胞的人工皮肤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角质细胞组明显缩短.白细胞介素10在各组均有表达,其中表皮干细胞组表达最强,角质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最弱.肿瘤坏死因子α在各组也均有表达,其中角质细胞组表达最强,表皮干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较弱.说明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有效促进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创面修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其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皮肤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多采用自体皮肤移植,需要健康供皮区且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组织工程皮肤的成功构建并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皮肤缺损治疗的重大突破。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分析手术方法与愈合率的关系,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组织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工程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5~3月龄健康清洁级约克猪6只,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全层组、组织工程真皮 自体表皮组、自体移植组,2只/。每只猪制作8个直径50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16个创组面/组,共48个创面。方法:①制备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和组织工程真皮。②组织工程全层组:沿画线自脂肪层切除全厚皮肤,彻底止血,以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备用,此时取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并于组织工程皮肤上均匀打引流孔以利引流,用生理盐水冲去组织工程皮肤表面的培养液,使表皮层向上平铺于创面上,注意与创面间不能产生气泡。其上分别覆盖单层油纱布,生理盐水纱布、无菌干纱布、弹性海绵垫,每层厚度约为3~5mm,常规打包包扎,最后再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③组织工程真皮 自体表皮组:以同样方法切除全厚皮肤,将取下的皮肤用取皮鼓反取厚约0.1~0.2mm的刃厚表皮泡于生理盐水中备用。以同样方法取出处理组织工程真皮后覆盖于创面上,即刻覆盖自体刃厚表皮。其余处理同组织工程全层组。④自体移植组:切除全厚皮肤并去除脂肪组织后,回植于自体创面,覆盖各层敷料,加压包扎。⑤每次换药打开创面时,移植皮肤无感染、坏死、脱落且直径不小于3mm即为成活,否则即为失败。于术后4周统计各组创面成活率。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周各组移植皮肤成活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组织工程全层组移植皮肤成活率75%,组织工程真皮 自体表皮组移植皮肤成活率87%,自体移植组移植皮肤成活率94%,3组比较基本相似(χ2=2.34,P>0.05)。结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与自体表皮移植接近,证明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厚皮瓣术后放疗所致放创复合伤早期皮瓣组织内leptin的表达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创伤组,放射组,放创组,每组24只.所有小鼠背部去毛,创伤组和放创组的小鼠在背部制备出2.5 cm×2.0 cm大小的矩形随意皮瓣,皮瓣游离端位于髂棘之上1 cm,蒂设计在尾端.放创组于术后3天采用5Gy的电子线对小鼠进行局部皮瓣照射.放射后对实验小鼠每日进行大体观察,记录皮瓣愈合时间及被毛再生时间,分别于放射后1d,2d,3d处死各组小鼠8只,取皮瓣游离端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leptin及其受体OB-Rb在放射后的浆液腺泡细胞及毛囊根鞘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放射后的粘液腺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在低剂量电子线照射下,放创复合伤局部leptin及其受体OB-Rb在1d-3d的表达量逐渐增加,放创组分别高于单创组,高于放射组和对照组,放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离辐射后早期皮瓣组织浆液性腺泡细胞及毛囊根鞘内leptin及其受体OB-Rb反应性增高,提示浆液性腺泡细胞及毛囊根鞘是电离辐射的靶细胞,参与了放创复合伤的早期修复过程,通过释放分泌leptin参与放创复合伤的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