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PEA(顺铂+足叶乙甙+更生霉素)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应用PEA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5例,其中侵袭性葡萄胎患者22例,绒癌患者23例;初治患者36例,耐药患者9例.结果:45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2例完全缓解,总完全缓解率为93.3%.其中初治侵袭性葡萄胎的治愈率为100%,绒癌的完全缓解率为86.95%,耐药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为77.8%(7/9).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结论:PEA方案可作为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5-Fu、MTX、VP16—213联合化学治疗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992年4月至2003年4月11年本院91例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患者采用5-Fu、MTX、VP16—213三联化疗方案治疗,其中绒癌36例,有2例为复发性绒癌;侵蚀性葡萄胎(侵葡)55例。Ⅰ期16例,Ⅱ期26例,Ⅲ期56例。结果 91例患者中,采用此三联化疗方案治疗有86例获治愈,总治愈率高达94.51%。此三联化疗方案的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占27.3%,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占7.4%,Ⅲ度恶心呕吐占19.80%,Ⅲ度腹泻占2.4%,Ⅰ度肝功损害占2.1%,在19.69%的疗程中发生口腔溃疡,其中Ⅲ度占8.36%。结论 5-Fu、MTX、VP16—213联合方案治疗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达满意的临床效果,对其他药物耐药或复发病例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良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君  朱丽荣  廖秦平 《癌症进展》2008,6(4):411-415
目的分析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3年-2006年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不良结局的4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法及死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死亡病例中3例为晚期绒癌,1例为恶性葡萄胎术后化疗后,4例患者均未能坚持规律化疗,其中1例有严重的化疗副作用,1例出现化疗耐药后接受手术治疗。4例患者最终均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确诊至死亡时间均未超过半年。结论对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除转移病灶等分期及预后评分因素外,坚持规范合理的化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减少误诊、误治的几率对改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恶性度高,但对化疗敏感。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使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成为可治愈的肿瘤之一,但骨髓抑制,尤其是WBC下降严重影响着化疗的进行。我院从1996年6月开始应用小剂量格拉诺赛特(日本中外株式会社生产)治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1996年6月~1999年10月,48例恶性滋 养细胞肿瘤患者在多疗程化疗中应用格拉诺赛特。其中侵蚀性葡萄胎38例,年龄21~52岁,平均29岁;绒癌10例,年龄24~42岁,平均34岁。1.2 化疗方案 5氟脲嘧啶: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cadherin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2例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23例,恶变葡萄胎12例,侵蚀性葡萄胎11例和绒毛膜癌9例共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VE—cadherinmRNA的表达量。结果:VE—cadherinmRNA在正常早孕绒毛与非恶变葡萄胎组织的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低于恶变葡萄胎;绒癌的表达量低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结论:VE—cadherin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与葡萄胎的恶变有关。检测VE—cadherin的表达可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以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病、诊断及治疗后转归,探讨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的特点及最佳治疗手段,对34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5-FU)、放线菌素D静脉联合化疗和(或)顺铂(DDP)、5-FU、多柔比星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甲氨蝶呤、5-FU局部化疗或联合手术治疗等手段。结果:Ⅰ、Ⅱ期侵蚀性葡萄胎(IM)和绒癌(CC)患者,经采用联合化疗、介入治疗兼手术治疗治愈率100%,Ⅲ、Ⅳ期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手术治疗亦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应早诊断早治疗,采取以化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E-cadherin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2例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23例,恶变葡萄胎12例,侵蚀性葡萄胎11例和绒毛膜癌9例共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V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VE-cadherin mRNA在正常早孕绒毛与非恶变葡萄胎组织的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低于恶变葡萄胎;绒癌的表达量低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结论:V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与葡萄胎的恶变有关.检测VE-cadherin的表达可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以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50岁以上妇女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我院21例50岁以上妇女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其中恶性葡萄胎9例;绒癌12例。50岁以上妇女,葡萄胎发生率及恶变率较高。为预防本病发生,应做好避孕宣教,避免妊娠。一旦发生葡萄胎,应作子宫切除加预防性化疗,并需严密随诊。本病易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宮内膜癌等,应予重视。本组仅7例生存5年以上,疗效之差与延误诊断致病情偏晚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GTN)是一组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因为化疗敏感,绝大多数GTN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对于高危型GTN由于化疗耐药以及肿瘤复发的存在,其治愈率仅为70%~80%。该研究旨在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10年间高危型GTN的诊疗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3年1月该院高危型GTN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化疗、手术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临床转归。结果:10年间我院共收治高危型GTN患者51例,其中5例患者因未完成治疗予以排除,故仅对46例高危型GTN患者予以评估。46例高危型GTN患者,单纯化疗27例,化疗联合手术19例。44例高危型GTN患者接受以EMA-CO(依托泊苷+甲氨蝶呤+Act-D/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化疗方案为基础的治疗,其中36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d response,CR),CR率为81.82%(36/44),8例对EMA-CO耐药;8例EMA-CO化疗方案耐药的患者中,6例更换为EMA-EP(依托泊苷+甲氨蝶呤+Act-D/顺铂+依托泊苷)方案(其中2例接受手术治疗)后获得CR,2例因耐药、疾病进展最终死亡。余2例高危型GTN患者采用其他化疗方案(1例5-FU+KSM,另1例因误诊为持续性异位妊娠接受MTX方案化疗,待手术病理证实为绒癌后由MTX更换为EMA-CO方案)获得CR,故46例患者中,CR率为95.65%(44/46)。19例手术患者中,1例因化疗耐药死亡,余18例均经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获得CR,故手术联合化疗者CR率为94.70%(18/19)。结论:规范的联合化疗对提高高危型GTN的完全缓解率至关重要,手术治疗在高危型GTN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幸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1):896-898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在未发现有效的化疗药物以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死亡率极高。近年来由于高度敏感性的化疗药出现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HCG应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成为迄今预后最好的恶性肿瘤,且大多数患者可保留其生育功能。本文主要讨论了目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分期和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有1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病灶切除术。13例术前彩超均提示子宫存在病变,其中8例(61.5%)术后病理提示为坏死组织,5例(38.5%)可见滋养细胞。8例无滋养细胞残留的患者中2例(25.0%)HCG阳性,5例术后病理可见滋养细胞患者中有4例(80.0%)HCG阳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虽以化疗为主,但手术治疗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采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平台Cyber Knif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近期毒副反应。方法: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射波刀治疗,T,期5例,T2期31例,T1期37例,T4期7例。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5例,B级29例,C级6例。50例为首程治疗,30例曾接受过手术、介入治疗、氩氦刀等至少一种治疗手段后失败。GTV为CT和MRI增强影像显示的病灶,胛V为GTV外放3—5mm。肝脏病灶治疗均采用金标追踪与呼吸同步追踪技术(synchrony),CT定位前1周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2—4粒到肿瘤内或肿瘤旁3cm内。处方剂量:总剂量38—45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0%-82%。结果:完全缓解(CR)15例(18.7%),部分缓解(PR)51例(63.8%),稳定(NC)8例(10.0%),进展(PD)6例(7.5%)。随诊2年,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是96.3%(77/80)、82.5%(66/80)和45.0%(36/80),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毒副作用较轻。结论: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使肿瘤局部得到精准的高剂量照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为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子宫切除对治疗滋养细胞肿瘤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子宫切除手术在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68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滋养细胞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侵蚀性葡萄胎30例,绒癌38例,结果23例因年龄偏大,且无生育要求,术前经短暂化疗后,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22例获完全缓解,总平均化疗程数为4.2。27例因产生化疗耐药,且考虑病灶主要局限于子宫,在化疗的同时进行了全子宫切除术,20例(74.1%)获完全缓解,总平均化疗程数为9.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射波刀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2例,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16例,其他肿瘤肝转移7例。共57个病灶。所有患者行金标植入术,1周后行射波刀照射。平均肿瘤体积98.64ml,处方剂量18-51Gy,分割3-7次,等剂量线56%-85%。治疗后1-6个月复查,观察近期疗效,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7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2例进展,有效率(CR+PR)77.1%,局部控制率94.29%,中位TTP为1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食欲减退和疲劳。无Ⅳ级和Ⅳ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射波刀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有效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患者易耐受。  相似文献   

15.
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同期推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即同期推量调强放疗组(SIB)和对照组即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组(WBRT+3D—CRT),每组60例。结果:放疗结束时影像学检查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70.0%和46.7%,有显著性差异(P=0.010)。总有效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9%和81.7%,无显著性差异(P=0.191)。1年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3%和45.O%,有显著性差异(P=0.007)。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7%和18.3%,无显著性差异(P=0.648)。平均住院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天和44天,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同期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毒副作用无增加,而且缩短了治疗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近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进行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患者均以仰卧位用负压袋固定、经CT扫描定位,将定位图像输入γ-TPS系统,由医师确定精确的靶区,由物理师设计靶点,调整剂量分布,尽量避开肝脏和胰腺、肾脏等正常组织,以50%-85%的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边缘剂量DT2.5—3.2Gy/f,3f/W,总量DT20—32Gy/8—10f。CT定位及每次治疗前,患者均定量充盈胃腔。比较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及CT片中病灶的大小、临床症状,统计生存率并观察放疗反应。结果:伽玛刀放射治疗后,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上腹疼痛不适减轻23例,呕血黑便停止2例,进食改善17例,体重增加20例);3月时复查钡餐或CT,总有效率为72.09%,其中病灶完全缓解4.65%(2/43),部分缓解67.44%(29/43),无变化27.91%(12/43),恶化0。治疗后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1.16%(22/43),25.58%(11/43),中位生存期为18.2月。放疗反应:腹痛腹胀55.8%(15例出现,9例加重,24/43),骨髓抑制18.6%(8/43),放射性胃炎4.7%(2/43)。全部患者配合对症支持治疗后,放疗反应逐渐恢复,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并均按计划完成放疗。结论: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放疗反应较轻,是中晚期贲门癌姑息治疗的可行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 连环蛋白(β caten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 cadherin)对早期胃癌(T1~2N0期)患者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早期胃癌组织样本366例,随访患者复发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β catenin和E cadherin表达,及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随访期内共有42例患者复发,复发和未复发患者在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66例患者中221例β catenin高表达,150例E cadherin高表达,且β catenin和E cadherin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复发情况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β catenin和E cadherin异常表达是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复发胃癌患者中β catenin和E cadherin表达无相关性(r=-0033,P=0836)。 结论β catenin和E cadherin表达异常可作为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有助于筛选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8.
余敏  张岩 《陕西肿瘤医学》2013,(10):2303-2305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妇科癌性腹水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9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患者,使用深静脉软管经皮腹腔内置管,经体外循环热灌注治疗后,注入顺铂,观察恶性腹水量的变化.同时检测腹水中的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一般生活体力状况变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后,1 1例患者腹水减少程度>90%,28例患者腹水减少程度>50%,总有效率79.59%.18.36%的患者发生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治疗后患者一般生活状况评分、腹水最大直径等指标较治疗前好转(P<0.01),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妇科癌性腹水近期疗效好且安全,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是恶性腹水患者较可靠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7例高龄(75—84岁,中位年龄79岁)初治恶性肿瘤患者(结直肠癌15例,胃癌13例,喉癌9例,口腔癌8例,卵巢癌9例,胰腺癌8例,肝细胞癌5例),每次给予卡培他滨700mg/m^2,每天2次,连用14天,休息1周,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进展为止。结果:PR8例(结肠癌2例,胃癌3例,喉癌1例,卵巢癌1例,胰腺癌1例),SD42例,PD17例,总有效率(ORR)11.9%,肿瘤控制率(DCR)74.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5.9个月,中位生存期(mS)9.2个月。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发生率90%,均为Ⅰ—Ⅱ度,Ⅰ度,Ⅱ度粒细胞减少9.0%,恶心7.5%,Ⅰ度腹泻10.4%。结论: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有较高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