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眼睑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眼睑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设计眼睑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远端携带有部分皮肤软组织,转移修复眼睑病变组织切除术遗留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本组患者15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个月~1年,效果良好,术后无明显瘢痕及眼睑继发畸形,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眼睑部眼纶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眼睑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灵活方便,血供可靠,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风筝"皮瓣在眼睑前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亦称皮下蒂推进皮瓣)在修复眼睑前层(包括皮肤和眼轮匝肌)缺损的应用。方法于缺损邻接部位沿皮纹方向设计“风筝”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眼轮匝肌下剥离形成以眼轮匝肌为皮下蒂的“风筝”皮瓣,推进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用70无损伤缝线缝合。自1994年以来已用于14例,年龄15~64岁,缺损最大直径为上睑长度的1/3。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眼睑形态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对于眼睑前层范围较大不宜直接缝合,但尚有条件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中等大的缺损,用“风筝”皮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其优点是,皮瓣通过推进转移的方式覆盖创面,没有旋转和变形,转移后局部平整,无“猫耳”等畸形产生,皮瓣蒂部宽广,血运良好,愈合后肤色与四周一致。  相似文献   

3.
微小皮瓣在颜面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年以来 ,我们应用微小皮瓣对颜面部的皮肤组织缺损和畸形进行修复矫正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2 2例 ,女 14例。年龄 4~ 4 2岁。眼睑瘢痕睑外翻 10例 ,鼻部瘢痕缺损畸形 6例 ,先天性鞍鼻畸形 6例 ,额部眼睑血管瘤 4例 ,口角黑痣 3例 ,口周唇部瘢痕 7例。分别采用微小皮瓣整形修复 ,皮瓣范围 1.0 cm× 2 .0 cm~ 3.0 cm× 4 .5 cm。 1眼睑或邻近部位的皮肤缺损 ,在颞区设计以下眼轮匝肌为蒂的岛状肌皮瓣修复。自远端皮下层剥离皮瓣 ,近蒂部解剖层次深入到眼轮匝肌下 ,分离部分肌肉以形成皮瓣肌蒂。切取后旋…  相似文献   

4.
姚远  孙洋  周瑜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542-1543
目的: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颞侧设计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将皮瓣向内推进或旋转1800修复睑缺损区。结果:7例眼睑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瓣易于移转,修复后外形满意且供区隐蔽,是修复眼睑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睑黄瘤切除后内眦缺损的效果。方法 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睑黄瘤女性患者13例(24眼), 年龄42~61岁, 平均49岁。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及睑黄瘤宽度个性去除肌皮瓣用于修复内眦缺损。睑黄瘤切除后, 逆行转移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 最后行上睑成形术。结果 13例(24眼)皮瓣均成活, 术后3~12个月随访, 皮瓣色泽、质地与眼睑皮肤一致, 切口瘢痕隐蔽, 双侧上睑形态自然对称, 均未见并发症。结论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方法为治疗内眦部睑黄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完整切除病灶同时改善上睑形态, 可避免术后变形、瘢痕明显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睑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使用一种血供确实可靠、即时移转的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方法 采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颧部、颞部皮瓣修复同侧上睑或下睑皮肤缺损。结果 修复上睑或下睑挛缩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 (8例 )、色素痣切除后创面 (4例 )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具有确实可靠的血供、易于移转和供区可以直接缝合等优点 ,是一种修复眼睑皮肤缺损可供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用眼轮匝肌为蒂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65岁。皮瓣面积稍大于皮肤缺损面积,面积1.5 cm×1.4 cm~2.5 cm×3.0 cm,解剖时以创缘侧眼轮匝肌为蒂,将外侧眼轮匝肌离断,于眼轮匝肌...  相似文献   

8.
应用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如何应用眼轮匝肌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方法: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修复鼻翼皮肤缺损13例,鼻翼邻近面部皮肤缺损2例。结果:15例中皮肤缺损的最大面积为2.5cm×2.0cm。除1例表皮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可转移修复较大面积的鼻翼及邻近面部皮肤缺损,并能获得满意效果,尤其适合中老年面部皮肤缺损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对耳颠部颞浅动脉系统与额部及眼眶区周围血管系统之间的交通吻合情况的解剖学研究结果,应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12例.结果:12例眼睑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瓣易于移转,修复后外形满意且供区隐蔽,是修复眼睑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采用眼轮匝肌蒂皮瓣Ⅰ期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方法:切除上、下睑病变区皮肤,上睑缺损可行全厚皮片移植或局部A-T皮瓣修复。下睑根据皮肤缺损面积于缺损缘左右两侧各设计眼轮匝肌蒂皮瓣,酌情游离,向中间推进拼合,按睑袋术式缝合睑缘皮肤,Ⅰ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结果:共治疗13例,皮瓣最大面积2cm×1.5cm,均Ⅰ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下睑双侧眼轮匝肌蒂皮瓣可Ⅰ期修复中度大小的眼睑分裂痣,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下眼睑缺损的效果。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眼睑分裂痣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4~29岁,平均20.45岁。上眼睑切除后缺损行推进皮瓣或植皮,下眼睑分裂痣切除后根据皮肤缺损形态及面积行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11例患者术后皮瓣...  相似文献   

12.
颞侧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用颞侧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的皮瓣,移位并修复上下睑外翻及上下睑和鼻部肿瘤或瘢痕切除后、鼻外伤组织缺损共30例.皮瓣面积为1.0 cm×1.8 cm~2.5 cm×4.5 cm.结果 30例巾除5例早期皮瓣远端出现静脉淤血经保守治疗好转外,全部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个月至1年,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侧岛状皮瓣是修复眼睑及鼻部小面积缺损的良好手术材料,具有易于转移、血供可靠、愈合快及供区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部及耳前表浅肌肉筋膜(SMAS)蒂皮瓣在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眼周缺损皮肤形状及面积大小沿同侧颞部及耳前设计以SMAS为蒂的皮瓣,用于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最大皮瓣8.5cm×4.3cm。结果:8例眼周皮肤缺损病人应用同侧SMAS蒂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发现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而且较隐蔽。面部的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颞部、耳前SMAS蒂皮瓣在设计上遵循了面部分区原则,而且血供丰富,手术简单易行,是较大面积眼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腿部皮肤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方法采用小腿内侧、外侧、前外侧肌间隙血管蒂皮瓣、腓肠肌皮瓣局部转移,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背阔肌皮瓣等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对合并骨缺损者采用小腿外侧骨皮瓣、肩胛骨皮瓣移植、髂骨皮瓣或骨瓣与皮瓣组合移植修复,根据受区的血管损伤情况设计四种血液循环重建方法.结果本组临床应用97例,33例带血管蒂皮瓣转移全部成活,64例游离皮瓣移植中7例术后出现血液循环危象,经探查4例成活,3例失败.结论皮瓣转移或移植是修复小腿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但应根据创面修复原则及不同的伤情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陈光宇  范飞  李森恺  徐军  乔群  周刚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7):556-556,I005
颞区是面部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供区。已有多位作者报告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鼻缺损以及面颊部缺损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1 4] 。我们对本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 6 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并提出两种新的临床应用方法。1 临床资料 :我院应用此技术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6 2例 ,缺损部位包括上睑、下睑、鼻尖、鼻背、鼻翼、面颧部等 ,造成缺损的原因有外伤、烧伤、肿瘤、感染和先天性因素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眼轮匝肌呈扁平状 ,该肌及其之上的皮肤血供丰富 ,它的一部分可用作皮瓣的蒂部 …  相似文献   

16.
应用SMAS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设计以SMAS为蒂的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自1998年8月起,临床应用已14例,最大皮瓣面积为5cm×3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设计供区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远位转移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颜色质地与受损区域皮肤协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中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包括眼睑、鼻部及邻近颜面部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2010年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中面部缺损25例,其中鼻尖鼻翼缺损4例,鼻背缺损3例,下睑缺损9例,上睑缺损5例,邻近颜面部缺损4例。结果:1例转移至鼻尖部的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完全存合;随访4个月~5年,受区功能形态恢复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无面神经额支损伤,无眼睑闭合不全,无下睑退缩、外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厚薄适宜,蒂较长,转移灵活,供区隐蔽,是修复中面部小面积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推进皮瓣修复创面的效果。方法设计的旋转推进皮瓣根据创面的缺损直径,在缺损侧皮肤组织量较多处,以一侧为蒂做一弧线(长度为缺损面积的4倍),将皮瓣在浅筋膜层分离后向前向外弧形推进后修复创面。结果修复创面3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和邻近正常组织相似,对周围组织无明显影响。结论旋转推进皮瓣在修复组织创面时能有效利用组织的弹性和移动性,修复效果良好,手术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眶区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修复眶周皮肤全层缺损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缺损的部位、形态及面积,分别应用以上、下眶区眼轮匝肌内侧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眶周的皮肤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应用上述方法共修复24例,除l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2例皮瓣表皮坏死未行处理,自行愈合外,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6 ~ 24个月,所有皮瓣色泽、质地均良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别,供区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选择以眼轮匝肌眶部内侧为蒂的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眶周皮肤缺损,血供良好,供区隐蔽,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探讨鼻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以尽可能使修复组织在色泽、质地上与鼻部局部组织相近,且切口瘢痕隐蔽。方法 结合Burget鼻部美学分区,将其再分为三个区域,根据区选用局部或邻位皮瓣修复鼻部各区软组织缺损30例(鼻根部以Rintala鼻额部局部皮瓣推进3例;鼻中段的鼻背部行双侧斧状局部皮瓣旋转3例;鼻侧壁行对侧壁局部皮瓣转移,供区植皮4例;鼻端部以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瓣转移修复鼻尖部7例;鼻唇沟局部皮瓣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