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MACC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ACC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42例肝癌组织、对应癌旁肝组织以及17例正常肝组织中MACC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CC1基因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MACC1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在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MA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TNM分期、肝内或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等均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肿瘤个数、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有无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MACC1基因可能在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Jun结合蛋白(JAB1)在肝癌细胞(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76例HCC及癌旁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的临床病理档案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JAB1蛋白质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相比较.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JAB1蛋白质表达的阳性率(68.8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8.72%)(P<0.001)和血管瘤旁肝组织(34.36%)(P<0.001).JAB1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血清AFP值及转移有关(P=0.000,P=0.015及P=0.000),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等无关.HCC组织中Ki67表达的阳性率为41.4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11%(P<0.1301)和血管瘤旁肝组织2.01%(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CC组织中JAB1蛋白质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6192,P<0.001).结论 JAB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显著高于非癌肝组织,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JAB1可作为HCC细胞增生程度的潜在临床病理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包含HCC及转移灶、癌旁肝硬化组织、癌旁慢性肝炎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组织芯片中APE1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PE1在癌旁肝硬化组织、癌旁慢性肝炎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以细胞核表达为主,在HCC和转移灶组织以细胞质细胞核联合表达为主(P<0.01).细胞质与细胞核染色强度均与HCC分级和转移密切相关(P<0.01),细胞质染色强度还与肿瘤包膜有无浸润有关(P<0.01).结论 APE1蛋白表达与HCC恶性表型有关,APE1蛋白过表达及细胞质表达的出现可能成为HCC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精氨酸酶2(Ar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113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其中29例伴有癌旁异型增生结节(DN),另取12例正常肝组织.运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Arg-2蛋白在15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g-2在113例HCC、癌旁肝组织及DN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Arg-2在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不表达,在HCC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rg-2阳性表达于肝癌细胞质内,阳性率为77.0%(87/113),其表达与HCC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Arg-2在低级别DN中无表达,在高级别DN中阳性表达率为14.3%(2/14),而在高分化HCC中阳性表达率为66.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g 2在HCC中高表达,并且与HCC组织学分级相关,其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Arg-2表达有助于鉴别高分化HCC与DN.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细胞系中保罗样激酶1(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组织67例、配对癌旁肝硬化组织27例及正常肝组织5例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系BCL-7402及HepG2细胞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lk1蛋白在HCC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1%(5167),其中强阳性44.8%(3067),在配对的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而5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无明显表达。高分化HCC肝癌中Plk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HCC 肝癌(P0.01);无包膜侵犯的HCC肝癌组织中Plk1蛋白的表达高于有包膜侵犯的HCC肝癌组织(P0.05);Plk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及门静脉有无癌栓无关。肝癌细胞系BCL-7402及HepG2中均存在Plk1蛋白的过表达。结论 Plk1在HCC肝细胞癌中表达率较高,其阳性表达可能是HCC发生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早期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黏着斑蛋白(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8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Kindlin-1的表达,分析Kindlin-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indlin-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Kindlin-1阳性表达率为5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和正常肝组织的0%(x2=26.456、5.560,P<0.05).Kindlin-1表达水平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x2=7.857、4.076,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有无包膜、Edmondson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Kindlin-1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 Kindlin-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提示Kindlin-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转移,可能作为肝癌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了解其与HCC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Cyclin D1及C-myc蛋白在5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2例HCC中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染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22/52)、48.1%(25/52)及53.8%(28/52),癌旁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2.3%(48/52)、25.0%(13/52)及32.7%(17/52),PTEN、CyclinD1及C-myc在HCC及癌旁肝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PTEN与CyclinD1、C-myc的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r=-0.3631,P=0.0197;r=-0.3697,P=0.0172);PTEN、CyclinD1及C-myc在人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yclinD1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在HCC中过表达.PTEN与CyclinD1及C-my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HCC转移复发及肿瘤细胞分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埃兹蛋白(ezrin)在正常肝、肝硬化组织及肝细胞癌(HCC)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肝癌组织、23例癌旁肝硬化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ezrin的表达,分析ezrin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结果 12例正常肝组织及23例肝硬化组织中未见ezrin表达,而在45例肝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为61.3%(27/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zrin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肿瘤有无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肝癌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ezrin表达与肝癌的转移及恶性程度有关,有助于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ezrin表达是反映肝癌生物学行为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凝血酶(Thromb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55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Thrombin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Thrombin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而且Thrombin和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333,P<0.05).HCC组织中Thrombin的表达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包膜完整性有关(P<0.05).Thrombin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Thrombin和VEGF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Glypican-3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ypican-3基因在70例人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ELISA法对60例肝癌患者、14例正常人、13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Glypican-3蛋白检测.分析血清Glypican-3水平与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术后复发、有无肝外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病理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Glypican-3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2.85%(58/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34.28%(24/70)(P<0.01);Glypican-3 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03%(52/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54.03%(38/70)(P<0.05);血清中Glypican-3阳性临界水平定为60 pg/mL时,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66.67%(40/60);在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的阳性率为15.38%(2/13);在14例正常人血清中不表达.Glypican-3在肝癌血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肝炎、肝硬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血清AFP水平相关(P<0.05),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大小、HBsAg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检测血清中的Glypican-3和AFP,所得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一种的阳性率(P<0.05).结论:Glypican-3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可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其与AFP联合检测可有效的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有可能作为监测肝癌愈后及预防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癌中COX-2蛋白与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HCC组织、33例癌旁组织COX-2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蛋白在HC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30.3%(P<0.05),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静脉浸润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MMP-2蛋白在HC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39.4%(P<0.05),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静脉浸润、TNM分期相关(P<0.05)。COX-2与MMP-2同时阳性表达者为25例。结论:COX-2蛋白和MMP-2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上调,并呈正相关(P<0.01),证实COX-2和MMP-2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 Cripto-1蛋白在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 Cripto-1蛋白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 Cripto-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 Cripto-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 Cript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ripto-1蛋白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株的侵袭潜能呈正比。与正常肝组织(0%)比较,Cripto-1在肝癌组织(64.6%)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和转移状态有相关性(P <0.05)。结论 Cripto-1蛋白在肝癌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量与肝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HCC组织、21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VEGF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分析。结果49例HCC中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3.2%和53.1%;VEGF和p53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5)。21例癌旁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19.0%和9.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和p53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10例正常肝组织无VEGF和p53蛋白表达。HCC组织中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血管侵犯和转移倾向明显相关(P<0.05)。结论HCC组织中VEGF、p53蛋白过表达,通过促进HCC肿瘤血管的生成而促进HCC的生长和浸润转移,p53和VEGF可作为反应H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ZE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形态计量、统计分析等方法检测ZEB-1蛋白在57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ZEB-1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4%(47/57)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5%(3/20);胃癌组织中ZEB-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ZE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ZEB-1可能诱导EMT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ZEB-1可能作为分子指标,对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肠钙粘连蛋白(LI-cadherin)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标记法(S-P)检测LI-cadherin蛋白在62例肝癌组织、30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LI-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5%(40/62),在癌旁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26.7%(8/30),LI-cadherin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癌栓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 LI-cadherin在肝癌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I-cadherin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其在肝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肝癌(HCC)中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的表达,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制备48例人HCC及相应的癌旁组织、6例正常人肝组织和1例正常人肾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SMP-30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发现HCC癌旁组织的SMP-30表达高于HCC组织(P〈0.05)。SMP30的表达与HC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肝硬化背景、HBsAg和AFP检测情况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SMP-30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过度表达可能是HCC的早期性、保护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组织中接触蛋白1(CNTN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疾病预后价值的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25 例新鲜HCC 样本,以及邻近非肿瘤组织中CNTN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5 例石蜡包埋HCC样本与邻近非肿瘤组织中CNTN1 的蛋白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NAi技术干扰肝癌细胞系HepG2 CNTN1的表达,对其进行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检测。结果25例新鲜HCC样本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邻近非肿瘤组织相比,HCC 组织中CNTN1 mRNA 和蛋白表达均上调( 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证实62.22%(84/135)HCC 样本为CNTN1 阳性,高于邻近非肿瘤组织17.78%(24/135)( 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表明,CNTN1 阳性HCC 患者无疾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CNTN1 表达与HCC患者肿瘤转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淋巴结肿瘤转移分期及肿瘤直径相关( p<0.05)。RNAi 实验表明,干扰CNTN1 表达后HepG2 细胞活力下降( p<0.05)。多重变量分析表明,CNTN1 表达是HCC 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标志物( p<0.05)。结论HCC 患者肿瘤组织中CNTN1 蛋白表达上调,且其表达与肿瘤恶性状态密切相关,参与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可以作为HCC 患者疾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Fan ZJ  Fang XJ  Wang JX  Xue JF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6):2546-2548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中肝肠钙黏连蛋白( LI-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cadherin的mRNA及蛋白在56例肝癌组织、44例癌旁肝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有Ll-cadherin mRNA的表达,正常肝组织中均未枪测到LI-cadherin mRNA的表达。LI-cadherin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0.653±0.147 vs 0.534±0.138),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cadheri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64.29%( 36/56),在癌旁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22.73%(10/44),在正常肝组织中没有发现其表达。LI-cadherin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的形成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 LI-cadherin在肝癌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I-cadherin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有关,提示其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4,MKK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MKK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MKK4蛋白阳性表达率(75.6%)较癌旁(100.0%)及正常肝脏组织(100.0%)中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K4蛋白表达与肿瘤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乙肝表面抗原情况无关(P>0.05)。结论 MKK4可能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过程有关,并可能成为一个判断肝细胞癌转移潜能大小的潜在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