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单一HGV/GBV-C感染者肝组织中该病毒核酸定位及相关抗原表达,探讨HGV/GBV-C感染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2例单一HGV/GBV-C感染者经肝穿获取的肝组织常规病理诊断,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病毒RNA,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毒相关抗原表达。结果 病理诊断急性肝炎8例,慢性肝炎4例。HGV/GBV-C NS5抗原检出阳性率为66.67%(8/12),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HGV/GBV-C RNA检出阳性率为58.33%(7/12),阳性信号位于胞浆,分布无一定规律,阳性细胞与肝细胞变性、淤胆、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坏死程度等并无相关关系。单一HGV/GBV-C感染者临床表现轻,不易被发现。结论 HGV/GBV-C RNA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肝细胞中存在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一种靶抗原,诱发免疫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2.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在本地区非甲-戊型肝炎中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用RT-PCR和ELISA法对30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HGV-RNA和抗-HGV检测。结果30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检出3例,HGV-RNA阳性,其中2例为急性肝炎,1例为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3.
血清学非甲—戊型急性肝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血清学非甲 -戊型急性肝炎的病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对 6 5例血清学非甲 -戊型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 ,分别进行乙、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TT病毒核酸 (TTVDNA)检测。 6 5例肝组织中乙、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TTVDNA的检出例次分别为 34、32、18和 2 0 ,前两者检出率明显为高 ,差异显著(P <0 0 5 ) ,仍有 10 8%病因不明。在单纯急性乙、庚型肝炎病毒、TT病毒感染及非A -G、TTV感染中 ,部分肝功能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隐匿性的HBV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血清学证实为急性非甲 -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部分病例病因分型仍不明确 ,提示有另外的致病因子存在。  相似文献   

4.
HGV/GBV-C与HCV混合感染者肝组织中相关病毒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的致病性是目前研究焦点之一,多数研究表明大多数HGV/GBV-C感染者体内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并认为HGV/GBV-C感染对原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础病变似无明显影响[1-3].但仅从血清学、临床表现及常规病理角度试图说明HGV/GBV-C对机体有无损害的研究工作是很困难,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HGV/GBV-C与HCV混合感染者肝组织中HGV/GBV-C.HCV相关抗原表达进行研究,试图从免疫病理学角度探讨HGV/GBV-C对机体肝脏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非甲-非戊型肝炎转氨酶升高患者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国是肝炎大国,近年来有组织的及个人检查肝功能的人群很大,一旦发现转氨酶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并造成经济损失.为了了解查体人群转氨酶升高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构成,包括存有争议的庚型肝炎病毒及TT病毒在这一人群的致病性情况,以对卫生部门及临床提供资料,我们对查体人群及其中转氨酶升高患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HGV/GBV-C与HCV混合感染者肝组织HGV/GBV-C相关抗原的分布状况,探讨HGV/GBV-C对肝脏的损害机制。方法 以抗HGV/GBV-C NS5单克隆抗体或抗HCV NS3单克隆抗体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GV/GBV-C、HCV相关抗原表达。结果 56例肝炎病肝组织中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6.79%(15/56);HCV NS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39.29%(22/56)。HGV/GBV-C NS5抗原表达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染色阳性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肝细胞中存在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一种靶抗原,诱发免疫病理反应,免疫损伤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抗-HGV酶联免疫法(EIA)和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150份乙型、120份丙型、15份戊型和49份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结果显示:乙肝、丙肝、戊肝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抗-HG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2.0%(33/150)、25.0%(30/120)、33.3%(5/15)和40.1%(20/49)。其中乙型、丙型、戊型和非甲-戊型肝炎的抗-HGV抗体阳性者中,HGV 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8.3%(7/12)、60.0%(6/10)、40.0%(2/5)和45.5%(9/12)。说明GBV-C/HGV可与HBV、HCV或HEV合并感染,该病毒可能引起临床型肝炎。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GV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鼠抗HGVNS5甲克隆抗体检测142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GV抗原,部分患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血清中HCVRNA。结果142例肝病患者中,29例(20.4%)组织中检出HGV抗原,肝硬化组(42.9%,12/28)较慢性肝炎(15.9%8/11)和肝癌(14.3%,9/63)组检出率高。阳性信号位于胞浆中,阳性细胞可成散在、簇状或弥漫性分布。阳性细胞周围可有炎性坏死;肝癌患者抗原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旁肝组织,癌巢中仅偶见少数散在分布的阳必细胞;绝大多数组织抗原阳性者其血清HGVRNA为阳性。有4例患者组织中HGV抗原阳性但其血清HGVRNA阴性。结论HGV可在慢性肝病包括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表达,HGV感染在慢性肝炎病期进展及肝癌发生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HGVRNA在非甲-非戊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对HGV感染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以地高辛素标记HGVcDNA探针,对36例血清非甲-非戊型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石蜡包埋肝穿肝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并对急性HGV感染病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36例肝病患者中,11例(306%)肝组织中检出HGVRNA。其中急性重症肝炎1例(1/3),亚急性重症肝炎3例(3/6),急性轻型肝炎5例(5/16)慢性肝炎2例(2/11)。阳性信号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及/或核内,在急性轻型肝炎,阳性信号多弥漫散在分布。而在慢性肝炎,则多呈片灶状靠近汇管区周围。在检出率和阳性细胞分布方面,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361%,13/36)基本一致。8-38个月后的急性轻型肝炎随访二次肝穿检测显示了肝组织中HGVRNA持持续存在。结论在急慢性非甲-非戊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HGV感染较为常见,HGV感染可能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慢性非甲-戊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并测定其非结构基因5(NS5)区部分核苷酸序列,方法 以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GVRNA,并对阳性者血清中扩增出的994bp长的cDNA直接测序。结果 35例慢性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1例血清HGVRNA阳性(2.9%)。该患者HGVNS5区部分核苷酸序列与美国株PNF2161及R10291的同源性分别为87.95%及8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关于GBV-C/HGV组织亲和性的研究尚无结论性资料。我们研究27例肝炎病人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肝脏中GBV-C/HGV正链及负链RNA(复制中间体)的存在状况。方法:应用逆转录-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GBV-C/HGV正、负链RNA。结果:27例病人血清中21例病人血清、7例PBMCs、10例肝组织中检测到GBV-C/HGV正链RNA,其中2例单一GBV-C/HGV感染者肝组织中检测到负链RNA,在27例病人血清及PBMCs中均未检测到负链RNA。结论:提示GBV-C/HGV是一种嗜肝病毒,肝脏可能是其复制的主要场所之一,但GBV-C/HGV与HCV混合感染时,在PBMCs及肝脏中尚未发现该病毒复制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技术对24例非甲-戊(A-E)型肝炎患者进行庚肝病毒RNA(HGV-RNA)检测。结果:HGV-RNA阳性6例(25.0%),其中急性肝炎1例(1/9)、慢性肝炎2例(2/9)、肝为肝硬变3例(3/4);1例有输血史,余5例均无输血或血浆史。提示庚肝病毒可能为非A-E型肝炎的病原体之一,且存在输血外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庚型肝炎相关病毒,可引起急性肝炎和持续性感染,但其致癌作用尚未明确.为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作用,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1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病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原体.在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HEV的流行区.本文就近期HEV感染后的体液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以及HEV疫苗研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庚型肝炎肝脏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抗原在肝组织中定位,进一步研究HGV引起肝脏损害的机制。方法采用HGVNS5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对4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血清HGVRNA阳性的慢性庚型肝炎患者肝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例呈阳性染色,光镜观察显示:特异染色大部分定位于肝细胞胞浆中,部分有核着色和膜型染色,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阳性细胞数量少,大多散在分布,部分呈灶性分布;阳性细胞周围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结论HGV抗原可在肝细胞中定位,大多呈胞浆型,部分呈核型和膜型,HGV属嗜肝病毒;免疫损伤可能参与了庚型肝炎的肝脏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通过对106例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测来探讨其临床特点,对部分病例进行HGV RNA及TTV DNA检测来探讨可能的致病因素,并对其中4例病情持续波动超过6个月、HBsAb( )或HBsAb( )兼HBcAb( )的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和采用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HBsAg和HBcAg。结果:106例非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重症化比率与一般的病毒性肝炎相似,慢性化比率较一般的病毒性肝炎高,女性发病率较一般的病毒性肝炎高;男:女约为2:1。27例用PCR法检测HGV DNA为阴性,其中10例同时用PCR法检测TTV DNA也为阴性。4例HBsAb( )或HBsAb( )兼HBcAb( )的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诊断相符,免疫组化显示HBsAg和HBcAg均阴性。结论:106例非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的病毒性肝炎相似;慢性化、重症化比率较一般的病毒性肝炎高;女性发病率较一般的病毒性肝炎高;HGV、TTV可能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HBsAb( )者,肝组织内无HBsAg和HBcAg...  相似文献   

17.
戊型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多因水源被污染引起,在发达国家也有散在发生.患者多有到流行区的旅游史,但也有的患者发病前并未到过流行区.  相似文献   

18.
庚型肝炎病毒RNA在急性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已证实在病因未明的急性和慢性肝炎中有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作者用RT-PCR技术调查在阿根廷的急性非甲-成型肝炎患者中的HGVRNA,以此分析HGV的病因学作用。病人和方法1992-1996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非甲-戊型肝炎患者62例,平均年龄35.3岁,37例男性,25例女性。排除其他已知肝炎病毒、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排除其他肝损害的原因,如药物。饮酒、心力衰竭、胆道疾病等。70例随机选择的志愿献血者作为对照。获取血清标本,用ELISA法测定抗-HAV-IgM、H…  相似文献   

19.
戊型肝炎大多是急性自限性的,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实体器官移植受者、HIV感染和血液疾病)会出现慢性感染。免疫反应是决定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通过细胞培养、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等多种研究,对HEV免疫发病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入,这些为HEV新的抗病毒治疗和有效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思路。本综述讨论了近年来有关HEV的免疫发病机制,并提出了对该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目前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病人中HBV感染所占的比例 ,本研究应用巢式PCR法 (nPCR) ,对北京地坛医院 6 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DNA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血清标本 :血清标本采自 6 0例于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3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和门诊病例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 ,具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 ,ALT异常 (>4 0U) ,经 2次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 (HAV、HBV、HCV、HDV、HEV)抗原或抗体 (EIA法 ,美国Abbott公司生产 )及EB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