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来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麻醉处理。全部病人分为全麻组(10例)和硬膜外组(40例),结果发现全麻组的出血量、输血量及输液量均大于硬膜外组,两组应用骨水泥时血压均显著下降,无显著性差异。两种麻醉方法相比硬膜外麻醉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2.
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睿林 《广西医学》2002,24(2):244-246
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复杂 ,创伤大 ,出血多 ,且术中应用骨粘合剂时易于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 ,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我院自 1 998年 9月至2 0 0 0年 5月共施行 6 0岁以上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 6 7例 ,现将麻醉处理及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 6 7例 ,男 38例 ,女 2 9例 ,年龄60~ 90岁 ,其中 6 0~ 70岁 4 7例 ,70岁以上 2 0例。全并高血压者 1 7例 ,合并冠心病者 6例 ,术前均经药物控制良好。心电图检查异常者 2 1例 ,其中心肌缺血或心肌劳损 9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4例 ,各类心律失常 8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出血多,接受此手术的多为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生理病理改变及伴随的全身疾病较常见,使麻醉和围术期风险增加。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68例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全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70~93岁,平均81·5岁,体重40~75kg。ASAⅡ~Ⅲ级。术前合并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8例,慢性肺气肿6例,冠心病15例,脑动脉供血不足11例。以上合并症术前均得到良好改善。1·2麻醉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30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3例,随机将其分为硬膜外麻醉组(41例)和复合麻醉组(42例).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全部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复合麻醉组患者全部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CI A),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水泥反应情况以及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复合麻醉组出现骨水泥反应的患者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9.5%(4/42)比39.0%(16/41),χ2=8.799,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3,P>0.05).结论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连续硬膜外麻醉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相比之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李明勇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13-113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回顾分析患者的麻醉过程和效果。结果部分患者麻醉后出血心率加快和血压降低症状,且对症处理后完全改善,无一例患者出血躁动不安症状,麻醉效果较为满意。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具有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术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需要手术的高龄患者,常伴有心脑肺疾病,心脑血管调节功能差,使围手术期风险增大.我们对71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和用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用2%盐酸利多卡因、1%盐酸罗哌卡因各10ml混合液,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评价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阻滞完成后血压下降>20%者4例,占10%,经快速输液或静脉注射麻黄素5~15mg,均恢复正常水平。全组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躁动等不适,未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和严重的呼吸抑制。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具有阻滞完善、肌松效果好、对循环呼吸干扰小、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髋置换术创伤大、出血多.而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并往往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疾病,代偿能力低下,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减低,因此给麻醉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自2009年以来,对46例60岁以上的病人实行了全髋置换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适当减量用药,术中妥善管理,效果满意,患者均平稳度过麻醉和手术期,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麻醉后15分钟,30分钟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明显;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以及全麻均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心率,血压稳定,并发症少,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42髋 (Crowe Ⅲ型14例18髋,Ⅳ型22例24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对临床结果 采用改良Hari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0例36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5 ± 3.7)分改善至术后(90.1 ± 2.9分).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不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 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茜芬  姜华 《四川医学》2001,22(3):292-293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996年以来我院共施行 60岁以上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 4 1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麻醉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4 1例 ,其中男 16例 ,女 2 6例。 ASA: ~ 级 ,年龄 60~ 87岁 ,平均 71.3± 8.9岁 ,体重 56.82± 8.2 6kg。合并症 :高血压 2 9例 ,高心病 2 2例 ,冠心病 10例 ,肺心病 6例 ,心电图异常 9例 ,其中严重心律失常 5例 ,糖尿病 11例 ,同时伴有高心病、冠心病、糖尿病者 5例。1.2 麻醉方法 :常规术前用药 ,80岁以上高龄心率低于 10 0 bpm者仅用阿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HA,并且在治疗和随访中发生早期脱位的患者共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11例中经保守治疗有8例痊愈,1例Ⅲ类脱位及2例Ⅳ类脱位均为复发性脱位手法复位无效,经切开复位、软组织松解术、更正错误的假体位置等治疗后痊愈.结论:导致THA后脱位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髋部外伤史、术后患者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假体位置不良和术后软组织损伤等.对于大多数脱位患者而言,闭合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复发性脱位的患者在分析脱位原因后可通过翻修手术获得髋关节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髋臼与股骨头重新用假体置换。该手术在解除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我院1999年11月~2002年11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翻修术)46例,笔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有计划的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否减轻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水平。方法:40例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参麦组。参麦组术前2 d以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术前当天在麻醉前30 min滴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μg/kg,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08~0.1 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纯氧通气并吸入七氟醚,术中丙泊酚2~4 mg/(kg.h)持续泵注,切皮前静脉滴注芬太尼0.05 mg,术中间断追加,并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麻醉期间监测时间分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切皮(T2),拔管后5 min(T3)。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血糖浓度(BS)、皮质醇浓度(Cor)。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MAP在T1下降,T3时间点升高,对照组T1时点MAP下降较参麦组明显(P<0.05),T3时点较参麦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HR在T3时点与T0比较均升高,对照组较参麦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在T1、T2、T3均升高明显(P<0.05),参麦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在T1、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麦组比较,对照组Cor在T1、T2、T3均升高;与T0比较,对照组Cor在T1、T3升高(P<0.05),T2下降,参麦组T2下降,T3升高。结论:参麦预处理较有效的抑制了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黄天姮 《中外医疗》2014,(25):86-87
目的探讨全麻和腰硬联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从2012年3月—2014年4月间共接收了14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其中包括80例男性患者和60例女性患者,对这14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保证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麻醉剂的使用剂量进行对比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使用剂量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16.76±4.76,对照组139.66±20.78),观察组患者使用麻醉后的苏醒时间也要比对照组患者要短(观察组4.23±1.15,对照组7.78±2.34),对边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发现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手术之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文静  李曳 《包头医学》2001,25(3):136-137
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适应于原发性或继发的髋关节病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早期未得到适当治疗等疾病.这些疾病均可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解决病人日常生活需要,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法.由于该手术需要器械多,术中出血较多,所以对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都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曹文亮 《重庆医学》2006,35(7):668-669
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患者及早恢复关节活动的有效方法。我院2005年对12例髋关节疾患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AP),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1例(32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10个月~6年的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3.2°,其中平均屈髋90.8°;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2.3°,术后平均4.7°;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8分,术后平均92.6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宋秀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09-20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后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实施身心整体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