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S100蛋白和6种垂体激素抗血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58例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类型。结果表明:功能性垂体腺瘤34. 5%,无功能性垂体腺瘤65. 5%。功能性垂体腺瘤以GH阳性者居多,同时产生两种激素的腺瘤也较常见,其组合方式两例为GH~+PRL,一例为GH+TSH。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类S100和6种激素均阴性,另一类为S100蛋白阳性,前者我们称为无特殊标记之无功能垂体腺瘤,后者称为滤泡星状细胞腺瘤。本文还讨论了滤泡星状细胞,在垂体腺瘤中的存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廉立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0,(2):22-24,29
目的探讨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的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在MRI上的信号强度、强化程度、瘤体最大径及其周围侵犯特征。结果 53例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患者中,泌乳素(PRL)细胞腺瘤21例,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腺瘤3例,多种激素细胞腺瘤5例,无功能分泌腺瘤16例。GH、多种激素细胞腺瘤及无功能分泌腺瘤在T1WI上多表现为等信号(75%、60%、62.5%);GH、ACTH及多种激素细胞腺瘤在T2W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75%、100%、100%);PRL及无分泌功能细胞腺瘤则在T2WI上多表现为高信号(67%、75%)。各型垂体大腺瘤的实性部分增强后的强化程度无明显差异,但呈中等及明显强化者均在67%以上。肿瘤的大小与周围侵犯情况无直接关系。结论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在磁共振上有一定的表现特征,对定性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类多激素型垂体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在分泌不同类型激素的垂体腺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多激素型垂体腺瘤中分泌特定类型激素的垂体腺瘤细胞与ER阳性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33例多激素型垂体腺瘤标本中垂体激素合并ER表达的情况,即分别检测每1例标本中PRL ER、GH ER、ACTH ER、PSH ER、FSH ER和LH ER的表达情况。结果 33例多激素型垂体腺瘤标本中有22例(66.67%)表达ER,其中:PRL ER双标染色阳性标本10例、IH ER双标染色阳性标本9例、FSH ER双标染色阳性标本7例、GH ER双标染色阳性标本2例,33例标本的ACTH ER和TSH ER的双标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多激素型垂体腺瘤中,分泌:PRL、IH或FSH的垂体腺瘤细胞可表达ER;分泌ACTH或TSH的垂体腺瘤细胞不表达ER;分泌GH的垂体腺瘤细胞是否表达ER可能与该垂体腺瘤是否同时分泌PRL有关。ER很可能在多激素型垂体腺瘤PRL、IH及FSH腺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垂体腺瘤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SD)的发病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86例男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前性功能情况,总结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男性患者SD的发病特征,分析SD与年龄、肿瘤类型、侵袭性、大小、血泌乳素水平和睾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垂体腺瘤男性患者SD的发生率为80.2%( 69/86).其中,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SD发生率为84.6% (66/78);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SD发生率为37.5%( 3/8).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中,泌乳素腺瘤组(PRL组)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最高,达92.1% (35/38),明显高于促性腺激素腺瘤组(FSH组)和生长激素腺瘤组(GH组)(P<0.05).FSH组以性欲低下为主,发生率78.3% (18/23).GH组ED发生率达70.6%( 12/17),其性欲低下和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RL组和FS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垂体腺瘤男性性功能障碍与腺瘤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侵袭性、血清泌乳素及睾酮水平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腺瘤男性ED发生率很高,尤其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不同类型功能性垂体腺瘤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有所差异,泌乳素腺瘤ED发生率最高.腺瘤的病理类型是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it-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研究Pit-1与激素水平、肿瘤侵袭性的关系。以探讨Pit-1在垂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术前激素水平、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确定腺瘤类型,依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硬膜病检结果判断对肿瘤侵袭性分级,用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测定Pit-1蛋白和pit-1mRNA的表达。结果 Pit-1在GH腺瘤、PRL腺瘤、GH/PRL混合腺瘤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度表达者占此3种腺瘤的78.8%(26/33),无功能腺瘤及ACTH腺瘤中无Pit-1蛋白的表达。pit-1mRNA在全部的GH腺瘤、PRL腺瘤、GH/PRL混合腺瘤和50%(5/10)的无功能腺瘤中有表达,在ACTH腺瘤组中无表达。GH、PRL、GH/PRL混合腺瘤组间pit-1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此3组均显著高于无功能腺瘤组(P〈0.05)。GH、PRL腺瘤组中pit-1mRNA的表达量与其各自术前的激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表达pit-1mRNA的腺瘤中,侵袭性组高于非侵袭性组。结论 Pit-1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表型、功能有关,与某些激素(GH、PRL)水平、肿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在某些类型(GH、PRL、GH/PRL)的垂体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的凋亡细胞,研究新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和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垂体腺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survivin、bcl-2、p53基因在垂体腺瘤AP发生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组织和48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垂体腺瘤组织的细胞调亡和survivin、bcl-2、p53基因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本组48例垂体腺瘤标本中,43例有不同程度的凋亡发生,凋亡细胞发生率为89.6%(43/48)。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平均为12.6%,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AI为2.7%,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基因在正常垂体组织中不表达;48例垂体腺瘤组织中,32例表达阳性,占66.7%;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81.5%(22/27),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为47.6%(10/2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型(功能性)垂体腺瘤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0%(21/30),无分泌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为61.1%(11/1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腺瘤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阳性、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3%(23/29)和47.4%(9/19),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表达阳性、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7%(11/12)和58.3%(21/36),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过度表达抑制细胞凋亡(AI降低),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提示侵袭性强,预后不良。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组织中bel-2、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激素垂体腺瘤的临床和免疫病理学特点,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经手术切除的多激素垂体腺瘤103例,其中18例另行双标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全组以PRL-GH混合性腺瘤最多,共10例(9.7%)。7例(6.8%)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内分泌症状。垂体激素在细胞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对于多激素垂体腺瘤中所含的激素,其免疫组化、血清激素水平与内分泌症状之间相关性最好的激素是PRL。结论:多激素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对正确的病理诊断很有必要,并且有助于垂体腺瘤发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垂体腺瘤细胞原代培养的纯化及其激素的表达与分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代培养垂体腺瘤的细胞纯化方法及其激素表达与分泌的特点。【方法】采用三种原代培养方法对垂体腺瘤细胞进行培养,方法Ⅰ为目前常用的垂体瘤细胞培养方法,方法Ⅱ结合使用右旋颉氨酸(D-valineDMEMD-valine)培养液,方法Ⅲ采用反复贴壁法结合DMEMD-valine培养液培养。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特征,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液中相应激素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泌乳素(prolactin,PRL)的表达。【结果】3种方法均能成功培养出垂体腺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纯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培养第20天其平均纯度分别为40%,46%,96%。方法Ⅲ明显高于方法Ⅰ和方法Ⅱ,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培养液中均含有相应激素。且3种方法的激素分泌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瘤细胞分别呈GH,PRL阳性表达,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胶原。【结论】方法Ⅲ可得到纯度达95%以上的人垂体腺瘤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可分别呈GH和PRL阳性表达并具有良好的激素分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人垂体腺瘤的发病机理、药物治疗和颅外移植等方面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垂体腺瘤细胞原代培养的纯化及其激素的表达与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代培养垂体腺瘤的细胞纯化方法及其激素表达与分泌的特点。【方法】采用三种原代培养方法对垂体腺瘤细胞进行培养,方法Ⅰ为目前常用的垂体瘤细胞培养方法,方法Ⅱ结合使用右旋颉氨酸(D-valineDMEMD-valine)培养液,方法Ⅲ采用反复贴壁法结合DMEMD-valine培养液培养。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特征,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液中相应激素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泌乳素(prolactin,PRL)的表达。【结果】3种方法均能成功培养出垂体腺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纯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培养第20天其平均纯度分别为40%,46%,96%。方法Ⅲ明显高于方法Ⅰ和方法Ⅱ,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培养液中均含有相应激素。且3种方法的激素分泌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瘤细胞分别呈GH,PRL阳性表达,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胶原。【结论】方法Ⅲ可得到纯度达95%以上的人垂体腺瘤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可分别呈GH和PRL阳性表达并具有良好的激素分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人垂体腺瘤的发病机理、药物治疗和颅外移植等方面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20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209例经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其中8例另行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观察.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内分泌症状113例(54.1%),其发生率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组[60.1%(95/158)]明显高于阴性组[35.3%(18/51)](P<0.01).内分泌症状与激素检测相符合者87例(77.0%).免疫组化分类中垂体单激素腺瘤55例(26.3%),以PRL和GH腺瘤多见;垂体多激素腺瘤103例(49.2%),以GH-PRL腺瘤最多见.多激素腺瘤患者表现为一种内分泌症状者50例(48.5%),表现为两种不同症状者7例(6.8%).1例免疫组化阴性结果的垂体腺瘤分泌颗粒中见有胶体金颗粒.结论: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能很好地与临床表现相联系,可作为功能性垂体腺瘤病理诊断的主要手段.免疫电镜能够在超微结构水平对垂体激素进行定位,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功能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116例垂体腺瘤组织激素分泌功能并回顾性分析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6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检测有分泌功能腺瘤92例,其中单激素腺瘤57例,多激素腺瘤35例,无功能腺瘤23例。单激素腺瘤主要为PRL腺瘤,多激素腺瘤以PRL+ACTH混合型腺瘤及PRL+GH混合型腺瘤多见。垂体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性欲减退、乏力、泌乳、视力下降、毛发脱落、肢端肥大、鼻出血等。结论检测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功能有助于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研究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总结67例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疗与随访资料。其中PRL腺瘤37例,GH腺瘤10例,ACTH腺瘤2例,混合性腺瘤3例,无功能性腺瘤15例;肿瘤直径为6.2~39.0mm。采用1.5T磁共振定位,Gamma-Plan计划系统规划,等剂量曲线45%~60%,治疗实施周边剂量为9~35Gy,中心剂量为20~70Gy。结果随访3~26个月,肿瘤控制66例(98.5%),肿瘤缩小41例(61.2%),肿瘤完全消失2例(3.0%),内分泌症状改善47例(88.0%)。结论伽玛刀对于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与腺体的类型、体积、照射剂量和MR/信号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老年垂体腺瘤通常定义为年龄大于65岁的垂体腺瘤患者,其发病比例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4—5%,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检查技术的提高,这个比例在将来可能还会更高。老年垂体腺瘤多数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功能性垂体腺瘤只占20%,功能性腺瘤中生长激素腺瘤稍占多数。促性腺激素腺瘤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细胞的体外分泌效应,选择8例垂体GH腺瘤和4例胚胎垂体,采用单层细胞培养技术,在给予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释放肽-2(GHRP-2)后,发现胚胎垂体细胞具有明显的分泌效应,肿瘤细胞(gsp癌基因阳性和阴性)的分泌则表现各异;而生长抑素(SMS)对二类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与正常垂体细胞的激素分泌途径存在差异,下丘脑对肿瘤细胞激素分泌不再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垂体腺瘤指源于垂体前叶某一特定细胞的腺瘤,如促性腺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等。一般来说分泌正常激素数量较多的腺瘤,临床容易鉴别,反之则难。对因分泌激素数量过少、生物活性不足或质量有缺陷,而不能产生相应临床症状的垂体腺瘤,称之为临床无功能性垂体腺瘤(clinically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adenomas)。本文将对这一类并非罕见,但却极易漏诊的垂体腺瘤,从病因,分类,表现、鉴别及治疗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α-干扰素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α 干扰素 (IFN α)及其受体 (IFN αR)在垂体腺瘤的表达。 方法 :对 42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研究IFN α和IFN αR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比较IFN α和IFN αR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 结果 :IFN α和IFN αR在垂体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1.9%和6 9% ;IFN α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6 %和 41%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χ2 =5 .2 ,P <0 .0 5 ) ;IFN αR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和 47%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χ2 =6 .4,P <0 .0 5 )。IFN α和IFN αR在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大多数垂体腺瘤细胞有IFN α和IFN αR表达 ;IFN αR在垂体腺瘤高表达为IFN α参与垂体腺瘤 ,特别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和生长调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新分类的垂体腺瘤的病理诊断现状,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34例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134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60例,中位年龄51岁。其中24.6%(33例)的病例为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表现出肢端肥大、泌乳或激素水平异常等功能性表现。75.4%(101例)的静止性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压迫症状。影像学提示微腺瘤7例,大腺瘤120例,巨大腺瘤7例。依据2017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垂体腺瘤分类,其中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68例(50.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25例(18.7%),生长激素细胞腺瘤17例(12.7%),泌乳激素细胞腺瘤11例(8.2%),静止性Pit-1阳性垂体腺瘤4例(3.1%),双激素细胞腺瘤3例(2.2%),多激素细胞腺瘤3例(2.2%),零细胞腺瘤2例(1.5%),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1例(0.7%)。本研究中共有13例高风险垂体腺瘤,其中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2例、男性泌乳激素细胞大腺瘤6例、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2例及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3例。结论 新的分类系统根据转录因子的不同将垂体腺瘤进行了更为科学的分类,能够更好地反映肿瘤特征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8.
应用 S—100蛋白、Vimentin、CK、NSE等4种抗体对63例正常人垂体的滤泡星AS细胞(FSC)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垂体运侧部的 FSC对S—100蛋白和 Vimentin反应阳性。而对 CK和 NSE为阴性。内分泌细胞大多数对CK反应阳性,少数对 NSE 阳性。S—100蛋白和 Vimentin双重染色进一步证明了FSC阳性细胞有3种不同的类型:S—100蛋白阳性;Vimentin阳性;S-100和Vimentin双阳性。研究结果证明了FSC是与神经外胚层的胶质细胞同源。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对156例垂体腺瘤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分泌催乳素和(或)生长激素细胞的腺瘤占46.2%,Null细胞腺瘤占25.6%,促性激素细胞腺瘤占8.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占4.5%,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仅1例占0.6%,而多种激素分泌细胞腺瘤比例偏高占14.8%。讨论上述分类的临床意义及部分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染色和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垂体腺瘤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98例垂体腺瘤进行常规光镜,免疫组化,电镜超微结构和血液激素放免测定检查。结果 根据免疫组化,电镜超微结构和血液激素水平把98例垂体腺瘤分为9类,其中PRL腺瘤最多。占41.8%;其次为GH腺瘤,占20.4%;Null细胞腺瘤占12.2%等。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电镜超微结构和血液激素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垂体腺瘤进行分类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