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佳玲  周浩  江南  王超 《河南中医》2016,(8):1303-1305
仲景方剂中最为常见的方剂命名方式即以方剂全部药物命名,易读易记,实用性广;另一种常见方剂的命名方式即是以方中主药和功能命名,因方中药物味数较多,不便命以全部药物,故以主药命名;有一类方剂以特殊方式为其命名,即选取方中主药剂量或全部药物的数量命名;还有一种在主药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药物,重新命以方剂之名;有一类方剂不按照方剂命名的一般规律命名,即以方剂煎煮之后药物所呈现的颜色命名,以区别于其他方剂。仲景所载煎剂以方中主要药物或全部药物命名。仲景对于散剂的方剂命名与众不同,一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矿物药为辅,植物药常常作为方剂的主药,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方剂的命名常以药物的增减变化为主,配伍不同,方剂主证千差万别。丸剂命名除遵循汤剂命名一般规律以外,仅有1首方名是依据方剂来源命名,即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仅有1首方剂命名为洗剂,即百合洗方。仲景命名酒剂均以方剂中所有组成药物命名,酒剂用药少,药量大,煎煮时间长,多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用。通观《金匮要略》方剂的命名规律,可以为现代中药制定方剂名称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方剂命名的规范化,促进方剂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实现途径,推动中医药方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方 2 60首 ,因组方严谨 ,疗效确切 ,被后世尊为“经方”。经方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多有报道 ,而关于其命名规律则较少论述 ,今不揣浅陋 ,初探如下。1 以药名命名仲景方剂用药名来命名者占绝大多数 ,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1 .1 以单味药名称命方 如麻黄汤、乌梅丸、附子汤、泽漆汤、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王不留行散、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这些单味药 ,往往是该方的主药 ,提示该方的主要功效和主治证候。如麻黄汤以麻黄为君药 ,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主治外感风寒、无汗而喘之证。附子汤以附子为君 ,温肾阳 ,…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据《内经》法则、扣杂病病机、创效验经方,原书前22篇共载方剂205首,除众多以汤、丸、散、酒、膏等剂型内服者外,更有以洗、熏、坐、敷等剂型外用者,故而被誉为“方书之祖”,并成为了后世医家运用方药的典范。本文旨在浅析书中所载的11首外治方剂,以期抛砖引玉,为中医外治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仲景制方特点可概为立方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药味少,易掌握。然统观《金匮要略》一书中201首方剂(4首有方名而缺药者除外),除众所公认的制方特点外,不难发观亦有用“大方”者(即方剂之大者,表现为药力猛,药味多,药量重),如列入正文的鳖甲煎丸、候氏黑散、大黄(庶虫)虫丸、薯蓣丸等,虽仅占百分之二,却体现了仲景的辨治特色,兹浅探如下。 鳖甲煎丸见于《金匮·疟疾篇》,主治疟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疟邪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停于胁下而成疟母。其方由25味药物组成,鳖甲为主药,软坚散结,遵“坚者软之”原则,重用软坚散结之鳖甲,以达祛淤  相似文献   

5.
李恩庆  陈孝银 《陕西中医》2003,24(3):279-279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四十一首治痰饮病方剂。其方既宗经旨 ,又有创新。选方用药注重实效 ,独具特色。兹将其治痰饮病的用药规律探析如下 ,供临证参考。1 痰饮者 ,温药治之 孙思邈先生遵经旨“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根据痰饮病的病位及病情的轻重 ,灵活运用温热药。在所  相似文献   

6.
刘德泉 《光明中医》2004,19(1):42-43
肾气丸 ,亦称金匮肾气丸 ,出自《金匮要略》。历代论述 ,多认为是补肾阳之剂。但从原方所治病症 ,其药物组成 ,以及肾阳与肾气的基本概念分析 ,实为补益肾气之方 ,而非温补肾阳之剂。主要是治疗肾的气化功能失调 ,小便异常之证。现辨析如下 :1 肾气丸原方主治病证分析 :考《金匮要略》原文 ,肾气丸主治病证条文有五。《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 ,少股不仁。”崔氏八味丸实即张仲景的肾气丸。《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相似文献   

7.
<正> 中医方剂,浩如烟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很多方剂,名称虽同,而药味则异,主治也不尽相同。现予摘录,以供参考。1.麻黄汤(《伤寒论》):以方中主药而命名,“名麻黄汤者,君以麻黄也”(《删补名医方论》)。而(《千金要方》)中所载麻黄汤,药为麻黄、茯苓、杏仁、防风,白术,当归、升麻,川芎、白芍、黄芩、桂心、麦冬、大枣、甘草。主治恶风,毒气冲心,脚弱肌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语。《证治准绳》中所载麻黄汤有二:为麻黄、升麻、牛子、蝉壳、甘草;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均治疹子出退。2.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本方去羌活、白芷、桔梗、石膏、生姜、大枣,加知  相似文献   

8.
肾气丸,最早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该书于《妇人杂病》篇中以主治转胞:在《中风历节》篇的附方里有“崔氏八味丸”治脚气;在《血痹虚劳》篇中名“八味肾气丸”;《痰饮咳嗽》与《消渴小便不利》篇中俱名“肾气丸”。由于方出《金匮要略》,共由八味药组成,故后世通称“金匮肾气丸”、“八味丸”或“八味地黄丸”。因其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并在临床实践中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大大发展了该方的效用。探索一下古今医家对该方的推衍运用,不仅可以扩展其治病的范围,而且对如何灵活运用古方以治今病,亦可得到一些启发。一、金匮肾气丸的组方意义  相似文献   

9.
仲景先师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制定了九方(九痛丸不计在内),各有主治,如法用之,皆有良效。第1、2、3方应用最多,成为治疗胸痹心痛的常用方剂,由于这3个方中均有瓜蒌、薤白二药,所以后世医家有的特称这3方为“瓜蒌薤白剂”。  相似文献   

10.
方剂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命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纳为:(1)以方剂的组成命名,如:麻黄汤、桑菊饮等;(2)以方剂的主要功效作用命名,如生化汤、承气汤等;(3)以方剂主治病症命名,如鹭鸶咳丸等;(4)以方剂用法、制剂等特点命名,如十灰散、鸡鸣散等;(5)以立方者的思想内容命名,如白虎汤等。总之,方剂的命名不仅是为了区别,更重要的是它还表达了立方人的思想内涵。因此,在将其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其内涵。再者,中医方剂名属于药品名称,为了使其符合药名的国际通用标准,规范统一,在翻译时应参照拉丁语药品命名法。  相似文献   

11.
仲景在《伤寒论》中所用方剂共258首,为医方之圣,众方之祖。仲景对方剂命名也颇值得后人探究,首先绝大多数方剂以方中药物作为方名,约占79.5%;其次按该方功效与主治命名,约占147%;其他命名原则亦大多有其脉络可寻。1以药物命名分为四类:①一味药方名共18方。方中只有一味药,如甘草汤、猪肤场、百台洗方;②以该方全部药物为名共53方,如麻杏甘石汤、干姜附子汤、予姜责警黄连人参汤;③以该方君药为名共63方。其中分为一味药、二味药、三味药为名三类,如大柴胡汤、旋复代禁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④在原来以药名为方的基础上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录了110种中医古籍中治疗消渴病及其变证的能反映临床价值及历史发展状况方剂共254首,并予以分析,以资参考。 在254首方剂中,133首方为治疗消渴病的通治方;54首系根据消渴病证特点,突出主证论治的方剂。其中,以消渴烦躁为主证方5首,以口舌干燥为主证方4首,以饮水多为主证方23首,以尿多为主证方14首,其他如果木消、虫消、酒消等方8首,消渴变证方43首,消渴伴见虚劳方4首,并发强中方5首,并发腹胀方4首,并发水气病方6首,并发白浊方17首,并发疮痈方7首。消渴以三消分型论治方24首,其中上消方5首,中消方8首,下消方11首。 1 学术特点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挖掘道家医方渊源、分类、功效主治、用药特点,为辨治疑难疾病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宋代《云笈七签》、明代《正统道藏》、清代《道藏1要》、民国《道藏精华》、现代《道家医方》收载的715首道家医方,对方剂出处渊源、八卦分类、方药剂型、功能主治、药物类别、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方剂来源于《肘后备急方》《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清宫秘方大全》等57部医籍,晋、唐、明、清代收载较多,分为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等17类,剂型为汤、散、丸等15种;方剂命名除常用的“主药+剂型”等形式外,经常采用“古代神仙名+剂型”“太极八卦+剂型”“道教名山+剂型”“四方神名+剂型”等10种形式;方剂组成药味数在20味以内的占比95.32%,药味数在10味以内的占比67.85%,最多30味,最少单味;送服物主要为酒、姜汤、醋汤、盐汤等24种;涉及475味药,包括植物药366味、动物药56味、矿物药35味等;使用频次前十的药味依次为茯苓、甘草、生地、人参、当归、熟地、牛膝、肉苁蓉、菟丝子、肉桂;主要治疗传染瘟疫、中风胸痹、遗精阳痿等证。结论 道家医方来源广泛,剂型丰富,种类繁多,在辨治疑难杂症、养生延年等方面具...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方由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制附子、当归、桂枝、干姜、蜀椒、细辛等药组成。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主治蛔厥,又主久利。古今方剂专著都视乌梅丸为治虫痛的主方,因而把它列为“杀虫剂”或“驱虫剂”。这与张仲景的立方本意和临床实际都是不相符的。正如清代柯韶伯在论述乌梅丸立方大意时指出:“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考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国医论坛》2001,16(6):49-50
关于温胆汤的来源出处、方名含义、制方原理以及主治 ,历来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对最早记载温胆汤的考证和探讨 ,初步获得一些有关胆腑辨治以及对“温胆”方名释义的新的理解。1 出处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 ,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 1 3首。唐代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十七中收录了温胆汤 ,并标明其方引自《集验方》,云“《集验》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此胆寒故也 ,宜服此汤方”。可见《集验方》为最早记载温胆汤的方书。考《集验方》为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 ,该书在靖康之后亡佚。唐代孙思邈的《…  相似文献   

16.
张晓峰 《中医杂志》2001,42(3):188-189
傅山运用白术的特色之一是使用范围广,用治病证多。据笔者统计,该书所载77首(自创75首)方剂中,组方中有白术者多达45首,使用频率接近6成。就其使用范围而言,该书所列11门中,除“难产”门诸方未用白术外,其余10门都有运用,其中使用频率较高者分别为“种子”(9/10)、“妊娠”(9/12)、“血崩”(5/7)、“产后”(7/10)、“调经”(7/14)诸门。从所治具体病证来看,傅山每论一病证便出一方治,77首方剂无一重复,含有白术的45首方剂用治经、带、胎、产、杂45种不同病证,而尤多用于各种血证(11首)、不孕症(9首)和痛证(7首)。  相似文献   

17.
方剂辨证,渊源甚远,汉代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以病名方,以方识病;《内经》十三方,亦以病命方,如血枯方,即治血枯证的方剂,皆为方剂辨证之雏形。方剂辨证,就是根据方剂的主治病证与主治立法,对病证进行分析,并使之符合某一方证的辨证方法。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柴胡汤证等等。方剂辨证的方剂必需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很高的临床价值,必须得到医界公认,必须是古今的名方、效方、良方。由于方剂辨证的特点,它与中成药的组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方剂命名初探大兴安岭呼中区医院马王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郑阳牡丹江市中医骨外医院张晓光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张立杰在浩翰的方剂中,其名称别具一格。它既反应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剂型,又有浅近易懂,宣传推销的作用。以药物或组成功用命名者,较为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认为六气的逆从胜复等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宋·陈无择尊《黄帝内经》之旨,依时气病证之异,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创立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主方6首。本文从六气角度对6首方剂主治民病证治特点及组方特色进行研究,发现六气司天、在泉不同、民病证治各异,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组方各异。同时笔者也提出临床在尊经旨运用六气方的同时,应结合当今时气的特点及个人体质的实际情况,对六气方进行适当加减、灵活运用,从而发挥五运六气对临床辨治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肾气丸的作用,一般是把其看作温补肾阳的方剂。在方剂分类中,也把它列为补阳剂的代表方剂。分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方的本意,笔者认为,肾气丸并不是专为温补肾阳而设,而是阴阳双补,重在补益肾气的常用方剂,理由如下:1.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气化不利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关肾气丸的记载共有五条。主治病证不一,有“少腹不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