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晶  常云 《护理研究》2014,(14):1678-1682
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腹部手术病人术后早期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术后活动的干预以及术后活动对康复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认为腹部手术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可改善身体机能,促进康复,但应了解不同病人术后活动情况,研究术后活动与康复的关系,分析影响病人术后活动的因素,探索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术后管道标识规范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术后管道标识不规范的原因,采取各种对策,提高术后管道规范率。结果:术后管道标识规范率从活动前的44.40%提高到活动后的81.48%,活动后术后管道标识规范率的目标达成率186.73%,提高了病房护士满意度。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改善护理质量,并使圈员在沟通能力、责任感、团队精神、成就感、严谨思维养成、分析问题方面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4月69例在本院分娩孕妇护理资料,所有孕妇均接受品管圈活动护理,比较活动前后导致产妇乳房胀痛原因占乳房胀痛比例、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无形成果、孕妇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活动后因知识缺乏、吸吮次数、体位限制所致产妇乳房胀痛例数比活动后活动前下降,而生理性涨奶、乳头因素和混合喂养致产妇乳房胀痛例数比活动后活动前上升,活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活动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比活动前显著下降(P 0. 05),本次活动达标率为109. 13%,进步率为62. 13%;活动后护士无形成果评分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活动后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减重代谢病人早期安全离床活动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循证理念构建减重代谢病人术后早期安全离床活动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将2021年1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42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活动距离、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舒适度、术后活动意愿、术后疼痛、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离床活动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舒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活动意愿强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标准化方案可以缩短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可以增加病人首次离床活动的距离、提高病人术后舒适度和活动意愿,但并未增加病人术后疼痛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意义,早期活动的实施方案,影响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以及促进下床活动的护理干预措施,认为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内容一致,但由于消化道肿瘤手术方式及手术部位的差异,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频次、强度、距离也略有不同。有必要针对特定手术方式、特殊的人群制定早期活动方案,并具体活动方法、活动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改良助行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抽样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下床活动康复锻炼;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干预组,术后借助助行器进行下床活动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离床的活动时间及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过程中管道故障、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及持续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过程中管道故障、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术后ADL恢复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改良助行器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安全有效,为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纳入标准、首次下床时间、风险评估指标、活动内容、活动强度频率和活动后评估及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地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达标率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运用此质量管理工具提高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问题进行改进,并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达标率明显提高(P<0.01),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护患关系融洽程度等方面也都有显著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最适宜的下床活动时间。 方法 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术后6h下床活动,B组为术后12h下床活动,C组为术后24h下床活动,D组为术后48h下床活动,分别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血、切口感染、便秘、尿潴留的发生率及疝复发率。 结果 对4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及疝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便秘和尿潴留发生率比较,C组、D组高于A组、B组。 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最适宜的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6h。  相似文献   

10.
姚海艳  史珣瑜  施江 《全科护理》2021,19(4):566-56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常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收集资料,分析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动机、体力活动和自我效能现状;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PCI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率为94.75%(379/400);379例冠心病病人术后每周体力活动为(3570.85±314.19)MET-min,以低、中强度为主;冠心病病人术后自我效能总分、体力活动动机总分与体力活动呈正相关(P<0.05);体质指数(BMI)、PCI次数≥2次、年龄、PCI支架数量≥3枚、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是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高危因素(OR>1且P<0.05)。结论:PCI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PCI次数、BMI、年龄、PCI支架数量、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是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高危因素,临床需针对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1.
崔福荣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51-1352
目的监测主动和被动活动下肢及活动的不同时间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为前列腺术后卧床期病人选择有效活动方法,以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将32例前列腺肥大(BP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主动活动组16例和被动活动组16例,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手术前后、活动中与活动后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主动和被动活动后静卧状态下与术后5h静卧状态下股静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下肢被动活动2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活动前均明显增加(P〈0.05)。主动活动5min时较4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且在活动中心率加快,而被动活动自2min至5min各时点血流速度无变化,心率、血压亦无明显影响。结论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能使BPH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被动活动对心率、血压以及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和被动活动下肢及活动的不同时间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为前列腺术后卧床期患者选择有效活动方法,以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将32例前列腺肥大(BP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主动活动组和被动活动组各16例,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手术前后、活动中与活动后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主动和被动活动后静卧状态下与术后5h静卧状态下股静脉血流速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肢被动活动2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活动前均明显增加(P<0.05)。主动活动5min时较4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且在活动中心率加快,而被动活动自2min至5min各时点血流速度无变化,心率、血压亦无明显影响。结论: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能使BPH术后患者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被动活动对心率、血压及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对胃肠道手术病人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108例胃肠道手术病人根据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49例于术后24h内开始下床活动,B组37例于手术后24~48h开始下床活动,C组22例于术后48h以后开始下床活动。结果术后24h内活动的病人排气时间较24h以后开始活动病人的排气时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道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型多功能助行器在肝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新型多功能助行器辅助下床活动。观察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72h内下床活动次数、活动时输液故障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72h内下床活动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72h内下床活动时输液故障(包括液体不滴、滴管以下进空气、重新穿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半流质耐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肝切除术后使用新型多功能助行器下床活动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加速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弹力黏性腹带减轻肠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8例肠癌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手术后24~48 h下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后佩戴弹力黏性腹带,运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离床活动;对照组于术后24~48 h妥善固定引流管,下床活动,运动顺序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疼痛程度、下床活动维持时间。结果:试验组切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试验组下床活动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肠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佩戴弹力黏性腹带可明显减轻切口疼痛,延长下床活动维持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身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人活动时限对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牛素芳  王靖 《护理研究》2003,17(3):149-15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病人早期进行主动、被动活动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心电监护下 ,术后 2 4h即开始进行主动、被动活动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 1周后病人下床活动反应及合并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病人术后 1周下床活动后反应及合并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AMI病人静脉溶栓术后早期活动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及提高康复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理论的品管圈(QCC)活动于我院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施行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比较QCC活动前(2016年6月~12月)、QCC活动后(2017年1月~6月)手术室仪器故障发生率、圈员的QCC手法应用、沟通协调、团队精神、工作积极性评分及活动后目标达成率。结果:QCC活动后手术室仪器故障发生率为3.85%(4/104)低于活动前18.27%(19/104)(P0.05);QCC活动后目标达成率为246.50%;QCC活动后圈员的QCC手法应用、沟通协调、团队精神、工作积极性评分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采用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可减少手术室仪器故障发生,提高圈员工作能力及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手术患者1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58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58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从品管圈成立、选定主题、现状把握及分析、要因确认、护理对策及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干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活动后护理人员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责任荣誉、活动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分高于活动前(P 0. 05)。结论将品管圈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后有助于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护士意识判断准确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QCC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调查,比较QCC活动前后护士判断意识的准确率并确认QCC实施后的效果。结果:QCC活动后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 QCC活动后护士判断意识的准确率和护理记录单合格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 QCC活动后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谐度、工作积极性、自信心和品管手法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 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提高护士意识判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全子宫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最佳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最佳时机。方法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101例 ,按摸球法分为3组。第1组术后≤24h下床活动 ,第2组术后25~30h下床活动 ,第3组术后>30h下床活动 ,通过观察病人的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疼痛程度、阴道断端出血、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情况。结果 :术后≤24h下床活动与第2组下床活动时间段比较 ,其肛门排气时间提前(x2=23.8 ,P<0.01) ,术后发热持续时间短(q=4.17 ,P<0.01) ,术后住院日缩短(q=5.48 ,P<0.01) ,有极显著差异性 ,而阴道断端出血与切口疼痛无差异性。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仅可行而且对病人术后身体康复有相当大的益处 ,其最佳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24h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