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方法:90例老年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单纯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组(A组)、直射频针组(B组)和弯射频针组(C组),分别采取单纯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直射频针靶点热凝、弯射频针靶点热凝3种方法治疗,比较治疗后1d、1周、2周、4周、8周、24周时患者的腰臀痛VAS评分、简式McGill指数,并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1周、2周3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性下降(P0.01);从4周后开始A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4周、8周、24周后B组、C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性下降(P0.05),且8周后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性大于C组(P0.05)。结论: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可起到长期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利用弯射频针比直射频针射频热凝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合并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悬吊运动训练.记录开始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3个月后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ODI)、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变化,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DI评分和NPRS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随访所得数据中,对照组ODI评分和NPRS评分较治疗后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评分则较治疗后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维持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合并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类固醇激素联合甲钴胺局部封闭疗法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103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的患者47例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行类固醇激素联合甲钴胺痛点局部封闭治疗患者5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痛改善率.结果 治疗1~3个疗程,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58,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8%与57.4%,x2=4.15,P<0.05).结论 局部封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椎间盘射频治疗技术应用于下腰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2例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椎间盘射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间盘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Mac Nab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有1例出现短暂的腰背部及腿部麻木,用药后消失。结论 对于下腰痛患者,使用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椎间盘射频治疗,能使患者在治疗后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肌内效胶贴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对训练性下腰痛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96例训练性下腰痛武警战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胶贴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背(或腿)疼痛与功能障碍量表(ODI)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腰部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采取等速肌力测试对腰背伸肌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60°/s以及120°/s角速度状态下峰力矩和平均功率均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0°/s以及120°/s角速度状态下峰力矩和平均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肌内效胶贴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训练性下腰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功能障碍,改善腰背伸肌力学性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史春茂  王明复  杜明奎 《河北医药》2010,32(12):1555-1557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加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术加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对2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治疗,用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VAS)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对每个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 )分别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15.3个月.26例中,腰痛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24例(92.31%),腰椎功能明显改善21例(80.77%).术前和术后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VAS和ODI评分同术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加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华  柯嫦 《贵州医药》2023,(10):1669-1670
目的 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抗阻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抗阻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两组康复时间为3个月。结果 抗阻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后两组的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康复前,且抗阻组更高(P<0.05);两组舌压平均值与舌压持续时间均高于康复前,且抗阻组更高(P<0.05)。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舌压平均值与舌压持续时间,有效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装甲步兵在长时间谐振环境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情况及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后对其改善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及拟定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标准,对某部402名装甲步兵在谐振环境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专业和军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人员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并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装甲步兵采取腰背肌锻炼方法,明确其改善情况。结果共发生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7例,发生率9.2%。其中乘员和载员分别为27例、10例,分别占73.0%、2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2年和≥2年军龄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率显著高于≤1年军龄组(P<0.05),≤1年和1~2年军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Ⅰ度疼痛共发生25例,Ⅱ度疼痛发生12例,Ⅰ度疼痛明显高于Ⅱ度疼痛(P<0.05)。通过8周的腰背肌锻炼后,载员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乘员(P<0.05);锻炼前与锻炼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某部装甲步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率较高,乘员发生率高于载员,≥2年军龄发生率最高,疼痛程度多为Ⅰ、Ⅱ度,通过适当的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对Ⅰ、Ⅱ度疼痛的缓解有效,可作为治疗并预防Ⅰ、Ⅱ度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常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腰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B组单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95.24%,优于B组的78.57%(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均较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A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0.05或P<0.01)。A组治疗满意度高于B组(97.62%vs.83.33%)(P<0.05)。结论 与单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比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脊神经后支离断术治疗腰椎术后腰痛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和病因。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的腰椎术后腰痛患者诊断为脊神经后支卡压,并进行了脊神经后支离断的共19例,统计了手术前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改善及手术满意度。手术切口和脊神经卡压的位置关系。分析腰椎术后脊神经后支卡压的原因。结果 19例患者的术前VAS疼痛评分为(5.20±2.1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49.64±14.26),术后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为(1.64±1.0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12.64±4.16)。满意率为100%。经过统计发现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脊神经卡压位于手术切口的两端。结论脊神经后支卡压是腰椎术后腰痛的原因之一,正确的诊断和进行脊神经后支离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加雀啄灸腰神经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骨科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3例,采用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5例,运用针刺加雀啄灸腰神经干进行治疗,对照组68例运用牵引配合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腰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腰部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加雀啄灸腰神经干能较好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后入路减压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患者37例,均采用后入路减压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方式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损失率、Cobb角、椎管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损失率明显降低,Cobb角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椎管狭窄各程度与神经功能A级、C级、D级、E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人路减压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方式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MED组(即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组,42例)和PLIF组(即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随访末临床基本情况,包括Oswed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0~45)、视觉疼痛模拟标尺(VAS)(腰,0~10)、VAS(腿,0~10)。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改善,MED组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1.7%、76.6%、90.3%,PLIF组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5.0%、86.7%、91.8%,PLIF组总体优于M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内ModicI型下腰痛的改善程度优于ModicII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不同终板类型间VAS、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下腰痛的改善与终板Modic改变间存在相关性,MED术和P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Modic改变均有效,但处理终板后的PLIF术疗效优于MED术,特别是对ModicI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观察侧隐窝阻滞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16例腰突症患者分成3组:对照Ⅰ组(侧隐窝阻滞组)90例、对照Ⅱ组(定点旋转复位组)90例、观察组(侧隐窝阻滞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法组)236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按“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治疗前后成绩评分。结果3组治疗前后评分,观察组优于2对照组(P〈0.001);3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2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侧隐窝阻滞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高。  相似文献   

15.
王蒙  谭荣  彭军  张建党  汪东  袁伟  马华松 《中国医药》2013,8(7):986-988
目的观察运用复方南星止痛膏结合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组用复方南星止痛膏外贴患处;TDP治疗组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直接照射患病部位表面皮肤;复方南星止痛膏加TDP治疗组用TDP治疗器直接照射患病部位外敷复方南星止痛膏药物的表面。3组患者均予平卧硬板床休息,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复方南星止痛膏加TDP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93.3%(56/60)]均高于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组[80.0%(48/60)]和TDP治疗组[75.8%(4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组和TDP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结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活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下关节突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改良术式进行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融合良好。结论该术式能对椎管充分减压,椎间融合满意,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孝斐  刘金鹏  李云  程海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34-135,137
目的 探索针刺配合手法治疗与单一手法或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手法治疗组(A组)33例,针刺组(B组)26例,手法治疗组(C组)21例.A组进行针刺结合手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治疗,C组采用手法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7.0%,优于B、C组的疗效(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针刺治疗配合正确手法对症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能痊愈或缓解症状.治疗中多卧床休息,效果更佳,患者还应进行腰背及下肢功能锻炼,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麻醉科2013年8~12月收治的因硬膜外麻醉穿刺产生腰背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进行局部热敷,实验组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腰椎穿刺间隙和椎管进行照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9例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给予臭氧治疗,B组17例给予胶原酶治疗,C组23例采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SLRT)转阴率。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或P<0.01);且C组较A、B组明显减轻(P<0.01或P<0.05)。C组SLRL转阴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67例(A组),行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67例(B组),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矢状指数、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48周两组间患者矢状指数、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随访时行腰痛治疗结果评分(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行之有效,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优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