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对移植玻璃化冻融胚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92个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激光辅助孵化组(171个周期)胚胎解冻后行激光辅助孵化,对照组(121个周期)胚胎解冻后不作辅助孵化,比较两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同时比较透明带削薄法与透明带打孔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激光辅助孵化组临床妊娠率32.35%,胚胎种植率20.70%;对照组临床妊娠率35.65%,胚胎种植率21.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带削薄法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激光打孔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辅助孵化并不能提高玻璃化冻融周期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故不应常规对玻璃化冻融胚胎行激光辅助孵化;需要作激光辅助孵化时,应选择透明带削薄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卵裂球完整性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按照移植胚胎的卵裂球的完整性分为两组:无损伤组(所有移植胚胎均完整无损,n=78),部分损伤组(移植胚胎中至少含1个有卵裂球损伤的胚胎,n=48),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无损伤组临床妊娠率为37.18%(29/78),种植率23.72%(37/156),流产率3.45%(1/29)。部分损伤组临床妊娠率为33.33%(16/48),种植率13.85%(18/130),流产率12.50%(2/16),两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卵裂球损伤的冻融胚胎,其种植潜能降低,卵裂球完整性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胚胎冻融法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旧法冻融胚胎86个周期与改良法冻融胚胎95个周期胚胎的复苏存活率、胚胎完好率、周期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改良法冻融胚胎95个周期解冻胚胎248个,复苏存活率、胚胎完好率、周期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分别为93.1%、76.6%、38.9%和19.5%,均显著高于旧法冻融胚胎组(86个周期,解冻胚胎367个)的复苏存活率(53.4%)、胚胎完好率(12.8%)、周期妊娠率(20.9%)与胚胎种植率(9.7%),P<0.005。两种方法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法冻融胚胎较旧法取得了更高的复苏胚胎存活率、胚胎完好率、周期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达到国内较好中心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非优质胚胎的最佳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2015年首次移植胚胎全部为非优质胚胎的周期资料共550例,其中冻融非优质胚胎移植组157例,新鲜非优质胚胎移植组39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冻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43.31%)比新鲜周期(34.86%)更高(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碎片原因形成的非优质胚胎在冻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发育速度异常的非优质胚胎(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可改善非优质胚胎患者的临床结局,特别是以胚胎碎片原因形成的非优质胚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冻胚复苏成活率81.77%,临床妊娠率34.57%。采用3种方法准备子宫内膜,妊娠率无显著差异。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移植同步优质胚胎有显著差异(P<0.01),而患者年龄、不孕年限、胚胎保存期、冻前胚胎数、冻融胚胎存活率、移植优质胚胎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胚胎形态及生长速度和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是影响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激光辅助孵化联合囊胚培养提高冻胚移植的妊娠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冻胚移植与取卵周期新鲜胚胎移植的妊娠率相比仍偏低。该研究是为了探索一种可以提高冻胚移植妊娠率的方法。方法:①将解冻后无移植价值的30个胚胎(A组)及取卵周期移植后废弃的30个胚胎(B组)作1%Pronase酶消化透明带的实验,记录残留透明带的厚度并作统计学处理。②在131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全部解冻后胚胎立即行激光削薄透明带辅助孵化,并随机分为两组:C组,培养48h移植;D组,培养2h后即移植。记录移植胚胎的评分,随访两组妊娠结局,比较两组间妊娠率、种植率、早期妊娠流产率。结果:①A组和B组透明带厚度平均(19.07±0.84)μm和(19.03±0.75)μm,P0.05。经过Pronase消化后,A组残留透明带的厚度大于B组,分别为(13.01±0.88)μm和(8.7±0.73)μm(P0.05),差异有显著性。②C组68周期中行早期桑椹或囊胚移植60周期,妊娠23例,D组63周期中行分裂期胚胎移植60周期,妊娠14例,C组和D组妊娠率分别为33.82%和22.22%,种植率分别为28.3%和15.5%,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内无早期桑椹或囊胚移植的共6个周期,占11.76%,高于D组的无胚胎移植率(4.76%,2个周期),P0.05。两组早期妊娠流产率分别为13.04%(3/23)和14.28%(2/1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冻融胚胎的透明带与新鲜胚胎相比,其硬度增加,因此给予冻胚的透明带行激光辅助孵化是必要的。囊胚培养联合激光辅助孵化增加了冻胚移植的妊娠率和种植率,这是提高冻胚移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苏后胚胎质量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52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40.13%;对比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移植优质胚胎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胚胎完整存活数无显著差异.移植3个优质胚胎的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移植0~2个优质胚胎组(P〈0.05,P〈0.01).结论 复苏后胚胎质量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主要因素.移植优质胚胎数目与妊娠率和种植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光透明带打孔法辅助孵化(AH)对玻璃化冻融胚胎/囊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生殖中心2012年9月~2014年3月进行的符合相关标准的D3日玻璃化冻融胚胎968周期和DS/D6日玻璃化冻融囊胚284周期资料.根据移植术前是否对胚胎/囊胚进行AH操作,将D3日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分为A1组(AH组,887周期)和A2组(未做AH组,81周期),D5/D6日冻融囊胚移植周期分为B1组(AH组,112周期)和B2组(未做AH组,172周期).观察各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等临床指标,分析AH对胚胎植入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1组/A2组、B1组/B2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不孕因素、获卵数、内膜厚度、内膜准备方案等基础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A2组、B1组/B2组间移植胚胎/囊胚数、植入优胚/囊胚比例、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等指标的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和冻融囊胚移植,AH均未见到对胚胎植入和临床妊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H)对玻璃化冻融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5个玻璃化冻融移植周期,根据是否行LAH,将426个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分为AH组和非AH组,139个囊胚移植周期分为AH1组和非AH1组。比较患者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卵裂期胚胎AH组和非AH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AH1组的胚胎种植率和多胎率高于非AH1组(P<0.05),2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H可提高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的胚胎种植率和多胎率,但并不能提高玻璃化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辅助生育技术中,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率、种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 7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果 10 7个周期的胚胎复苏率为5 7.2 % (2 71 4 74 ) ,临床妊娠率为2 7.1% (2 9 10 7) ,种植率为15 .1% (39 2 5 9)。比较自然周期或激素治疗周期两种移植方案,比较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组和卵胞内单精子注入组来源的两组胚胎,比较冷冻时期为受精后第二天或第三天两组胚胎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比较年龄<30岁、30~34岁、35~4 2岁3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以30~34岁组为最高,35~4 2岁组明显下降,但3个年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妊娠组的完整胚胎存活率及移植胚胎数目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 <0 .0 5 )。妊娠组部分子宫内膜为非均质型。结论 冻融胚胎形态良好,有足够的移植胚胎数目是保证冷冻胚胎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非均质型子宫内膜也可行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优质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复苏后优质胚胎为研究对象,对416例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8例复苏后2~3 h移植(D3-ET)为对照组,228例复苏后24 h移植(D4-ET)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49.56%,113/228)高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39.89%,7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着床率(30.92%,141/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着床率(23.94%,90/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流产率(3.95%,9/228)低于对照组(5.32%,10/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后延长体外培养时间可以更好地观察胚胎的发育潜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8岁不孕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新鲜周期优选单囊胚移植与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38岁不孕女性新鲜周期双卵裂期胚胎(A组:2D3,621例)和单囊胚(B组:1D5-6,7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胚胎移植内管距宫底距离(transfer distance from the fundus,TDF)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长方案取卵患者759个周期,胚胎移植时阴道B超测量TDF,依据TDF分A、B、C 3组:即<1 cm组、1~1.5 cm组、>1.5 cm组,比较各组IVF-ET的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结局。结果:①3组在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血FSH、体重指数、Gn总量、获卵数、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C组胚胎种植率(33.6%)高于B组(23.5%)(P<0.05);A、B、C 3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最低,C组最高;B组流产率高于C组(P<0.05);各组之间异位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B超引导下进行胚胎移植时,移植内管距宫底>1.5 cm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植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否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5月—2017年8月1 636例FET周期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日是否注射hCG分为hCG组(1 084例)和对照组(552例),分析2组患者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时间、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移植胚胎期别进行卵裂期、桑葚胚期、囊胚期胚胎移植亚组分析后,2组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移植胚胎数以及移植优质胚胎数是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而年龄是影响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活产率越低。结论:FET移植日注射hCG对妊娠结局没有显著的影响,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5% O2)培养环境对高龄(≥38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常规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行IVF治疗并于受精后第3天移植的高龄患者(≥38岁)的283个周期,按其培养环境不同分为低氧组(5% O2,共120个周期)和常氧组(20% O2,共163个周期),比较2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低氧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低氧培养环境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优质胚胎率,但并不能改善高龄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6.
王娟  吕玉珍  赵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72-3774
目的:探讨在卵巢低反应周期中,不同胚胎移植时间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行IVF-ET治疗74个周期的资料,比较受精方式、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卵裂球的细胞数,48 h组与72 h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结果:48 h(IVF20个周期与ICSI13个周期)组与72 h(26/IVF与15/ICSI)组间的年龄、不育年限、用药方案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胚率48 h组较72 h组有所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利用胚胎率、ET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低反应周期,48h胚胎移植不仅能提高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还能增加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减少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