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溪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好;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必须注意保护腹部切口,必要时清洗伤口,母乳喂养,以预防产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10-1311
目的: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发病因素,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产后6月到5年,病灶位于皮下18例、肌层4例,2例侵犯腹膜。结论:剖宫产手术操作要精细,切缘宜整齐,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临床表现有包块、疼痛、周期性症状的特点。结论:手术切除包块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应用切口层保护器预防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该院行剖腹胆道取石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实验组术中使用切口层保护器,对照组术中未使用切口层保护器,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2±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d(t=7.94,P=0.017);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1.67%),对照组9例(15.00%),实验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982, P=0.008)。结论切口层保护器能有效降低胆道结石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67例剖宫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君容  温岩  董金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695-469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7年12月该院收治67例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患者。结果:子宫切口愈合欠佳6例,子宫与腹壁粘连2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术后发烧15例,晚期产后出血9例,其中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子宫切口膀胱瘘1例。剖宫产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不容忽视。结论:多种原因导致子宫切除2例,由此可见剖宫产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剖宫产手术对妇产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集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妇产科手术有直接关系.21例患者均行腹壁异位病灶切除术,术中发现病灶位于皮下未及筋膜者4例(19.0%),深达筋膜及肌层者14例(66.7%),其余3例(14.3%)累及腹膜,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炎细胞及出血.结论 手术中应加强无菌意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可避免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传播.经正确诊断并及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影响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具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再次剖宫产手术经产妇临床资料,根据首次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方式的不同分组,每组61例。对照组沿着前次剖宫产手术时的瘢痕处横向切开,观察组按照原先纵切口位置行纵向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腔总粘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纵切,能够降低再次剖宫产产妇腹腔粘连情况,缩短剖宫产术中手术时间、开腹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相比腹壁横切更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对16例采用腹腔镜行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情况及术后护理指导。结果 16例病人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3年,无1例复发。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是促进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并发症。方法:对该院产科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因瘢痕子宫行二次剖宫产的14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手术方式术中粘连程度、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依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
仉瑞 《中国保健》2010,(9):28-2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1.
王秋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98-5099
目的:探讨不同的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有剖宫产史、因某种产科指征需再次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第一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对再次手术有一定负面影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对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鞘下负压引流装置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2014年在重庆市东南医院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4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但对观察组的手术方式做了进一步改进。比较2组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腹壁各层组织血肿发生率、皮下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98.50%,16.50%,1.00%;对照组为94.00%,56.50%,5.00%,观察组患者腹壁各层组织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鞘下负压引流装置能有效防止二次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各层组织血肿及皮下脂肪液化,从而降低二次盆腔手术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18例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6月,术后随诊1~2年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均有助于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18例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6月,术后随诊1~2年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均有助于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延期愈合的常见原因,提高甲级愈合率。方法以2005至2009年5年间实施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延期愈合的22份病历为依据,分析术前及术中合并症情况、术后临床表现及处理等内容。结果在22例腹壁切口延期愈合患者中有14例存在剖宫产术前胎膜已破裂的情况,占63.6%,术中未对保护腹壁切口进行保护。结论剖宫产术前阴道检查、胎膜破裂,是导致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延期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术后抗菌素的常规使用使临床体征不典型;适时对伤口清创缝合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剖宫产术所采用的腹壁切口不外于直切口和横切口,而切口缝合的方法、材料多种多样,各有利弊。采用腹壁横切口皮内缝合,腹壁疤痕故然平整,但产妇腹壁组织损伤较大,手术操作费时,易出现娩胎头困难,再行腹部手术增加难度。综合考虑手术安全性与术后疤痕美观问题,我院自1995年开始对剖宫产术采用直切口可吸收肠线皮内缝合,进行了近6000例此类手术。现选择其中部分病例进行观察和随访,探讨剖宫产术直切口皮内缝合在产科的可行性,优越性,切口愈合情况及疤痕美观问题。  相似文献   

17.
99例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99例二次剖宫产者,据前次剖宫产术的术式、不同腹壁切口及距本次手术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从前次剖宫产的术式、腹壁不同切口以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对腹腔粘连、子宫切口愈合进行比较。结果:子宫下段剖宫产及新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及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无影响;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主要是两次剖宫产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愈长,子宫切口愈合愈好。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下方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2011年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加以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3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3例肿块浸润腹直肌,2例病灶累及腹膜。病灶直径1-4cm。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病灶。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非常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病灶切除的彻底性是预防该病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春芳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60-176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1月到201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进行剖宫产手术留有瘢痕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康宁克通和普鲁卡因对手术切口局部注射,对照组使用常规外科切口护理方法,不在腹壁切口周围使用药物。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切口瘢痕情况。结果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后切口瘢痕均愈合,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良好,瘢痕淡化,患者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与妇科子宫次全切或全切手术的患者,比较其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保护前后剖宫产切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产科剖宫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妇科手术切口并发症(3.65% vs 0.84%,χ2=28.92,P<0.01).剖宫产手术保护切口后,并发症低于未保护组(2.63% vs 4.70%,P<0.01),但仍高于妇科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63% vs 0.84%,P<0.05).与剖宫产切口并发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贫血、低蛋白血症、产前发热等.结论 羊水中有形成分是导致剖宫产切口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采用严格的切口保护、产前积极治疗并发症和合并症可降低剖宫产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