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志刚  宫本晶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70-277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1995—2011年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143例,通过对患者术后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术后低氧血症的判定。同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择期或急诊手术,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瓣膜病、室壁瘤,术前、术后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应用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前血色素、术毕血色素等25项指标作为备选的因素,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低氧血症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合并瓣膜病,术前、术后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术毕血色素等6个因素与术后低氧血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吸烟史或合并瓣膜病、术毕血色素的OR值依次递减。结论 CABG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为吸烟史,合并瓣膜病,术前、术后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术毕血色素等6个因素,其相关密切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术后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吸烟史或合并瓣膜病、术毕血色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为37例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80-91岁,平均83.11±2.90岁。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1例(83.8%),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2.7%);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3例(8.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置换2例(5.4%)。 结果: 平均移植3.0±0.79支血管桥,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2.7%。术后发生主要并发症包括:房颤18例,呼吸功能不全致脱机困难8例(1例行气管切开),低心排综合征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2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脑部并发症1例,纵隔出血及心包填塞二次开胸1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18.9%)。平均ICU滞留天数为3.35±1.99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3.03±4.39天。37例病人随访3-39个月(平均22.47±11.15月),随访期死亡1例。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通过注重术前评估,改进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使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左旋卡尼汀组,对2组术后主要症状改善等情况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160例患者围手术期全部存活,左旋卡尼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胸闷、心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25%比8.78%,1.25%比10.13%);术后12、24 h心电图ST段变化及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75%比10.00%,0比8.75%,1.25%比11.25%);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7.66±5.45)%比(45.24±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是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辅助治疗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吸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连续患者共120例。根据术前是否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60例)和未吸烟组(60例),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向患者发放SF-36(shortform-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予以评定,分析吸烟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与未吸烟组比较,吸烟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6、12个月躯体健康评分(PCS)和精神健康评分(MCS)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QO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未吸烟组比较,吸烟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生存质量降低,吸烟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生存质量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尹明华 《河北医药》2014,(7):990-992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患者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发生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产科建档的高危妊娠孕妇60例,都给予剖宫产手术,对PaO2值与孕妇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发生低氧血症12例,发生率为20.0%,其中轻度低氧血症8例,中度者3例,重度者1例。术后无低氧血症患者的手术前后PaO2对比无明显差异,而术后有低氧血症患者的手术前后PaO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体重、吸烟、剖宫产手术时间与产次能影响高危妊娠患者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发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和吸烟是高危妊娠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显效率为90.0%,有效率为100%。结论高危妊娠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年龄、体重和吸烟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要积极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本科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14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按手术后有无精神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其中有症状组18例,年龄64~87岁,平均(75±9)岁;无症状组124例,年龄60~86岁,平均(66±6)岁.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治疗方式及合并症等相关因素.结果 发现有症状组在年龄、麻醉方式及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因素,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与年龄、麻醉方式及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术后应分析上述因素,早期诊治,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防治术后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7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采用循环系统监护、呼吸系统监护、血糖监护、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效果显著47例(60.3%),效果良好23例(29.5%),无效8例(10.3%),总有效率为89.7%。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AF)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65例术前未发生心房纤颤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新发AF的治疗经验。结果 65例OPCAB术后有18例发生了新发心房纤颤,发生率为27.7%,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AF均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OPCAB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积极防治术后房颤。  相似文献   

10.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选择108例1〉70岁的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76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CABG)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在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心梗、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衰、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是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潘秋宁  宣懂  林智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81-1782,1784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对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A组,n=15)及未发生急性精神障碍(B组,n=105)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础病情、麻醉方式、术中低氧血症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对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15例发生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2.5%。A组冠心病、高血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患病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6.67%(2/30)]显著低于全身麻醉患者[14.44%(1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比较,围术期出血量显著增加,血清钠、血清钙血细胞比容及术后血红蛋白显著下降,且电解质失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钾血细胞比容、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实施预见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或避免其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67例,分为观察组(n=186)和对照组(n=18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早期心房颤动(AF)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单纯CABG病例101例,按术后有否发生AF进行分组,并分别对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CABG术后早期AF的发生率为21.8%(22/101),两组比较,AF组平均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均明显大于非A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CA近-中段狭窄〉50%的患者AF的发生率高达81.8%。性别、心肌梗死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LVEF大小和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与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后AF的发生率为21.8%,77.3%发生在术后1~3d内。CABG术后AF是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年龄、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RCA近-中段狭窄〉50%为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存在AF的患者术后依旧存在AF。采用OPCAB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AF的发生率低于CCABG。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曲马多对鼻内窥镜术患者术后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8例在该院行鼻内窥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在全麻过程中按常规进行诱导、麻醉;观察组则在术前予以曲马多注射液2mg/kg肌内注射,其余同对照组。以术后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为观察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39.1%;术后0.5、1、2h各时点MB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为(15.08±7.5)min,对照组为(17.32±6.95)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对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躁动有预防作用,对术后血流动力学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余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43-345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81例70岁以上老年胆囊炎患者分别实施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并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输液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手术组均缩短(P<0.01),而术后疼痛发生的例数又少(P<0.01);腹腔镜组有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开腹手术组有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2.848,P<0.01)。结论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总体效果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0%.性别、年龄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无影响,而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是否有胆囊破裂是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择期手术、手术时间<1.5 h及无胆囊破裂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急诊手术、手术时间≥1.5 h和胆囊破裂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3%,胆囊息肉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P<O.05).结论 临床医师术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手术计划,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阴囊皮纹单切口(Bianchi术)治疗儿童可触及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可触及隐睾儿童患者80例,每组各4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Bianchi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结果 Bianchi术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3.28±7.69) min、(3.01±1.18)d,传统手术组分别为(35.48±8.21)min、(5.43±1.26)d.Bianchi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传统手术组为15.00%.出院时,Bianchi术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17.69±1.27)分,传统手术组为(15.84±1.32)分,患儿主观感受得分分别为(11.26±2.73)、(13.73±3.28)分;随访时,Bianchi术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18.36±1.04)分,传统手术组为(16.58±1.93)分,患儿主观感受得分分别为(3.22±1.17)、(5.47±1.03)分.Bianchi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Bianchi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Bianchi术组的家属满意度在出院和随访时均高于传统手术组,而患儿主观感受得分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Bianchi术可以在儿童低位隐睾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和患儿的主观感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邹浩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51-2952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OC组)3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C组的手术时间(43.7±5.8) 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36.4±3.9) h、术后住院时间(4.8±1.4) d均明显短于OC组的(68.6±7.3) min、(65.2±4.5)h、(8.3±2.9)d(t=3.317、3.862、3.029,均P<0.05);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OC组的24.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胡自强 《安徽医药》2014,(9):1682-1685
目的:比较Quadrant系统下sextant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94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82例患者行Quadrant系统下sextant内固定治疗(微创组),212例行传统的PLIF治疗(传统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疗效评定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ODI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较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17.92%差异显著(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减压sextant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方法52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开腹胆囊手术(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2.3)d,手术时间(55.9±10.4)min,发生术后肠粘连2例(6.67%),与开腹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医源性创伤较开腹手术显著减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传统开腹胆囊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