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张海琼  莫胜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6-6147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 1864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324例,检出率为17.4%,其中6~12月龄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25.2%,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1~12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恩施地区儿童腹泻与轮状病毒关系,为地区儿童腹泻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56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型轮状病毒快速检测.结果 所有患儿A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1.7%,以<1岁组和1~3岁组为最高,感染率分别为44.4%、66.6%;所有感染A型轮状病毒患儿中<1岁组约占42.1%,1~3岁患儿组约占52.6%,合计超过所有阳性患儿的94.7%;感染发病与季节变换相关,秋冬季高发.结论 地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与国内外流行病学分布一致,为当地儿童腹泻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60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胶体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分析结果。结果:60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20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3.7%。6个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组,检测阳性率为40%。轮状病毒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患儿感染轮状病毒阳性率较低。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患儿是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10~12月份)为流行季节。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2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了解其流行规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抗原检测法对≤5岁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620例标本中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286例,阳性率为46.13%;6~23月龄婴幼儿轮状病毒发病率最高,其次为0~5月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月至次年2月。结论新疆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是秋冬季,2岁以下儿童是感染的高发年龄段,疫苗接种的适用对象应重点为2岁以内婴幼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ELISA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596例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596例标本中,有1 192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总阳性率为45.92%;不同性别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24月龄段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轮状病毒检测数以10月至次年2月居多,共检出990例(86.32%),其中以12月份最高(369例)。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给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9.
章建伟  平雯  高峰  陈海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05-1506
目的:了解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儿科门诊603例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603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160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26.5%。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3~6个月组为10.3%,6个月至1岁组为38.1%,1~2岁组为26.0%,2~5岁组为35.7%,经χ2检验,P<0.01。以6个月至1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31.0%,女性患儿感染率为19.6%,经χ2检验,P<0.05,男性患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较多见。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11~1月为高发感染期,感染率分别为23.1%、51.4%、37.3%。结论:6个月至1岁组A群轮状病毒感染较多见,11~1月为感染高峰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菌药物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7237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723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1754株,检出率为24.24%;高发期为11、12月份,最高检出率达48.22%;高发年龄为6月龄~2岁,检出率为33.91%,占64.02%;轮状病毒阳性粪便常规镜检,阴性结果占44.64%,脂肪球检出率为36.94%,14.99%的标本检出少量白细胞。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友谊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中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按WHO轮状病毒监测的通用方法(CID-98)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从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收集的48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23份,总的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为25.4%,住院和门诊患儿检出率分别是31.6%和27.3%,而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则可以引起高达46.2%急性腹泻住院率。腹泻患儿发病呈现两个明显的季节高峰:一个由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夏季(6~9月)发病高峰,另一个是轮状病毒感染腹泻造成的秋冬季(10~12月)发病高峰。轮状病毒感染96.8%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主要在6~11月龄(38.2%)和1~2岁(28.5%)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率在6~35月龄年龄段最高。流行的轮状病毒G血清型依次为G1(55.3%)、G2(26.8%)、G3(9.8%)和G4(0.8%),没有发现G9型,10份(8.1%)标本未能分型,混合感染(0.8%)罕见。结论 轮状病毒腹泻是北京市儿童的重要传染病,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将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感染的好发季节、年龄分布及性别差异,为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7月共收集14 03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其进行粪便常规及RV抗原检测。结果腹泻患儿粪便A种RV阳性率为21.1%,阳性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12月龄、13月龄~25月龄、24月龄~36月龄腹泻患儿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年12月-次年3月为发病高峰(P0.01)。A种RV感染腹泻患儿的粪便性状以黄色糊状为主,占58.5%,黄色水样便占12.7%,黄色稀便占11.6%。粪便常规以潜血为主,占48.0%,WBC占26.3%,脂肪球占24.0%。结论 A种轮状病毒是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体,6月龄~36月龄婴幼儿是其易感人群,以冬季好发;粪便性状以糊状为主;粪便常规以潜血为主。  相似文献   

13.
吕莉莎  梁湘辉  张庆水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82-1883,1939
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检测,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患者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小儿腹泻病因的诊断提供一种手段,帮助更好的诊断、治疗腹泻。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腹泻的患儿(0~5岁)粪便标本(139例),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139例腹泻患儿粪便,35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5.18%;其中7-8月份阳性率为21.79%(17/78),9-10月份阳性率为22.58%(7/31),11-12月份阳性率为46.67%(14/30);0~1岁患儿阳性率为28.41%(25/88),1~2岁患儿阳性率35.29%(12/34),2~5岁患儿阳性率为5.88%(1/17);男性患儿阳性率23.26%(20/86),女性患儿阳性率33.96%(18/53)。结论 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男女婴幼儿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轮状病毒疫苗免疫状况,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常山县人民医院报告的婴幼儿(0~3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轮状病毒检出率、描述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并探讨免疫接种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关联.结果: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率1.19%,婴幼儿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人中轮状病毒检出率34.01%,11月至次年4月为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峰时段;1~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例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为38.54%,免疫接种一剂次者占98.69%.研究对象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x2=14.76,P<0.001);6~12月龄阶段接种轮状疫苗与发病的关联也有统计学意义(x2=10.75,P<0.001).结论:常山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特征,与温州王金文、丽水丁友法等研究结果一致.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较好保护作用,婴幼儿在6~12月龄阶段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阎妍  王宇  杨山  郭江  代惠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60-2561,2567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2009年10~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对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270份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A组轮状病毒常见的G、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270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8.6%;6月~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45.4%(89/196),2~5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20.3%(15/7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04例被检测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粪便标本中G分型以G2为主,P分型以P4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攀枝花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2型和P4型为2009年的优势毒株。该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主要发生在秋冬季,6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哨点医院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和特点,为疫苗研制和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四川监测点(成都市儿童医院)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的门诊和住院患儿,收集2006-2010年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使用ELISA进行病毒检测,RT-PCR进行病毒分型。结果 97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353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6.3%,6月龄-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四川地区哨点医院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毒株流行型别显示一定的规律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青海省主要流行株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实验室采用巢式PCR方法对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236份标本扩增后根据条带的大小进行分析,A组轮状病毒阳性25例,占总数的10.6%。其中G3型14例,占总数的5.9%,G9型11例,占总数的4.7%。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之一,发病多在6月龄~4岁的婴幼儿,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血清型主要为G3和G9型。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儿童医院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VP4型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腹泻门诊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检测出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利用多重RT-PCR技术对VP4基因进行分型研究. 结果武汉地区793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经检测轮状病毒阳性257例,阳性率为32.4%.其中P [8]型232例(90.3%),P [4]型3例(1.2%),P [8]与P [4]混合感染15例(5.8%),尚有7例(2.7%)未能分出型别.对检测结果按采样时间、年龄和性别分布分别进行了分析. 结论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以P[8]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患儿以6月至1岁为主,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分型研究将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常山县引入轮状病毒(RV)疫苗前后RV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A群RV感染情况的变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常山县2011—2014年门诊及住院的6月龄~3岁腹泻患儿的RV抗原,分析4年间RV抗原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2011—2014年本地门诊及住院的6月龄~3岁腹泻患儿的RV抗原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1)。对535例患儿病前RV疫苗免疫史的回顾调查结果显示,389例疫苗接种儿童的RV阳性率为2.31%,明显低于未接种RV疫苗的11.64%(P0.01)。结论常山县门诊及住院的6月龄~3岁患儿RV感染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仍有5.00%阳性率,应继续加强疫苗接种,对腹泻患儿进行常规RV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深圳西北区域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为当地医疗机构开展针对性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该区最大公立医院2013—2015年就诊的237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和个案资料,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粪便标本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和检测结果 进行录入及分析.结果2376例腹泻患者中有1301例轮状病毒感染,感染率为54.76%,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5.72%及5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的为1~2岁组(77.19%),0~5岁组与>5岁组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高峰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10月~次年1月的阳性率与2~9月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32.5,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在秋冬季腹泻中最为常见,3岁以下为高发年龄段,在秋冬季对就诊的婴幼儿腹泻病人应重点开展轮状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