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前2个月给予硫普罗宁片200mg(tid),对照组则不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结果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为14~96d,中位52d;对照组为5~56d,中位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33%(4例),对照组则为56.67%(17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强化期采用硫普罗宁联合治疗,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延缓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时间,保证了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在肺结核联合化疗的同时,全程加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阿拓莫兰片),对照组在肺结核联合化疗的同时,加服肌苷、肝太乐等护肝药。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59%),其中11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1例(91%)出现肝损害;对照组出现肝损害32例(34.0%)。其中10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6例(60%)出现肝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更易受损害。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薄芝糖肽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柏刚  曲会君  张雪 《医药导报》2010,29(3):304-305
[摘要]目的观察薄芝糖肽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细胞损害的疗效。方法肝功能无异常的肺结核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给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辅以薄芝糖肽注射液2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辅以护肝片4片,tid,po,疗程均为6个月。统计肝功能异常例数及发生时间,并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4例(5.0%),对照组出现肝损害12例(1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肝损害时间相对较晚且程度相对较轻,主要在治疗的第2~3个月,而对照组主要在治疗的第1~2个月即出现,且受损程度相对较重。结论薄芝糖肽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细胞损害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预防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患者抗结核药对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治合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治疗方案(乙胺丁醇0.75 g qd+吡嗪酰胺1.5 g qd+利福平0.45 g qd+异烟肼0.3 g qd);拉米夫定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100 mg qd。比较2组患者肝损伤发生例数、严重程度及HBV-DNA下降病例数。结果拉米夫定组肝损伤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肝损发生率50.00%(P<0.05);拉米夫定组出现肝损伤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4周之内,拉米夫定组只出现1例肝损,低于对照组9例;拉米夫定组有2例患者因中重度肝损伤停止抗结核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10例患者因中重度肝损伤停止抗结核治疗(P<0.05);治疗2个月后,拉米夫定组有17例患者出现乙型肝炎DNA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2例(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辅助,降低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肝损伤发生率并减轻肝损严重程度,减少治疗中断患者,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7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及其中10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中有54例(39.7%)出现肝损害,HBVM阴性患者1140例中出现肝损害46例(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时间分别为(18.7±11.3)d、(31.5±13.2)d。肝损害的程度ALT分别为(121.1±55.2)U/L、(75.4±32.3)U/L;TBIL分别为(57.0±33.2)μmol/L、(36.8±24.9)μmol/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有一定影响,在抗结核治疗前检查HBVM及肝功能十分必要,对HBVM阳性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一旦出现肝损害,应根据肝损害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结核治疗及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初次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 305例,分为治疗组654例,对照组651例,均以“2HRZE(S)/4HR”方案化疗,治疗组抗结核同时口服N 乙酰半胱氨酸1.2 g·d-1, 对照组同时口服谷胱甘肽600 mg·d-1。结果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4.1%)及HBsAg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8.0%)均较对照组(8.1%,32.4%)低(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中断率(2.3%)和用药调整率(1.4%)均较对照组(分别为6.9%,4.6%)低(P<0.01或P<0.05);咳嗽缓解率(96.9% )、体质量增加率(96.2% )及痰涂片转阴率(93.3% )均较对照组(分别为82.9%,78.6% , 89.7% )高(P<0. 01,P<0. 01,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论N 乙酰半胱氨酸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初期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高,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高,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防治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功能损害的效果。方法将90例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DV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2HRZE/4~7HR及肝泰乐护肝治疗,ADV组同时接受ADV抗病毒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ADV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7.8%,且治疗结束时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V组化疗停药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对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预防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建伟  喻玲 《中国医药》2011,6(9):1092-1093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8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86例),治疗组乙型肝炎24例,对照组乙型肝炎27例.治疗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加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 mg,3次/d,口服.对照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加口服护肝片,4片,3次/d,观察2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发生肝功能损害10例,占11.6%,其中乙型肝炎患者7例,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1.6%;对照组发生肝功能损害23例,占23.5%,其中乙型肝炎患者15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23.5%;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364,P<0.05).51例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22例,133例非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11例,乙型肝炎患者较非乙型肝炎患者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x2=30.449,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可以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明显优于抗结核药物+口服护肝片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尤其对乙型肝炎合并结核患者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临床效果。方法初治肺结核患者(无肝功能损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短程化疗方案同时口服水飞蓟宾胶囊70mg,3次/d。对照组仅给予短程化疗。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为6.25%,对照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为20.83%。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飞蓟宾胶囊可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使抗结核疗程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7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74例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52例(10.97%)。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复发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在疗程开始3个月内患者发生肝损害率高于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1.26%,与女性10.5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龄、复发、HBsAg阳性及疗程开始3个月内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及时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有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12.
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试验组218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治疗,对照组217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450mg治疗。结果试验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4.1%)及HBsAg阳性病人肝损害发生率(8.0%)均较对照组(12.4%,33.3%)低(P<0.01,P<0.05)。试验组抗结核化疗中断率为2.3%,调整化疗方案率为1.4%;与对照组(6.9%,4.6%)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75mg?d-1可显著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谭明格  向秀伍 《中国药房》2010,(36):3411-3412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89例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Z3E3(S3/)4H3R3"方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9.7%、67.5%(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显著改善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尿毒症病人中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无症状HbsAg阳性者肾移植术后分别应用环孢素+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43例)和他克莫司+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41例),对比观察肾移植后一年内两组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及逆转率、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他克莫司组和环孢素组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95.3%/100.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和20.9%(P〈0.05);抗排斥的逆转率均为100%。两组的毒副作用比较,他克莫司组肝功能损害、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9.8%、12.8%和9.8%)显著低于环孢素组(27.9%、30.2%和27.9%,P〈0.05),但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却高于环孢素组(19.5%vs4.6%,P〈0.05)。两组在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尿毒症病人中HBsAg阳性者,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环孢素+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了解HBsAg阳性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8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及其中14例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率,比较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结核病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HBsAg阳性者占48%(39/81);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者占64%(9/14)。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HBsAg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HBV感染或携带者肝脏更易受到抗结核药物的损害,甚至可引发致死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16.
董方亮 《中国药房》2014,(42):3994-3996
目的:总结常用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男性63例(68.48%),女性29例(31.52%);口服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71例(77.17%);ADR以肝功能损害(32.61%)为主,其次是过敏反应(27.17%)。结论:抗结核药的ADR发生率较高,以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为最常见,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多角度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HBsAg定量结果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肝病理活检,同时检测HBsAg定量与HBV—DNA的182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从3个角度分组分析各组HBsA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线性关系:依据182例患者HBV.DNA载量结果(0.000~5.745)的分布规律,分为低载量组(0.000-1.915)、中载量组(〉1.915~3.830)和高载量组(〉3.830~5.745),即相当于原始结果的0~104、〉104~106、〉106-108U/mL;依据乙肝e抗原(HBeAg)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依据纤维化病变的程度分为无明显纤维化组(S0-S1期)、明显纤维化组(S2-S3期)和早期肝硬化组(s4期)。结果HBV.DNA低、中、高载量组间HBsAg水平差异比较:总体水平以及HBV.DNA高载量组与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线性关系:总体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48,P〈O.01];HBV—DNA低、中栽量或HBeAg阴性时,二者均无相关性(P〉0.05);HBV.DNA高载量、HBeAg阳性及肝纤维化病变各组二者呈高到低度负相关(r=-0.553、-0.635、-0.459,P〈O.01);随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进展,二者相关性下降(r=-0.535、-0.459、-0.218,P〈O.05),HBeAg阳性时的相关性最高(r=-0.635,P〈O.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但不能直接反映HBV复制的状态.实际工作中对HBsAg定量结果应依据病程和HBeAg等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和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1121例HBsAg阳性患者及112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HBsAg阴性健康对照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HBsAg阳性患者ALT、AST、TBIL、DBIL分别为(48±162)U/L、(40±136)U/L、(14.8±15.5)μmol/L、(5.9±13.7)μmol/L,明显比HBsAg阴性对照组高(P〈0.001);而HBsAg阳性患者TC、TG却明显比HBsAg阴性对照组低(P〈0.001),TC分别为(4.55±1.07)、(5.13±1.32)mmol]L,TG分别为(1.16±1.14)、(1.52±1.36)mmol/L。HBsAg阳性患者ALT、AST均以31-40岁组最高,41—50岁组次高;TP、ALB均以≥61岁组最低;TC以41~50岁组最低.≥61岁组次低,31~40岁组稍低。结论:HBsAg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和脂代谢障碍.31~50岁青壮年HBsAg阳性患者肝细胞损伤较重,〉61岁老年HBsAg阳性患者肝细胞合成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