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12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的分析,了解其卵巢功能,探究不孕症的原因,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呈多种表现,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反应良好36例(28.57%),分泌反应欠佳、不良及无分泌72例(57.14%),子宫内膜增生反应15例(11.91%),良性病变(慢性子宫内膜炎)3例(2.38%).结论 在排除激素药物和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不孕症以子宫内膜表现为分泌反应欠佳、不良、无分泌及增生反应为主.主要病因为卵巢功能不健全、失调及无排卵.  相似文献   

2.
278例不孕不育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不育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4月生殖内分泌门诊因不孕不育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278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8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异常的有199例,阳性率71.58%。原发不孕中宫腔形态异常、子宫内膜炎、内膜息肉、腺体分泌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63%、23.70%、25.19%、17.04%;继发不孕中的发生率分别为8.40%、31.09%、16.81%、11.76%;流产组中的发生率为29.17%、25.00%、16.67%、8.33%。其中原发不孕组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组,原发不孕组子宫内膜腺体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炎与不孕不育相关性最密切。结论:宫腔镜检查对不孕不育患者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内分泌异常、子宫内膜薄的不孕患者应选择着床窗口期进行宫腔镜检查,可以更好观察子宫内膜腺体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无论原发还是继发不孕不育均应重视子宫内膜炎症问题。  相似文献   

3.
杜建层  郝国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68-237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变化。方法:子宫肌瘤患者65例,根据有无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分为A、B两组,A组(有症状)39例,B组(无症状)26例,C组(正常子宫内膜)12例作为对照。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ER、PR表达水平:在A组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P<0.05),而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ER、PR表达水平在A、B、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VEGF、bFGF表达水平: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水平均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P<0.05),而B、C两组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VEGF、bFGF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P<0.001),组内比较bFGF在增生期表达水平又高于分泌期(P<0.05)而VEGF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③症状组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与ER、P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02,P<0.05,r=-0.605,P<0.05,r=-0.752,P<0.05,r=-0.784,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92,P<0.05),并且两者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也均呈正相关(r=0.789,P<0.001,r=0.626,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VEGF、bFGF异常表达是其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浅谈不孕不育症宫腔镜检查的临床研究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孕症就诊的118例女性患者的宫腔镜检查资料,分析各种宫腔检查异常结果的比例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118例患者中,87例患者宫腔镜诊断异常,阳性率为73.7%,其中宫腔形态异常、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结核的比例分别为21.8%、17.2%、48.2%、9.1%和3.4%。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后,子宫内膜炎、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结核的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8.6%、100.0%、86.0%和76.0%。女性不孕症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异常阳性率高,且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在女性不孕症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作为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常规检查,,能够有效的观察子宫内膜腺体状态,从而辅助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来潮24 h内行内膜搔刮术,将刮出物中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按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分为分泌正常、分泌反应欠佳、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比较各组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及复融周期胚胎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共获病理报告317例,分泌正常子宫内膜共96例,分泌反应欠佳子宫内膜共143例,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共78例。增生反应组宫外孕发生率(6.41%)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0.00%)和分泌反应欠佳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正常组的胚胎着床率(45.79%)和生化妊娠率(62.5%)均高于分泌反应欠佳组(38.08%,50.35%)和增生反应组(34.84%,4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欠佳组流产率(14.69%)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7.29%)和增生反应组(8.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融周期胚胎移植可以选择分泌良好的周期进行,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7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多种表现,但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息肉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增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为正常者,病理检查有多种表现。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7.
杜建层  孙璐璐  王健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36-4440
目的:探讨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VEGF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与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肌瘤的标本53例,根据子宫肌瘤患者有无月经改变症状分为A、B两组,以月经正常的健康妇女子宫内膜作为正常对照(C组),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组子宫内膜中COX-2、VEGE、MV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VEGF、COX-2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VEGF、COX-2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中的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B、C 3组增生期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增生期COX-2、VEGF表达水平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D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MVD在A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中的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B、C 3组增生期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VEGF和MV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与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γ=0.779,P<0.05;γ=0.626,P<0.05;γ=0.666,P<0.01),且MVD表达水平与COX-2、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829,P<0.05;γ=0.798,P<0.05)。结论: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COX-2、VEGF和MVD的表达增强,特别是在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COX-2、VEGF、MVD水平均有显著的变化,但无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内环境无异常改变,故认为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异常改变是子宫肌瘤患者产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这一结论为临床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3例进行IVF-ET治疗失败后的不孕妇女进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宫腔病变;其中198例进行了内膜活检,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结果异常67例(30.0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炎11例、宫腔粘连10例、子宫内膜肥厚8例、子宫内膜肥厚伴息肉7例、子宫内膜薄5例、不完全子宫纵隔3例、大型宫腔(未排壁间肌瘤及子宫腺肌症)3例、黏膜下肌瘤2例、宫腔粘连伴内膜息肉1例、不完全子宫纵隔伴子宫内膜息肉1例、大型宫腔伴子宫内膜肥厚1例、大型宫腔伴黏膜下肌瘤1例、大型宫腔及子宫内膜薄伴子宫内膜炎1例。198例子宫内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174例(87.9%),其中增生期114例,分泌期60例;异常子宫内膜24例(12.1%)。结论:宫腔镜检查应作为不孕症患者IVF-ET助孕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慢性子宫内膜炎因症状的非特异性而被临床忽视,但因其对女性生殖预后以及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而渐被关注。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宫腔镜下特征:局灶或弥漫性腺体周围充血;子宫内膜间质水肿,与月经周期不符的子宫内膜增厚、泛白、表面不规则;子宫内膜微小息肉(小于1 mm),带蒂并伴有基质水肿、局灶或弥漫性的腺体周围充血的息肉。宫腔镜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准确性受膨宫介质以及检查者经验的影响,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差异很大。宫腔镜评价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价值已得到认可,但能否独立作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仍有争议。宫腔镜检查提示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女性需要进一步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减少因漏诊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持续存在对女性生殖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异常出血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8例子宫异常出血的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取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全部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宫内节育器、萎缩性内膜、宫内胚胎残留、子宫内膜癌。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视宫腔,可发现宫腔内病变并对可疑病灶取材活检,使宫内病变的诊断更直接、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应用于子宫内膜病诊断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7.3月-2018.8月在本院进行检验的12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对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之后再应用子宫内膜病理进行检查,对比此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存在的差异性。结果 :应用宫腔镜进行检验之后,呈现出的结果为:分泌期的子宫内膜炎、腺体增生与子宫内膜增生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患者在分泌期出现的子宫内膜炎、内膜及内膜癌与子宫息肉病变具有极大的相关性。结论 :应用此种方式进行检验能够显著的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杜建层  杨峥莉  王建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415-3417
目的:探讨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tPA、PAI的表达。方法: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标本70例,根据临床有无异常子宫出血的症状分为两组,A组(症状性子宫肌瘤)45例,其中增生期15例,分泌期13例,单纯增生过长10例,复杂增生过长7例;B组(无症状性子宫肌瘤)25例,其中增生期12例,分泌期13例。对照组分为C组和D组,C组:正常子宫内膜28例,其中增生期15例,分泌期13例;D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其中增生期11例,分泌期8例,单纯增生过长8例,复杂增生过长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中的tPA、PAI表达水平。结果:A组tPA的表达水平与B组和C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但PAI水平明显降低(P<0.001,P<0.001);A组与D组子宫内膜tPA、PAI的表达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子宫内膜tPA、PAI表达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B组和C组比较,tPA表达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而PAI水平降低(P<0.001,P<0.001)。结论: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存在tPA、PAI的表达异常,且这种异常变化趋势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内膜变化趋势一致。tPA、PAI的表达异常是临床上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孕不育症宫腔镜检查1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秋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33-123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不育症当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33例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不育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不孕不育症中宫腔异常的发生率为64.66%。②宫腔内疾患的临床特征为,原发不孕症中子宫内膜息肉及息肉样增生占首位;继发不孕症中宫腔粘连占首位;习惯性流产中纵隔子宫占首位。结论: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在治疗前应常规行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类型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类型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关系。方法:对94例不孕患者于排卵后7~9天行B超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宫腔镜观察子宫内膜血管网及腺体的形态分布、酶连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宫腔冲洗液中LIF浓度。结果:Ⅰ组(腺体开口小或内膜血管呈点状或片状分布)不孕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Ⅱ组(腺体开口大、极度扩张呈指环状,且内膜血管呈网状分布)(P<0.01),不孕年限无差异(P>0.05);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类型无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异(P>0.05);Ⅰ组宫腔冲洗液中LIF浓度为(15.367±16.285)pg/ml,Ⅱ组中LIF浓度为(71.583±54.233)pg/ml,高于Ⅰ组(P<0.01)。结论: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类型与不孕患者的年龄及宫腔液中LIF含量有关,推测可能内膜发育差的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上LIF基因表达发生变异,不能分泌正常量的LIF蛋白,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和血管网发育不良,胚胎到达宫腔内无法着床或早期流产,这可能是影响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研究对象的息肉组织及其周围内膜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及其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VEGF、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1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ER、VEGF表达分级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内膜腺体组织(P0.05),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TGF-β1表达分级与周围正常内膜腺体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ER表达分级与周围正常内膜间质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VEGF、TGF-β1表达分级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内膜间质组织(P0.05)。2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中,ER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29,P0.05),ER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r=0.307,P0.05),VEGF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r=0.369,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中,ER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5),ER与TGF-β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VEGF与TGF-β1呈显著正相关(r=0.695,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异常表达ER、VEGF、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黄岛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治疗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18例,其中放置IUD患者186例,未放置IUD患者132例,比较各患者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结果 放置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比例为39.25%,明显高于未放置IUD患者(χ2=23.195,P<0.05);放置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单纯增生的比例为3.23%,明显低于未放置IUD患者(χ2=10.722,P<0.05);两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0.828、1.550和0.030,均P>0.05);放置IUD组>40岁和≤40岁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76、0.095、0.035、0.037和0.923,均P>0.05);IUD放置年限≥5年和<5年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71、0.775、1.600、0.322和0.002,均P>0.05).不同类型IUD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示增殖期、单纯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9、2.386、0.401、0.746和2.386,均P>0.05).结论 IUD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肌瘤等的发病率;IUD是一种安全的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各种病理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发育情况与不孕症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34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原发性不孕240例,继发性不孕104例。其中,149例患者子宫内膜呈增生性反应(占43.31%),增生性反应患者中73例增生不足(占21.22%),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9例(占5.52%),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3例(占0.87%);133例患者子宫内膜呈分泌性反应(占38.66%),其中分泌不良型子宫内膜74例(占21.51%),晚分泌期子宫内膜59例(占17.15%);子宫内膜息肉49例(占14.24%);子宫内膜炎8例(占2.33%);内膜结核5例(占1.45%)。结论 344例不孕症患者中,以子宫内膜表现为增生性反应及分泌不良者多见,从而得出不孕症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卵巢黄体功能不全和卵巢无排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UC1在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5例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MUC l蛋白质进行组织学定位和定量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此35例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MUC1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UC1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宫腔上皮(LE)和腺上皮(GE)细胞顶端表面,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有表达,其中增生期MUC1仅有弱表达,分泌期表达增强,分泌中期达到高峰(P<0.05),分泌晚期其表达又下降。MUC1 mRNA表达分泌中期强于增生期(P<0.05)。结论:MUC1作为一种粘蛋白分子,在正常人子宫内膜中规律性表达,可能对内膜容受性的建立以及胚胎着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子宫内膜组织的RBP4、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分析血清RBP4水平和子宫内膜组织的RBP4、PPARγ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8例,根据病理分型分为A组(n=24):子宫内膜不伴有不典型的增生(单纯型增生或复杂型增生);B组(n=6):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对照组(n=18)为子宫内膜正常组(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期或分泌期),检测患者血清RBP4水平及子宫内膜组织RBP4和PPARγ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 A组、B组患者血清RBP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值分别为-3.355、-3.600,P<0.05);A组、B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RBP4、PPAR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BP4:U值分别为-2.695、-3.201;PPARγ:U值分别为-3.228、-3.267;P<0.05)。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子宫内膜组织的RBP4、PPARγ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5、0.415,P<0.05)。结论 血清RBP4水平不仅与子宫内膜增生相关,还与子宫内膜组织的生物学指标变化过程相一致。提示血清RBP4有望作为早期预测子宫内膜增生发展、恶变及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与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24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EN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生期内膜31例(增生期组),分泌期内膜30例(分泌期组),内膜增殖症71例(增殖症组),非典型增生内膜25例(非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73例(内膜癌组)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的表达,将结果与各病例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EN在增生期组、分泌期组、增殖症组、非典型增生组、内膜癌组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分别为:3.39±0.15、1.90±0.21、3.34±0.29、0.62±0.11、0.74±0.19,mRNA相对含量在正常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中分别为2.45±0.51、2.32±0.32、0.46±0.11、0.35±0.13。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子宫内膜腺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PTEN的表达明显低于内膜增殖症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001)。PTEN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hospho-Akt表达水平在PTEN表达阴性病例中明显升高,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8973,P<0.0001)。结论:PTEN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TEN蛋白表达缺失导致Akt信号传导通路持续活化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