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ICU收治的98例感染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医院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FD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以及中性粒细胞比值,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比较试验组中重症和轻症感染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并分析FDP与PCT、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FDP、PCT、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重症感染患者的FDP、PCT、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高于轻症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DP与PCT、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间均呈正相关(r=0.664、0.785、0.692、0.710,P <0.05)。结论 FDP可用于ICU患者的炎症反应评估,其与PCT、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等炎症指标均存在相关性,是评估ICU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我院5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将5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并与病毒感染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分别为14.5±3.5μg/L和89.3±12.8mg/L;局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中位数分别为2.1±1.4μg/L和48.3±13.5mg/L;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均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和CRP测定均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但CRP的特异性较差,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8例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为对照组,研究348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PA、CRP检测情况。结果:感染组各种疾病与对照组比较,经q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A相对于对照组出现降低,尤其败血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下降较为显著,CRP相对于对照组出现升高,以败血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较为明显;感染组重症感染及普通感染PA、CRP平均浓度经q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PA降低、CRP升高比较显著。结论:PA、CRP是评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药物疗效的良好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细菌感染和全身细菌感染的差异、肺部感染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和真菌时的差异以及在不同菌属感染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首次单纯感染真菌的患者PCT和CRP均高于感染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患者。在菌属的鉴别中,仅鲍曼不动杆菌患者PCT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对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儿科收治的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258例,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176例、病毒感染组46例及非感染组36例,细菌感染组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局部细菌感染组143例及重症细菌感染组33例,对患儿在入院时分别以光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PCT、CRP.结果 PCT、CRP检测定量值细菌感染组分别为(6.21±5.70) ng/ml、(19.42±8.72) mg/L,病毒感染组分别为(0.21±0.15) ng/ml、(10.13±1.58)mg/L,非感染分别为(0.13±0.1)ng/ml、(7.12±0.73) mg/L,阳性率细菌感染组分别为71.59%、67.05%,病毒感染组分别为6.52%、10.87%,非感染组分别为8.33%、16.67%,PCT、CRP定量值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阳性率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检测定量值局部细菌感染组分别为(1.53±1.02)ng/ml、(17.97±4.16)mg/L,重症细菌感染组分别为(7.43±4.48) ng/ml、(21.32±8.47)mg/L,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分别为50.35%、59.44%,重症感染组分别为100.00%、90.91%,PCT、CRP定量值及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均能用于辅助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CRP灵敏性较高、特异性差,PCT灵敏性不及CRP,但特异性较高,用于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严重程度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RP与PC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就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40例,重症感染组18例,同期选取18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CRP和PCT的含量,确定CRP和PCT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和诊断分界点,统计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与阴性的预测值,并对新生儿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三组新生儿在入院24h内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重症感染组的指标水平最高;治疗72h后,三组新生儿的指标水平数值均有所下降,其中重症感染组下降较明显,CRP和PCT对新生儿细菌感染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CRP诊断灵敏度为66.67%,特异性为72.5%;PCT的诊断灵敏度为55.56%、特异性为87.5%;重症感染组住院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00±4.50)d,明显长于感染组(11.35±3.2)d;重症感染组新生儿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时间明显长于感染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与PCT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根据检测结果早期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感染,预防病情的发展,可以推荐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新生儿住院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非感染3组进行降钙素原(PCT)的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CRP轻度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升高,临床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与CRP相比,PCT较其优越性更明显,动态监测其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在小儿重症感染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尤其对小儿重症感染的早期识别的价值。方法选择22例重症感染小儿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同期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14例小儿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患儿外周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IL-8血清水平及PCT水平。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用Pearson参数法分析IL-8与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治疗前患儿IL-8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显著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IL-8水平明显低于感染组(p=0.000,0.001)。感染组患儿PCT表达水平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0.003)。IL-8与PCT呈明显正相关(r=0.972,p=0.000)。结论 IL-8在小儿重症感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PCT水平呈正相关;早期检测IL-8可发现早期识别小儿重症感染。  相似文献   

9.
孙泰  龚涛 《中国妇幼保健》2018,(6):1305-130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小儿重症感染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且入院时均未使用抗生素,记录其入院时体温、PCT、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以及预后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并分析和比较抗生素治疗前后患儿的PCT、CRP、WBC水平。根据感染的程度及PCT、WBC检查结果对患儿进行分组,其中重症细菌感染患儿19例为A组、局部细菌感染患儿17例为B组,非细菌感染患儿30例为C组,比较3组患儿的PCT、CRP、WBC的差异。结果 A组PCT,CRP,WBC的值均明显升高;B组CRP显著升高,而PCT,WBC轻度升高;C组PCT,CRP,WBC升高均不明显。A组与B组PCT,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PCT,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对早期诊断临床细菌感染及判断细菌感染轻重有一定价值。动态检测PCT测定结果有利于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对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MAP,n=52例)、中症组(MSAP,n=51例)和重症组(SAP,n=1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PCT、CRP及NLR水平,将其与APACHE-Ⅱ评分和住院天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PCT、CRP及NLR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SAP组血清PCT、CRP、NLR水平及住院天数、APACHE-Ⅱ评分均高于MSAP组、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成显著性正相关,NLR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P=0.194);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时其预测预后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感染的诊治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产科ICU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CT、CRP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CT、CRP值均有显著增高(P<0.01);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比较,其PCT阳性率有显著增高(P<0.05),但CRP阳性率无显著增高(P>0.05);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中,PCT阳性率均较hs-CRP阳性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感染组较重症感染组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血清PCT值对产科危重患者感染诊断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住院新生儿进行PCT测定,将其分为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3组进行分析,并与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进行比较。结果:PCT阳性率重症感染组为89.47%,一般感染组为42.58%,非感染组为19.23%,重症感染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以>2ng/L为临界值,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度为71.05%,特异度为93.94%。与CRP比较,PCT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与血培养比较,其阳性率更高。结论: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时会升高,重症感染时升高更明显,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与CRP相比,其优越性更明显,对新生儿重症感染如败血症等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情况,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几种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并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41例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同时选取非感染新生儿60例作为非感染组,并对两组的危险因素、病原学、感染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41例新生儿血培养均阳性,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多见(占41.5%).败血症组C-反应蛋白(CRP)、PCT、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t值分别为4.70、3.71、2.71、4.66,均P<0.05),败血症组血小板(PLT)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t=-6.95,P<0.05).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PLT、CRP、PCT、hsCRP、SA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异常阳性率在败血症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χ2值分别为32.25、17.62、27.86、49.77、55.23、54.21、30.16、7.18,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CRP、hsCRP、PCT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0.822,0.978)、0.919(0.851,0.986)、0.945(0.891,0.999).结论 WBC、NEUT%、PLT、CRP、PCT、hsCRP、SAA、FIB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均有意义,其中PCT、hsCRP、CRP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检验结果易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又分为好转亚组及未愈亚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各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感染组[(21.71±7.13)分比(15.32±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1天血清PCT高于非感染组[(2.15±1.79)ng/L比(0.56±0.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CRP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3天血清PCT、WBC、CRP、IL.6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5天血清PCT为(3.09+1.98)ng/L,非感染组为(1.06+0.6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38例)入ICU第5天WBC、CRP、IL-6分别为(15.13±6.32)×10^9/L、(103.56±40.62)mg/L、(230.41±121.83).g/L,未愈亚组(10例)分别为(18.62±8.89)×109/L、(134.38±34.16)mg/L、(268.73±138.1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均低于未愈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对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19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发生EB病毒感染进行分析分组,感染组65例,未感染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疾病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EB病毒检测情况、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有效时间、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比例。对比两组炎性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33]。分析两组的EB病毒DNA含量与各类炎性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EB病毒感染率为34.21%(65/190)。未感染组动脉氧分压为(61.92±18.25)mmHg高于感染组,革兰阴性菌感染占比、治疗有效时间和转入ICU占比分别为45.60%(57/125)、(7.61±2.75)d、13.60%(17/125)均低(短)于感染组(P<0.05)。两组的二氧化碳分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的CRP、PCT、WBC、IL-6、IL-17、IL-33分别为(53.25±5.31)mg/L、(0.78±0.10)μg/L、(14.32±0.67)×109/L、(151.58±11.25)ng/L、(116.28±12.33)ng/L、(61.56±3.65)ng/L高于未感染组(P<0.001)。EB病毒DNA含量与CRP、PCT、WBC、IL-6、IL-17、IL-3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可使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该种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儿科300例日龄2~26天的新生儿,其中10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患有单纯败血症者为一般感染组,100例存在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败血症为严重感染组,应用免疫色谱法进行PCT,C反应蛋白监测,对比分析1周后3组新生儿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一般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X^2=6.5117,P〈0.05);与一般感染组相比,严重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X^2=3.4361,P〈0.05);治疗1周后,一般感染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严重感染组,两纽PCT和hsCRP指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CT:t=9.1083,P〈0.05;hsCRP:t=7.4728,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应首选PCT监测方法,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李影  乔淑萍  鲍娟  李正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57-295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采集外周血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组PCT显著增高,与病毒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与CRP、WBC一同作为儿童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情况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并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的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选取同一时期诊断为肺炎的新生儿41例作为肺炎组,入院后采集病史,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常规、CRP、PCT、电解质、血乳酸及血糖等感染相关指标.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自然分娩率高于肺炎组,剖宫产率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5,P<0.05);败血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明显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6、-5.765,均P<0.05),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及PC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血气分析中pH值、碳酸氢根离子、血糖、乳酸及生化指标中电解质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败血症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有一定关系.此外,败血症患儿早期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而CRP的变化不显著,因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早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29例为临床败血症患者,25例为败血症确诊者,并选择3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及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与CRP水平。结果①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PCT>2ng/mL为临界值,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4%和93.33%;以CRP>8mg/L为临界值,CR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和63.33%;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均较高;③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CT转阴、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协助临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