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红梅 《淮海医药》2013,31(5):399-400
目的分析比较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水冲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盐酸胺碘酮片。观察对比2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期间心绞痛发生次数、平均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且累积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97、-9.791、-7.836,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室性早搏、室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145、5.029,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疗程以及随访期间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547、3.934,P<0.05)。结论相比于胺碘酮,稳心颗粒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常用药物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稳心颗粒与胺碘酮的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不适,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盲选收治的90例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稳心颗粒用药治疗,对比两种用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以及Holter疗效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长间期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用药治疗,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72例心力衰竭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及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测量QTc,监测心室率、血压、心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6例,总有效率99.22%。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88.89%。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病因及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联合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较单用胺碘酮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评价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入院后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对照组),用药时间1个月,观察治疗药物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药物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两组药物均能使患者期前收缩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与胺碘酮相当,但是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比率明显低于胺碘酮,适合治疗各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13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及小剂量胺碘酮,对照组单服较大剂量胺碘酮。均观察4周并检测24h动态心电图,甲状腺功能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服胺碘酮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稳心颗粒及胺碘酮片,对照组(40例)口服胺碘酮片,疗程均为4周.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片用量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对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并可减少胺碘酮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戴仁森 《中国药业》2012,(20):101-10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的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和早搏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00%和70.00%,治疗组为92.00%和88.00%;不良反应对照组有9例,治疗组有4例。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用药对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以稳心颗粒 胺碘酮,对照组单用胺碘酮。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 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比单用胺碘酮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空腹血糖水平(FBG)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2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其中78例FBG正常者设为对照组,43例FBG升高者设为观察组,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8例(18.6%)接受胰岛素治疗明显多于对照组5例(6.4%)(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总计44.2%明显高于对照组16.3%(P〈0.05),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及巨大儿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会增加围生儿危险性,加强监测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东岳  范印圭  操斌全  王尚中 《安徽医药》2013,17(10):1771-1773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为73.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发生率治疗组为7。5%,对照组为23.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0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其中对照组72例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单一治疗方案,联合组78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心脏参数、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心率、LVEF%、P-R间期及QRS间期均较对照组平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性好,临床效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及丹红,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缓解总有效率90.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7.50%,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00%及72.50%,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34例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效果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配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率均减慢,24 h室性早搏出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24 h室性早搏出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室性早搏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LVEDV、LVESV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LA、LVEDV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P<0.01),LVESV虽缩小,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LVEDV、LVESV及LVEF改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0%和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能从不同角度抑制AngⅡ的生成,起协同作用,明显提高了抗室性早搏效果和心脏功能,且并未增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毛花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室率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室率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胡昌亮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394-3395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对照组,36例:硝酸甘油10 mg静脉泵入,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和麝香保心丸联合左卡尼汀组(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天3次,口服,左卡尼汀3 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为82.35%(28/3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64.71%(22/3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左卡尼汀对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的改变均优于硝酸甘油,并减少了心脏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使用辛伐他汀联合普通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的临床效果,并统计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注射部位疼痛和全身出血倾向的比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