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春华  陈明  唐蜜  石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56-245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144例,其中40岁青年妇女(青年组)共61例,≥40岁中老年妇女(中老年组)共83例,对其临床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青年组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体征主要呈宫颈糜烂表现,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都以鳞癌为主,青年组腺癌较多,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细胞分化低(Ⅱ~Ⅲ)者占78.69%,显著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和宫颈肌层浸润深度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的中位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具有特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且其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有无脉管浸润、淋巴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91-1492
目的探讨青年宫颈癌和中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青年宫颈癌患者(30例),B组为中老年宫颈癌患者(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的接触性出血及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3.33%、80.00%,显著高于B组的22.00%、14.00%(P<0.05);A组的不规则阴道出血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B组的58.00%(P<0.05);两组的腰部酸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病理非鳞癌发生率为63.33%,显著高于B组的40.00%(P<0.05)。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接触性出血及月经紊乱、白带异常为主,且非鳞癌的发生率较高。与中老年宫颈癌相比,青年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有下降趋势,但是并不成为主要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和筛查的必要性及方法。方法:对450例绝经后宫颈癌与同期未绝经宫颈癌1 0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组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及白带异常为主要首发症状(69.11%),两者间淋巴转移率、宫颈深肌层浸润与脉管瘤栓形成、宫颈明显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类型均以鳞癌为主,组织学分级均以中分化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宫颈癌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就诊迟,以中晚期的浸润癌为多见,脉管转移率高,绝经后宫颈癌筛查是必要的;定期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必要时行颈管搔刮,甚至行宫颈环形电切术。  相似文献   

4.
年轻妇女宫颈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34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宫颈癌患者25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35岁以下宫颈癌的比例高达11.8%,研究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组织学分级中低分化比例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均与年龄无关,年轻宫颈癌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患者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5.
牟春艳 《中国保健》2008,16(5):150-151
目的探讨我院收治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年龄≤35岁的50例宫颈癌患者(年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同时期>35岁宫颈癌患者(中老年组)5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年轻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分期上,年轻组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占80%,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但年轻组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5年存活率,≤Ⅱa期患者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b期患者年轻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年轻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Ⅱa期)所占比例高,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宫颈癌的危险信号,在年轻宫颈癌的诊断上,应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尤其应使用特异性较高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振华  王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90-2193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7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44.44%)和阴道不规则流血(25.93%),15例宫颈原位癌中8例行宫颈锥切术,6例行子宫全切术(1例经阴),1例行扩大子宫全切术,有8例宫颈癌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其中1例行双侧卵巢移位术,7例行右侧卵巢移位术,术后无1例发生卵巢转移。结论: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必须引起广大妇女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加重病情,对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时须注意保留卵巢功能或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40岁以下妇女浸润性宫颈癌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李双  吴黎  万艳  奚玲  卢运萍  马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53-2355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浸润性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40岁以下年轻浸润性宫颈癌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并以同期治疗的41~73岁宫颈癌患者149例作为对照研究(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40岁以下宫颈癌的比例高达38·68%,研究组初婚年龄、孕次、产次均较低(P<0·01)。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1),肿瘤类型以外生型为主(69·1%)。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Ⅰa~Ⅱa期共占76·5%(P<0·01)。研究组94例中予以手术治疗75例,7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1),74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率为18·92%,以闭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结论:宫颈癌有低年龄化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宫颈癌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分析对象,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年龄小于40岁的49例患者定为青年组,将年龄大于40岁的49例患者定为中老年组,通过检查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宫颈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糜烂或溃疡、白带异常、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及尿频尿急等临床特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同时青年组患者宫颈腺癌、局部淋巴节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病理特征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对比不具备可比性(P0.05)。结论:宫颈癌青年患者临床特征比较明显,且局部淋巴转移率较高,同时不同年龄段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均比较高,所以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要加强对青年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的检查判断,从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方法:2001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共收治宫颈癌患者587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年龄22~65岁。以其中≤35岁者67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同期35岁的宫颈癌患者1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分期、宫颈形态、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次性交20岁、避孕药使用史、原位癌及Ⅰ期的比率明显增高,HPV感染史及Ⅱ期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宫颈形态、病理分型及组织学分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接触性阴道出血的比率明显提高,阴道不规则出血及白带增多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年轻人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的力度,采取积极合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早诊断、早治疗对年轻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小艳 《现代保健》2011,(23):141-142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年龄大于36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方式、孕产史、临床表现、妇科体检、病理类型、生存期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下列特点:首次性生活年龄小、性伴侣数多;孕产史多;首发症状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体检多表现为宫颈糜烂;病理类型非鳞癌比例高;预后差(P〈005).结论 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高妇产科医生年轻宫颈癌知识水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和人性化原则,尽量保留生育和女性内分泌功能,同时应强调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268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①炎症因素185例(69.0%),其中中老年阴道炎有174例(64.9%)、子宫内膜炎有11例(4.1%);②癌症因素48例(17.9%)、其中子宫内膜癌有27例(10.1%)、宫颈癌有21例(7.8%);③功能性子宫出血有33例(12.3%);④其它(阴道裂伤)有2例(0.8%),以炎症因素所占比例最高,与其它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以癌症因素的总有效率最低,与其它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由于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以中老年阴道炎引起的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12.
蔡旺  张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58-2460
目的探讨62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入选2007年2月~2009年8月在某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62例年轻妇女患者,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62例患者中,46例表现为接触性阴道流血,占74.2%;白带异常者6例,占9.7%;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者7例,占11.3%;无明显症状、常规体检发现者3例,占4.8%。62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中,病理类型为鳞癌者48例,占77.4%;表现为腺癌者10例,占16.1%;腺鳞癌者3例,占4.8%;其他类型者1例,占1.7%。分析发现,62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为100%,其中HPV16阳性者46例,占74.2%;HPV18阳性者16例,占25.8%。术后随访6~36平均(23.4±6.2)个月,5例(8.1%)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经化疗或放疗治疗后,患者出现好转,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2年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健在患者对目前的生活质量均较满意。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接触性阴道流血,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长春地区148例宫颈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  岳瑛  朱继红  张春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74-4876
目的:探讨近年来长春地区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2005年8月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长春地区148例宫颈癌病例。结果:发病高峰在35~39岁,平均45岁。≤35岁组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为68%,≥46岁组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发生率为37%。ⅡA期所占比例最大为43%。82%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年轻患者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老年患者以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应做到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3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35岁宫颈癌病例数占全部同期住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总人数的比例高达16.7%,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55.6%的年轻患者为Ⅰ期,在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方面与中老年组无差别。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无预后不良的病理特征。宫颈细胞学检查应作为妇科的1项常规检查,以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8月~2008年9月雅安市人民医院的年轻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轻宫颈癌中宫颈腺癌及其它非鳞癌总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同期中老年宫颈癌中非鳞癌所占比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亦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应更好地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预后估计,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年轻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128例35岁以上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Ⅰ期发病率为60.94%,高于对照组患者(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8,P0.05)。观察组病理类型为腺癌者占15.63%,高于对照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8,P0.05)。观察组外生型宫颈癌占56.25%,高于对照组(3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淋巴结转移者占29.69%,高于对照组(15.63%)。观察组结婚年龄≤20岁比例、吸烟比例及口服避孕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5岁以上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相比,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病理学特征上主要表现为临床分期较早、腺癌所占比例较高、病灶类型以外生型为主、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年轻女性宫颈癌发病可能与结婚过早、吸烟及口服避孕药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杨莉 《药物与人》2014,(6):140-140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年轻妇士子宫内膜癌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孕和阴道不规则出血。肿瘤组织呈不同程度地侵犯肌层。12例均为腺癌,3例为腺鳞癌。结论:对于月经不调或者不孕的年轻妇女使用分段诊断性刮宫活检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苗族与汉族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为黔南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12月黔南地区的宫颈癌患者89例,按民族分为苗族组(48例)和汉族组(41例),比较两民族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苗族组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病例数、病程发生时间、年龄、产次、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HPV感染病例数、5年生存状况、中位生存期及2年内复发病例与汉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次、病理类型、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为5年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民族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对民族特性的了解,强调早期和个体化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60例年轻宫颈癌患者(年轻组)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和研究,选择同期35岁以上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依照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等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结果 对照组Ⅰ B期+ⅡA期和≥ⅡB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30/37)和52.17%(12/23),均明显高于年轻组的72.22%(26/36)和37.50%(9/24)(P<0.05),年轻组Ⅰ B期+ⅡA期和≥ⅡB期患者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30.56%(11/36)和41.67%(10/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1%(5/37)和21.74%(5/23)(P<0.05).结论 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应引起关注,应对年轻妇女加强教育,定期行宫颈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并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年轻(≤35岁)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57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分别纳入≤35岁组(n=82)及>35岁组(n=7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宫颈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宫颈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对≤35岁组患者随访5年,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16项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癌家族史,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35岁组宫颈癌患者初次性生活年龄[(21.1±2.6)岁]小于>35岁组[(22.9±2.1)岁];HPV感染率,接触性出血、腺癌、肿瘤宫旁转移及脉管浸润发生率(92.7%、78.0%、19.5%、56.1%、37.8%)均高于>35岁组(77.3%、45.3%、6.7%、36.0%、21.3%),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45,χ2=7.381、17.775、5.888、6.360、5.067;均为P<0.05)。②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肿瘤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癌家族史共计13项因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1、4.032、2.699、2.746,χ2=11.721、15.571、8.313、4.877、9.015、13.577、4.911、3.855、9.526,均为P<0.05)。③对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13项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OR=6.214, 95%CI: 1.214~19.154, P<0.05),肿瘤病理分级(OR=10.547, 95%CI: 2.017~23.574, P<0.05),宫颈间质浸润深度(OR=3.019, 95%CI: 1.011~9.116, P<0.05),淋巴结转移(OR=2.214, 95%CI: 1.215~8.067, P<0.05),肿瘤宫旁转移(OR=1.368, 95%CI: 1.084~7.008, P<0.05),肿瘤脉管浸润(OR=2.007, 95%CI: 1.006~11.068, P<0.05),治疗方式(OR=1.097, 95%CI: 1.068~9.106, P<0.05)及肿瘤复发(OR=9.164, 95%CI: 2.167~35.168, P<0.05),均为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年轻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较高。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早期对宫颈癌进行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以减少宫颈癌年轻患者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