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远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0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 T2DM 患者531例,回顾统计病历资料,根据初诊有无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为强化组(273例)和非强化组(258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进行回访,检测相关临床指标,并采用 B 超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计算粥样斑块检出率。结果①初诊时两组年龄、男性比例、病程、血压、体量指数( BMI)、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 FPG)、颈动脉 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强化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非强化组(P ﹤0.05)。②回访时两组年龄、男性比例、病程、血压、BMI、TC、TG、HDL-C、LDL-C、FPG、HbA1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强化组颈动脉 IMT 值、斑块检出率均低于非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颈动脉 IMT 与年龄、HbA1c、LDL-C 呈显著正相关(r =0.092、0.235、0.295,P ﹤0.05、P ﹤0.01)。结论初诊 T2DM 患者早期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降低远期颈动脉 IMT,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标,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患者165例,分为对照组、NAFLD组、T2DM组、T2DM合并NAFLD组,测量各组生化指标、彩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稳态模型法评估基础状态胰岛素抵抗.结果 ①各组在性别、年龄、血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AFLD组TG、TC、LDL-C较对照组及T2DM组升高(P<0.05).③T2DM组FBG、HbA1C、HOMA-IR、较对照组和NAFLD组升高(P<0.05).④T2DM组和NAFLD组HOMA-IR、TC、TG、LDL、BMI和IMT较对照组升高(P<0.05).⑤T2DM合并NAFLD组的FBG、TC、TG、LDL-C、HOMA-IR、BMI和IMT较其他三组升高(P<0.05).结论 T2DM、NAFLD与血脂异常、肥胖密切相关,T2DM合并NAFLD时糖脂代谢紊乱更为明显.T2DM合并NAFLD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明显增高,可作为此类人群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浆脂蛋白之间的关系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3例糖耐量正常者(NGT组)、57例DM患者(DM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血脂(TC、TG、HDL-C、LDL-C)测定分析。结论 DM组HbA1c、FPG、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NGT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蛋白及血脂各检测项目与DM发生发展均有相关性,其联合监测在对于DM的诊断和动态治疗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选择T2DM并发MCI患者54例(MCI组)和无MCI的T2DM患者66例(NC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声探查颈动脉双侧内膜中层厚度(IMT),其中IMT较大一侧的数值定义为最大IMT值。采用成组t检验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CI组患者FPG、HbA1c、C肽水平、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痛程、SBP、最大IMT值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DBP、TG、TC、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最大IMT、SBP、FPG、HbA1c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C肽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353,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大IMT(B=-2.878,P=0.001)、HbA1c(B=-0.410,P=0.001)、C肽水平(B=1.281,P=0.001)是MoCA量表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FPG、HbA1c、C肽水平、SBP、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最大IMT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1例内科住院患者,其中T2DM组患者226例作为试验组,非T2DM组患者2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2组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颈动脉斑块厚度Crouse积分有无差异性,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患者BMI值、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IMT值、斑块厚度Crouse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3种等位基因(ε2、ε3、ε4)中,T2DM组ε4等位基因频率(10.8%)显著高于对照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ε3等位基因频率(81.2%)显著低于对照组(91.9%)(P<0.05);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3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ε4组基因型总胆固醇(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ε3组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尤其伴有2型糖尿病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05例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IMT将其分为3组:A组:IMT正常组(IMT〈0.9mm)、B组:IMT增厚组(1.0mm-1.2mm)、C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mm或者有斑块形成),比较三组人群临床特点差异,并对其中129例伴有2糖尿病患者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A组,同时SBP,BMI,FBG和TG水平亦明显增高于A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FBG(95%CI:1.03-1.98,OR=1.23,P=0.04)和尿酸水平(95%CI:1.01-2.68,OR=1.57,P=0.02)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明显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心脑血管高危因素患病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FBG和尿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T2DM,依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T2DM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30例及单纯T2DM组(T2DM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血糖监测,同时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应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IMT,以IMT=0.9mm为切点,将DMCI组分为IMT正常组(IMT〈0.9mm)与IMT增厚组(IMT≥0.9mm)。比较DMCI组与T2DM组以及1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之间的血糖波动及血脂、HbA1c、血压水平,并将上述指标与IM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DMCI组与T2DM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IMT、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MCI组中IMT正常13例,IMT增厚17例,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MAGE、收缩压(SBP)、LDL、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相关性分析:MAGE、SBP、LDL与IMT显著相关(r=0.912、r=0.851、r=0.850,P〈0.01),以IMT为因变量,MAGE、血脂、HbA1c、血压、病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GE、LDL、SBP进入最终方程。结论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升高,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在高效降糖的同时应平稳降糖,以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丽萍  高良  王红珍 《河北医药》2010,32(16):2151-2153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99例IGT患者作为IGI组,并选择糖耐量正常(NGT)的136例作为NGT组,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2组IMT。并按IMT是否增厚将IGT组分为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对2组年龄、血压、血糖、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IGT组的IMT厚度明显高于NGT组(P〈0.01)。IMT增厚组的年龄、餐后2h血糖(2hPG)、LDL-C都高于IMT正常组(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IGT患者年龄、2hPG、LDL均与颈动脉IMT厚度相关(P〈0.05或〈0.01))。结论年龄、餐后血糖和LDL-C是IGT低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因素。方法 69例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67例单纯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的血清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B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指数(PI)等,分析影响颈动脉IMT的因素。结果 2组血清学指标、MBP及颈动脉IMT、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和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BP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较无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颈动脉IMT与年龄、FBG、MBP、LDL-C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有利于减轻大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尿酸(UA)、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80例高血压患者测定血脂、尿酸,超声心动图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酸与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 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血尿酸明显的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尿酸水平较IMT增厚组也明显的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LDL-C较IMT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在无颈动脉斑块组中,多元线性回归显示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IMT独立相关.结论 UA、TG、LDL-C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2例由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且合并T2DM住院患者(A组),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评分;选择同期住院的48例不合并冠心病的T2DM患者为对照组(B组)。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γ-谷氨酰转肽酶(GGT),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组BMI、FPG、HbA1c、TC、TG、LDL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MI、FPG、HbA1c、TC、LDL、GGT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02、r=0.660、r=0.614、r=0.508、r=0.347、r=0.808,P〈0.05),HDL与Gensini评分旱显著负相关(r=-0.371,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GT、LDL—C、BMI、FPG是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降低体重、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是T2DM心血管病变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GGT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及T2DM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颈动脉超声内-中膜厚度(IMT),探讨IGR患者铁代谢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将IGR患者按颈动脉血管病变性质分为:颈动脉正常组[A组IMT≤0.9mm,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3.78±8.32)岁];颈动脉斑块形成组[B组IMT≥1.3mm,或有斑块形成,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0.28±8.8)岁];以糖耐量正常且IMT≤0.9mm的40例正常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用ELLSA方法检测各组SF水平,常规方法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C组相比,IGR组SF水平升高(P<0.05),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的IGR组相比,颈动脉增厚组SF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与BMI、FPG、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SF与IMT、收缩压呈正相关;在IGR患者中,颈动脉厚度与年龄、SF、HOMA-IR、LDL-C、UA相关。结论:SF水平升高是IGR及其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SF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I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MS组IMT、I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IR、SBP、DBP、WC、WHR、BMI、BF%、FPG、T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腰围、IR、血糖是影响IMT的独立因素;IMT、舒张压、HDL-C是影响IR的独立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IMT与IR、收缩压、腰围、血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耐量异常(IGT)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IGT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入IGT组(A组),同时选取60例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人群归入NGT组(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胰岛素(FINS)、一氧化氮(NO)、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D%)。结果A组的WHR与BMI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TC及HDL_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两组的2hPG、TG、LDL-C、hs—CRP、FINS、NO、HOMA—IR、IM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与HOMA—IR、WHR呈正相关,与D%呈负相关(P〈0.05);WHR、HOMA—IR为导致早期AS发生的危险因素,D%为早期AS的保护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肥胖为中老年IGT患者出现AS症状的危险因素,D%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岩  王丽红  焦丽娜 《河北医药》2014,(19):2885-2887
目的:评价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对颈动脉的检测价值,并同时评价V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T2DM患者应用VET,显示正常及病变血管,并与正常对照组及传统的超声技术对比。结果 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应用VET不仅提高了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管壁、内膜的显示,还可清晰显示斑块的轮廓、大小及范围情况。与传统的超声技术相比,可明显提高斑块的显示率( P <0.05)。结论 VET可提高血管的显示能力及显示灵敏度,能更清晰地显示血管腔及管壁结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T2DM6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及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A组)30例、有病变组(B组)35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血糖标准差(SDBG),并测定IMT,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①B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HbAIc、SDBG、MAGE、LAGE、MPPGE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IMT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强,血糖波动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