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建忠 《广州医药》2005,36(4):28-30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出2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25例同期进行的采取外侧入路及20例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月(4个月~2年3个月),微创后外侧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外侧切口及后外侧切口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具有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的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和传统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研究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入两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2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2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术后骨折、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其他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至11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小切口组病例在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在术中术后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在术后早期阶段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但在后期的随访中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7位患者18例髋关节进行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仰卧位,自大转子上2 cm为顶向前下切口,纵行切开髂胫束和臀中肌前部着点,由髋关节囊前方分离至髋臼前外缘.不脱位,经股骨颈截骨和取头,处理髋臼植入假体.患髋内收外旋股骨颈基底脱出切口外,股骨扩髓后植入假体.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10.5±2.1)cm.切口长短与体重正相关,髋臼病理改变和翻修者更长.手术时间平均为(101.7±14.6)min,术中出血量110~600ml,平均(302.2±77.3)ml;双侧髋关节置换1例.术后2~5 d患髋均可负重行走.随访7~2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术前44;术后6个月85.假体位置理想.无并发症.结论:经低位的前外侧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特殊的髋关节拉钩和牵开技术.有创伤小、不损伤臀上神经、假体位置理想、术中可以处理较复杂病理改变、准确测量两侧下肢体长度、术后外展肌有力、早期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改良的髋外侧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健侧卧位,从髂前上棘外下4cm通过大转子外侧,转向股骨上段外侧,长约15cm。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分离,在大转子部骨膜下剥离臀中、小肌,显露小转子及股骨颈基底部。牵开臀小肌即可显露髋关节囊,将其十字形切开,撬开股骨头,用板状拉钩置于股骨颈前后侧,即可使股骨头颈及粗隆部充分显露,完成 股骨颈截骨、扩髓吸置入股骨假体。髋臼侧手术的完成是将股部伸直,于髋臼前后缘用髋臼拉钩牵开,即可完成去除臼唇、白软骨及固定臼杯等操作。结果:1年以上随访者,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85.1%,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良率80.0%,未发生与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改良髋外侧切口术中出血少,显露快,手术创伤小,适用于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唏  夏志宏 《安徽医学》2010,31(11):1336-1338
目的探讨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微创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开展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应用小切口技术,从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保留后方关节囊与肌肉完整性,两步法进行股骨颈截骨,合理使用特殊体位及器械安置髋臼及股骨假体。结果 28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手术切口平均长度9.5cm;术中平均出血量240ml,术后平均引流量90ml;术中1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发现髋臼前缘缺损。下地活动时间平均7d,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值从术前46.2提高为88分。结论 Hardinge入路应用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1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后外侧组(38例)和前外侧组(43例).后外侧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组采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1 d、术后1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2组(n=23),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改良Harding入路治疗,分析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摄X片,比较2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及下地时间和外展肌肌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X片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下地时间平均为(3.4±0.8)d,对照组为(6.9±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外展肌肌力(Ⅴ级)显著高于对照组(Ⅳ级)(P<0.05).结论 外侧小切口改良Harding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安装合适的假体位置,并提高术后外展肌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后侧小切口人路,行全髋关节置换27例27髋.结果:手术均在术前设计切口下顺利进行,术后患者随访1-5年,平均2.5年,临床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观察组(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8例,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平均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2个月2组间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的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股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优势.方法 采用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46例.结果146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16±3.2)个月.无关节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假体周围骨折2例,死于其它疾病5例.Harris评分:优115例,良19例,可3例,差9例,优良率91.78%.结论 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外展肌功能不受影响等优点,而且降低了病死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我们认为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是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是现阶段最为理想的入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周伦  张云飞  滕学仁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5):599-600,638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7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康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假体位置良好,无感染、脱位、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7~11cm,平均9cm;手术时间60~105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170~560ml,平均285ml;术后24h引流量140~360ml,平均190ml;Harris标准评价结果:优65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达95.9%。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张凯诚 《吉林医学》2011,(30):6451-645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27例33髋。其中男16例20髋,女11例13髋。手术切口全长约7~10 cm,根据需要适当延长切口。结果:手术均在术前设计切口下顺利进行,术中无需对周围组织过分牵拉;所有患者获得随访8个月~3年,平均1.7年,临床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术前准备充分、熟悉解剖入路的前提下,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组织损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于我院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28例和观察组(改良后外侧小切口组)32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及入路问题.方法对2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后倾前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良好.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后倾前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痛苦少、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随访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218例患者,其中直接外侧入路110例和后外侧入路108例,予以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术后3月检测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量及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月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后外侧入路组术后3月内脱位发生率高于直接外侧入路,两组术后3月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及Harris评分相仿。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选择后外侧入路时,应尽量对外旋肌群进行修复,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外侧两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益都中心医院在2005年2月~2010年6月采用此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的37例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前外侧入路组19例,后外侧入路组18例,均为单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记录每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条件允许情况下首先选择前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前外侧入路组和传统入路组。传统入路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前外侧入路组采取前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下蹲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前外侧入路组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入路组(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下蹲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传统入路组(P0.05)。结论 前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确切,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总结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要点,探讨选择小切口优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35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行单纯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问6~24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外侧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随着微创理论的完善和更新,小切口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成为骨科手术中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殷鹏  侯春风  刘雪莲  焦兆德 《医学综述》2012,18(16):2726-2727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改良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0.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董红  郭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02-150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4髋,手术切口平均9.5cm,平均手术时间为97min,术中平均出血375ml,术后24h引流量260ml,术后12月Harri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