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及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7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在0.17至0.36之间,P〈0.01);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r=-0.20,r=-0.26,P〈0.01)。②社会支持对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β=0.52,β=0.71);③心理控制源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β=0.64),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通过心理控制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某高校400名毕业生为被试,研究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结果 ①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②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的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③通过调查,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寻求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情感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警察的心理控制源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市112名干警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HE)的调查。结果干警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人际敏感外,均高于国内常模,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心理控制源与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关系,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警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关系敏感与主观社会支持(r=-0.202,P〈0.05)、社会支持总分(r=-0.215,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r=0.255,P〈0.01)及机遇(r=0.254,P〈0.01)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和社会支持总分能直接预测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β值分别为0.227,P〈0.001;-0.180,P〈0.05);社会支持完全以心理控制源为中介作用于人际关系敏感。结论社会支持通过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影响人际关系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羞耻倾向的影响,以及羞耻倾向与自尊、社会和自我倾向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名大学本科学生施测了羞耻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SOAM)、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IOAM)、自尊量表(SES)和社会反应量表(I-E)(测查心理控制源倾向)。结果:羞耻倾向与自尊水平有显著负相关(r=-0.3562,P<0.001);与心理控制源倾向有显著正相关(r=0.1736,P<0.05);而羞耻倾向与两种成就动机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羞耻倾向有明显影响;羞耻倾向与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倾向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求助能力培养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ATSPPH)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态度有待改善;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更积极(t=2.1541,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有差异,其中女生求助态度比男生积极(t=-5.251,P<0.001),而大二学生的求助态度最低(F=3.501,P<0.001);③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与其所获得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06,P<0.001);④社会支持对心理求助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性(F=33.615,P<0.001).结论 社会支持水平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即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求助态度越积极.  相似文献   

7.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探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在社会支持3个维度上评分较低,与其他院校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文科与理科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SCL-90大部分因子分与社会支持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内控-外控心理控制源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合肥市859名不同类别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21.1%,中度症状检出率为6.2%,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0.7%。抑郁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及其3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相关不显著(r=0.055,0.019)。自尊、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可解释抑郁26.9%的变异量。结论大学生抑郁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羞耻倾向的影响,以及羞耻倾向与自尊、社会和自我倾向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名大学本科学是了羞耻量表、父母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向成就动机量表(SOAM)、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IOAM)自尊量表(SES)和社会反应量表(I-E)(测量心理控制源倾向)。结果:羞耻倾向与自尊水平有显著负相关(r=-0.3562,P〈0.001);与心理 控制源倾向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心理暴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7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大学生心理暴力和心理健康各因子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被试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②大学生心理暴力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r=0.117~0.491,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心理暴力对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回归效应均达到显著(β=0.166~0.485,P〈0.01),是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指标。结论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15所高校的779名大学生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Skills and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ESCQ)和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anual for Mental Health Pattern,MHP)进行测试。结果 1不同个人背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2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和躯体性应激呈负相关(P〈0.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01);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情绪智力,家庭经济状况,性别,是否参加志愿活动等;其中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结论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新乡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1039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整班调查。结果①领悟社会支持在抑郁上的主效应非常显著(r=-0.219,P<0.001);领悟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抑郁情绪(t=-4.290,P<0.001)比领悟社会支持不良大学生(t=-5.278,P<0.001)的抑郁情绪显著少;②新乡市大学生总的抑郁情绪检出率为83.8%;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抑郁情绪(t=2.158,P<0.05),社会支持(t=-4.274,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③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抑郁情绪无显著差异(t=-1.414,P>0.05),而社会支持状况有显著差异(t=-2.388,P<0.05);④家庭内的领悟社会支持较家庭外的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更为重要。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作为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抑郁者的不良情绪体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和王才康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州地区3所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做调查。结果①有效问卷932份,能较好利用社会支持的人数为494人(53.00%);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数为436人(46.78%)。两者比率都接近中等水平。两者得分均值低于中国的常模水平;②不同分类亚群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城镇生、学过心理知识的学生比男生、农村生、未学过心理知识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多(性别t=-5.986,P<0.001;生源地t=-2.176,P=<0.05;心理知识t=5.488,P<0.001);学过心理知识、年长生比无学过心理知识、年幼生自我效能感高(心理知识t=3.957,P=0.007;年龄t=-2.038,P<0.001);③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230,P<0.001)。结论①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②得到的社会支持与性别、生源地、心理知识有关;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知识、年龄有关;③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安顺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27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朋友支持相关较高,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80后和90后贫困大学生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20,-2.50,2.40,-2.2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朋友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结论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关联.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感恩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感恩问卷(GQ-6)的中文修订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湖北省某高校162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感恩倾向较为强烈;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65,P<0.01);感恩与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均显著正相关(r=0.35,0.41,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r=0.41,P<0.05);其它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感恩的预测力达到了显著水平(β=0.294,0.231,P<0.01)。结论大学生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其中其它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感恩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100名机构孤残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所有因子得分均低;②与在校大学生比,社交退缩因子差异极显著(P<0.001),强迫和冲动因子差异显著(P<0.05;P<0.05;P<0.01);③严重心理问题检出情况:躯体化检出率为6.6%,社交退缩为5.5%,精神病倾向为4.4%,焦虑、抑郁、性心理障碍、依赖均为3.3%,自卑、社交攻击、强迫均为2.2%,偏执为1.1%;④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性别差异均不显著。结论与全国常模比,孤残大学生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在校大学生比,存在着社交退缩、强迫、冲动等问题;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州地区3所医科大学在校93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张林等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肖水源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张建新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①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77,-0.366;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269,P<0.05);②心理压力中的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经济压力因子与社会支持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2.735,-7.941,-3.014,1.948;P<0.05或P<0.01);心理压力中的学习、父母期望、理想前途因子与自我效能感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 =-4.644,-4.098,2.135;P<0.05或P<0.01);③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中的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父母期望因子以及自我效能感之间有中介作用(c'/b=-0.389,-0.302,-0.390;P<0.01).结论 可通过提高医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7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5个因子上,女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男生(t=-2.146,P<0.05);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r=0.258,P<0.01)。结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是问题检出率仍不乐观,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同时考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358名滇西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症状存在显著负相关(r=-0.448,P0.01),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t=0.141,P0.05),但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β=-0.055,P0.01)显著;并且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值(β=-0.353,P0.001)大于由社会支持中介的间接效应值(β=-0.055,P0.01)。结论以增强成就动机水平为主,提升社会支持程度为辅,可能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