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血症-脂肪肝建立大鼠IR模型,观察荔枝核皂苷、罗格列酮、格列齐特对模型大鼠给药2h后空腹血清血糖(FS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荔枝核皂苷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FSG、TC、TG、胰岛素含量及TNF -α浓度(P<0. 05或P<0 .01) ,并能显著提高HDL -C含量(P<0 .05)及ISI(P<0 .05)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结论:荔枝核皂苷能调整高脂血症-脂肪肝所致的糖脂代谢障碍,改善模型大鼠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拮抗其IR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罗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及格列齐特对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 ,并将其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格列齐特组 ,观察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对其糖耐量减退、血清血糖血脂、TNF α、Fins含量、肝细胞TG含量、脂质过氧化和肝肾功能等的影响。结果 :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均有可能改善高脂血症致胰岛素抵抗模型病鼠的IGT状态 ,给药 2h后不同程度地降低病鼠FSG及TNF α浓度 (P <0 .0 5 ) ,显著降低病鼠肝组织中TG含量 (P <0 .0 1) ,明显抑制MDA产生 (P <0 .0 1)及增强GSH贮量作用 (P <0 .0 1)。罗格列酮还可降低病鼠高胰岛素水平及Fins浓度 (P <0 .0 1) ,明显降低病鼠BUN和Cr含量 (P <0 .0 5 ) ,提高ISI(P <0 .0 1)及增强SOD活性 (P <0 .0 5 )。结论 :罗格列酮能改善高脂饲养引发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荔枝核皂苷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的降血糖调血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对高脂血症 脂肪肝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血症 脂肪肝大鼠模型 ,观察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格列齐特对病鼠空腹血糖 (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后 2h血糖 (2hBG)以及给药后 2h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及镜检肝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 脂肪肝致胰岛素抵抗 (IR)模型大鼠的IGT ,降低OGTT后 2hBG和FSG(P <0 .0 5 ) ;并能显著降低病鼠TC、TG、LDL C含量(P <0 .0 5~ 0 .0 1) ,显著提高HDL C含量 (P <0 .0 5 ) ;降低病鼠ALT、AST活性和BUN、Cr含量 (P<0 .0 5 ) ,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 (P <0 .0 1)。结论 :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调整高脂血症 脂肪肝所致的糖脂代谢障碍 ,并具有改善病鼠肝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大鼠(MS—T2DM)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25~30mg/(kg·d),每日1次,并加饲高热量饮食(富含脂肪和蔗糖)42d,造成糖耐量减退、胰岛素抵抗(IR)的MS—T2DM大鼠模型;葛根素0.3g/kg、0.15g/kg或二甲双胍0.25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28d;测病鼠血糖、血脂、胰岛素(Fins)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葛根素和二甲双胍均能显著降低病鼠Fins和IRI,而提高ISI(P〈0.01),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OGTr-2hPG)水平,以及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GHb)、果糖胺(FRA)含量(P〈0.01),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P〈0.01),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结论葛根素对MS—T2DM大鼠能产生二甲双胍样的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降糖和调节血脂等效应,并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致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 (DX)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X诱导制作IR大鼠模型 ,观察荔枝核皂苷对模型鼠给药2h后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 )、皮质醇 (Cortisol)、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荔枝核皂苷能显著降低模型鼠FSG、TC、TG含量 ,显著提高ISI值 (P<0 05或P<0 01)。结论 :荔枝核皂苷可改善DX所致糖、脂代谢障碍 ,降低模型鼠中血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 ,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对地塞米松(DX)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DX诱导IR大鼠模型,观察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对病鼠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BG)以及给药后2h空腹血清血糖(FS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荔枝核皂苷改善DX致IR模型大鼠的IGT,降低OGTT后2h期BG和FSG(P<0.05);并能显著降低病鼠TC、TG、LDL-C含量(P<0.05-0.01),显著提高HDL-C含量(P<0.05);抑制AST、ALT活性(P<0.05),降低AST/ALT;加强SOD活性和降低MDA的含量(P<0.01),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荔枝核皂苷对DX致IR大鼠有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肝功能等的作用,显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单用胰岛素、体质指数(BMI)≥25、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罗格列酮)组32例,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罗格列酮4mg/d口服,并根据血糖水平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组30例,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r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BMI、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4、8、12周时,2组血糖、HBA,C均下降;4周时,2组胰岛素用量均增加;8周时,2组BMI增加、TG下降,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8周时,(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减少,而胰岛素组用量继续增加,治疗12周时,2组TC、TG下降,(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减少、A/C、2hCP下降,I-IDL-C升高,组间同期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罗格列酮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一系列异常,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志龙  李莉君 《中南药学》2008,6(4):488-490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升高脂联素水平,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38例T2DM合并NAFLD患者进行血脂、血糖、血压、空腹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Fins、2hlns)的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并与34例非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作比较。结果脂肪肝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2hlns、HOMA.IR、BMI、WHR、ALT、γ-谷氨酰转肽酶、尿酸、舒张压的平均水平均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较未并发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IR、脂质代谢异常及肥胖,提示IR在脂肪肝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AFLD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ip)小剂量链脲霉素(25-30mg?kg-17d-1,qd×1d),并加饲高热量饮食(富含脂肪和蔗糖)42d,造成糖耐量减退(IGT)、IR的T2DM大鼠模型;灌胃给药(ig)葛根素0.3g?kg-1、0.15g?kg-1或二甲双胍0.25g?kg- 1,qd×28d;测病鼠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2hBG)以及空腹血清血糖(FSG)、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GHb)、果糖胺(FRA)、丙二醛(MDA)和胰岛素(FIns)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葛根素和二甲双胍均能显著降低病鼠Fins和IRI,而提高ISI(P<0.01),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FBG和OGTT。后2hBG,以及TC,LDL-C,HDL-C,TG和FFA含量(P<0.01),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P<0.01),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结论葛根素对T2DM大鼠能产生二甲双胍样的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降糖和降血脂等效应,并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类似物以胰岛素泵为输入载体时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34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诺和锐治疗组及诺和灵对照组各17例,均为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胰岛素抵抗患者.根据毛细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血糖达标后每日药量及达标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达标后每日药量及达标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泵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明显优于胰岛素泵诺和灵.  相似文献   

12.
猪胰岛素与重组人胰岛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鉴别猪胰岛素与重组人胰岛素。方法采用C8、C1 8及常规孔径 (6~ 1 0nm)与大孔径 (30nm)色谱柱用梯度洗脱和等度洗脱对猪胰岛素与重组人胰岛素的分离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用梯度洗脱代替英国药典中的洗脱体系能达到相同的分离效果。结论用常规C1 8柱通过梯度洗脱可分离猪胰岛素与重组人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由新一代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组成的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复方制剂,可以每天使用一或两次,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需求,与目前的胰岛素制剂相比具有较低的低血糖风险。综述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及基础胰岛素方案比较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硫辛酸修饰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与125I-胰岛素对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竞争结合,比较硫辛酰胰岛素(B29LA-ins)和天然猪胰岛素的受体结合能力。结果B29LA-ins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为天然猪胰岛素的4.8倍。结论硫辛酸对LysB29的修饰提高了胰岛素的受体结合能力,这可能是促使其体内作用时间延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正规人胰岛素(RHI)相比起效快,常规胰岛素含有引起分子间聚合的氨基酸,通过改变或删除A和B链上部分氨基酸,去除引起聚合的因素,达到形成单体胰岛素的目的,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且耐受性良好,这样可以消除使用常规胰岛素所引起的并发症,比如:眼病、腿病等。本文综述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全世界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高,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长效基础型胰岛素类似物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其中甘精胰岛素(IGla)、地特胰岛素(IDet)以及德谷胰岛素(IDeg)是临床上常用的3种基础型胰岛素,通过改变结构获得了缓慢的吸收和分布,以及相对较长的作用时间,更符合人体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模式。对这3种胰岛素制剂在分子结构以及长效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和药效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受体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儿糖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血糖仪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9例甲亢患儿餐前、餐后60分钟、120分钟血糖和餐前、餐后60分钟胰岛素、C肽、胰高糖素、皮质醇及T3、T4、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其中10例糖耐量减低为甲亢1组,另19例糖耐量正常为甲亢2组),并与2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对其中的14例甲亢患儿餐前、餐后60分钟进行了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检测,以7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29例甲亢患儿10例出现糖代谢紊乱,病程大于1年和小于1年糖代谢紊乱发生率为50%和9%(P<0.05)。甲亢1组餐后60分钟胰岛素、胰岛素/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膜高、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数目餐前、餐后自身对照均明显下降(P<0.05);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亲和力餐前、餐后自身对照明显升高(P<0.05)。结论:甲亢儿童存在糖代谢紊乱现象,表现为葡萄糖耐量低减和胰岛素抵抗,其发生与病程有关,病程较长,发生率较高。胰岛素靶细胞受体数目减少及亲和力的改变可能是甲亢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AIMS: Sudden death in young diabetic patient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nocturnal hypoglycaemia perhaps as a result of cardiac dysrhythmias following abnormal cardiac repolarization during hypoglycaemia. It wa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soluble human insulin (HI) and a rapid-acting insulin analogue, insulin aspart (IAsp), on these aspects of cardiac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7 healthy males underwent identical hyperinsulinaemic hypoglycaemic clamps with blood glucose maintained at 5 mm for 30 min and reduced to 2.5 mm after an additional 30 min. Subjects received either HI or IAsp on two different occasions separated by 4-6 weeks. Regular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f two measures of cardiac repolarization, QT dispersion and QTc as well as of counter-regulatory hormones.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lowering effec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IAsp and HI and the clearance rates were similar (HI mean +/- SD 1.24 +/- 0.12 l h(-1) kg(-1), IAsp mean +/- s.d. 1.22 +/- 0.32 l h(-1) kg(-1)). There were similar significant increases b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s in QTc after hypoglycaemia induced by either IAsp or HI (480 +/- 37 ms vs 480 +/- 25 ms; NS). However, QT dispersion during hypoglycaemia was less pronounced with IAsp than with HI (92 +/- 36 ms vs 107 +/- 42 ms; P < 0.05). Plasma adrenalin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similarly after both insulins (initial and final concentration, HI, 0.23 +/- 0.01 to 4.87 +/- 0.48 nm, P < 0.001, IAsp, 0.24 +/- 0.01 to 4.99 +/- 0.48 nm, P < 0.001). Serum potassiu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by a similar amount between the groups (initial and final concentration, HI, 4.18 +/- 0.3 to 4.2 +/- 0.2 mm, P < 0.001, IAsp, 4.2 +/- 0.3 to 4.2 +/- 0.3 mm, P < 0.001). CONCLUSIONS: Soluble human insulin and insulin aspart had similar effects upon hypoglycaemia-induced alterations in cardiac repolarization, presumably because the effects of both regular insulin and insulin aspart on the sympathoadrenal response and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were the same.  相似文献   

19.
郭红  白玲  米尔班 《中国医药》2014,(3):342-344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45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需要强化治疗的患儿.将其完全随机分为2组,CSII组20例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MSII组25例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CSII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4.3±3.0)、(5.9±0.7)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21.6±3.8)、(8.3±0.9)mmol/L;MSII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3.1±2.1)、(6.0±0.8)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9.8±3.0)、(8.9±1.1)mmol/L,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6.0±1.5)d、(49.6±14.9)U/d、(0.6±0.2)次,MSII组分别为(8.1±1.9)d、(57.9±12.2)U/d、(1.1±0.7)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SII 治疗较MSII 可更有效、更便捷地控制高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门冬胰岛素在青少年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型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 岛素注射液在中国青少年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 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常规人胰岛素泵治疗比 较。方法:10例正在使用胰岛素泵的青少年1型糖 尿病病人,年龄(13±s3)a,进行4wk的纳入期(继 续常规人胰岛素治疗)和8wk的治疗期(改用门冬 胰岛素治疗),共12wk的研究,观察治疗前后餐后 2h血糖(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k后,FBG, PBG和HbA1c分别由(9±3)mmol·L-1,(11.6± 2.7)mmol·L-1和(9.1±2.0)%下降至(6± 3)mmol·L-1,(7±3)mmol·L-1和(7.6± 1.2)%。PBG和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 显著和显著意(P<0.01,P<0.05)。治疗过程中 低血糖事件无明显增加。结论:门冬胰岛素能有效 降低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PBG和HbA1c,无明显 不良反应,是目前胰岛素泵治疗中满意的胰岛素类 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