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被动化疗在巩固血吸虫病化疗成效和维持低度流行中的作用。 方法 在鄱阳湖原重疫区饭湖和远羊两村分别实施被动化疗结合健康教育 (策略A)和单纯主动全民化疗 (策略B) ,比较两种策略的效果与成本。 结果  1999和 2 0 0 0年粪检阳性者的受治率 ,策略A分别为 96.15 % (5 0 /5 2 )和 97.0 6% (3 3 /3 4) ,策略B均为 10 0 % (4 0 /4 0 ,2 3 /2 3 )。 2年防治的总费用 ,策略A比策略B分别低 49.0 4%和 5 4.60 %。 结论 策略A具有控制效果好、成本低、易被群众接受等优点 ,可替代策略B作为维持和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云南省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化疗后维持巩固方案。方法 在原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的坝区,经连续人、畜同步化疗后,选择居民感染率降至8%左右的中和行政村。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约1000人。A组3 -60岁人群每年用IHA筛检约600人,阳性者化疗,扩大化疗至400人左右。B组每年用询检法筛检3-60岁人群,确定化疗对象400人左右。每年春秋两季各组在村庄周围及交叉路口周围环境查灭螺1次,化疗25%的牛群,干预措施连续2年。结果 A组居民感染率下降78.00%,儿童感染率下降64.40%,钉螺自然感染率下降16.66%,感染螺平均密度下降60.03%。B组居民感染率下降84.12%,儿童感染率下降78.77%,并且于第2年秋季及效果考核时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用IHA筛检及询检法筛检各化疗50%人群。辅以桂冠周围易感环境灭螺方案匀可作为云南省重疫区连续化疗后的维持巩固措施,而且B方案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1994—1997年在感染率>15%的流行村进行为期4年的吡喹酮隔年普治(A组)和每年普治(B组)对照试验显示,A组人群感染率下降78.23%,耕牛感染率下降63.61%,人群EPG下降79.90%;B组分别下降77.69%、46.40%和92.84%。两组粪检阳性者的B型超声波图像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效果相当,但是A组费用仅为B组的1/2。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高度流行区,用吡喹酮隔年普治1次是一种既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又能低成本长期运作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化疗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效果作出评价,探讨相应的防制策略。方法 在试点区内进行人畜病情、螺情、野粪和哨鼠感染观察及人畜化疗。结果 化疗第2年与化疗前比,居民、渔船民、牛、猪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5.17%、30.18%、62.62%、26.85%,以后各年人畜感染率总是维持在一定水平。开展化疗以来,各试点村新晚期病例已极少见;易感地带钉螺感染率及感染螺密度在化疗第2年显著下降,以后各年存在年间波动;历年来野粪阳性率和哨鼠感染率均呈无规则变化。结论 化疗对控制血吸虫病病情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在化疗初始阶段尤为明显;单纯化疗措施不能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目的。建议加强化疗和健康教育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在枞阳县凤仪乡选择感染率在12%左右的2组人群,分别实施群体化疗方案(A组)和目标化疗方案(B组),对其防治效果及实施成本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结果:连续实施2年,2组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69.37%和56.75%(P>0.05);实施成本分别为14.26元/人均和9.70元/人均;而单位效果成本,第1年B组是A组的1.4倍,第2年A组则是B组的1.8倍。提示在较高感染率水平(12%以上)的人群中宜采用群体化疗方案,而当其感染率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8%以下)时,则应改用目标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实施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策略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居民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26.0%降到1994年的10.7%;感染度(EPG)从1992年的1.92降到1994年的0.55,居民的患病状况,如肝脾肿大、肝纤维化等在化疗后有较大的改善。根据湖区血吸虫病传播规律和不同人群血吸虫病防制效果,本文并提出此类疫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提高重度流行区白族人群化疗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洱源县重度流行疫区选择传播资源基本相同的4个白族自然村,共2000人,以村为单位随机分为A、B2组。进行基线调查,结果表明:A组血防知识及格率为48.20%、化疗覆盖率61.60%、人群感染率16.00%。B组血防知识及格率为54.20%、化疗覆盖率65.40%、人群感染率15.48%。在A组中对不同的目标人群用不同的传播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B组采取一般防治措施。2年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为:A组血防知识及格率93.37%、化疗覆盖率93.35%、人群感染率5.18%。B组血防知识及格率55.83%,化疗覆盖率66.23%,人群感染率10.84%。A组人群感染率较B组下降52.21%,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小细胞肺癌(SCLC)长期生存的影响对外科临床十分重要。方法总结1994年1月。2005年1月手术切除263例SCLC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组(A组,n=111例)和术后化疗组(B组,n=96例)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5年生存率38.25%,B组5年生存46.57%。A组5年生存率Ⅰ期60.15%、Ⅱ期35.70%、Ⅲa期40.16%、Ⅲb期14.29%、Ⅳ期0,5年生存率N0-1和N2组为40,12%和39.22%。B组5年生存率Ⅰ期61.10%、Ⅱ期50.23%、Ⅲa期42.32%、Ⅲb期26.47%、1V期0,5年生存率N0-1和N2组为51.91%和42.69%。结论新辅助化疗病例与术后化疗病例相比预后差:SCLC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化疗模式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不同化疗策略的费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鄱阳湖血吸虫病重疫区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化疗策略,本文通过连续3年的现场研究,对4种化疗策略(全民化疗、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Kato法筛选化疗、McAb-Dot-ELISA法筛选化疗)的费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鄱阳湖血吸虫病重疫区在1次全民化疗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3.1%的情况下,第2年应调整策略,采取筛选法化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重疫区线索化疗费用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重疫区用线索化疗取代全民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感染率15% ̄20%的6个流行村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个村实施以疫水接触史、血吸虫病相关症状为依据,筛选治疗对象的线索化疗;对照组3个村实施世行贷款血防项目规定的全民化疗方案,按统一方法进行效果的考核和费用统计,平行对比两种化疗策略的费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人群感染率、感染率分别下降67.42%、73.42%,对照组分  相似文献   

11.
在洲岛型血吸虫病毒疫区,连续4年采用选择性化疗措施,以改良Kato法和超产检查考核其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居民感染率从39.26%下降至28.60%,感染度(人群EPG算术均数)从59.70降至37.00;肝肿率、巨大肝肿率和脾肿率分别下降40.06%、93.94%和95.56%,肝纤维化患病率从31.16%下降至16.12%。提示在重疫区进行选择性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血吸虫病的患病率,但难以控制疾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993年,在安乡县南阳(A)、亿中(B)、虾(C)、西河(D)4个重点流行村进行扩大化疗控制血吸虫流行的纵向观察与维持对策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试点概况试区A、B、C、D4村均属湖沼型洲烷亚型疫区,人口5385入,1985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6.OS%、15.45%、15.11%、11.03%,牛感染率分别为19·40%、6·98%、12·69%、26.09%,坑外感染性钉螺密度(只/框,每框0.11m’,下同)分别为O.0055、0.044O、O0065、o.O60O。A村地处讼滋河中支下游东岸,皖外有螺湖洲39.73万m’,人畜上洲活动频繁,临江大堤长Zkm…  相似文献   

13.
吡喹酮不同化疗策略与方案对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1980年-1996年在湖沼型重流行区吡喹酮5种化疗策略控制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靶人群化疗后1个月、3个月粪检阴转率均在86%以上,扩大化疗3年粪检阳性率下降74.90%,群体化疗1次和每年1次、每年2次连续2年粪检阳性率分别下降54.36%和70.19%、75.51%,阶段化疗3年粪检阳性率下降88.34%,间歇性化疗粪检阳性率下降39.34%。并对吡喹酮群体与个体化疗的剂量与疗法、不同阶段不同化疗策略的合理应用、群体化疗的对象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戚筠  杨杨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2):842-844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SP70基因型在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10例对照组的分布情况。结果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HSP70—1A/A、A/B和B/B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2%、23.2%和3.6%,HSP70.2A/A、A/B和B/B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是55.4%、34.8%和9.8%,HSP70-hom A/A、A/B和B/B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58.9%、37.5%和3.6%;110例对照组HSP70—1A/A、A/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是54.5%、40.9%和4.6%,HSP70-2A/A、A/B、B/B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52.7%,36.4%和10.9%,HSP70-hom A/A、A/B、B/B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7.3%、47.3%和5.4%。结论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HSP70-1A/A、A/B和B/B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110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P70-2和HSP70-homA/A、A/B和B/B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人群粪检阳性率为29.51%的境内水网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在农田水利渠网化及钉螺扩散情况下,采用人、牛同步化疗,分年1:0.6:0.2比例调整化疗覆盖率(平均40.84%)和辅以消灭阳性螺点的方案,3年取得显著效果:人、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8.34%和88.59%;14岁以下儿童新感染率下降了87.36%;钉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下降了94.17%与95.90%。并提出防治对策实施的起始年高覆盖率(占总人口的85.51%)群体化疗是有效消灭传染源的关键。在当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上述方案不失为境内水网型地区控制血吸虫病优化防治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一种较为合理的血吸虫病监测方法,在达到消灭标准10年以上的两个试区分别采取A、B两种监测方案,经3年观察,两试区均未发现钉螺和病人。整群COPT阳性率分别为0.94%(13/1381)和1.85%(3/162),均在正常人假阳性率范围内。表明两种方案的监测效果相似,但监测用费B方案比A方案节约89.7%。提示,B方案似可作为一种监测的试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992~1995年在江西省彭泽县两个村进行不同防治策略的费用-效果研究的结果。实施人畜同步化疗策略的椿树村,居民感染率从26.12%迅速降到3.07%,下降88.25%,年人均费用为3.29元,并呈逐年减少趋势,每100人降低1%感染率的费用为3.68元。实施围堤垦种结合人群化疗策略的太字村,居民感染率下降72.37%,消灭钉螺面积800亩,费用-效益比达1∶4.56,取得“增地、增收、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化疗途径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全身静脉化疗;B组行口服希罗达化疗;C组行5-FU化疗粒子植入术。分别观察1、2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有效率。结果A、B、C3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7.50%、60.00%;70.00%、50.50%;75.00%、57.50%,A、C组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50%、70.00%、15.00%,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5);3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5.00%、67.50%、92.50%,A、C组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P〈0.05)。结论5-FU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及口服化疗。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强的松(CHOP)方案,对52例老年人(≥60岁)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进行了分析。将病人分两组,A组:CHOP方案常规药物剂量组;B组:CHOP方案根据病人年龄及体质状态将药物剂量减至A组的1/2~2/3。结果显示B组与A组完全缓解率基本相同,但3年存活率B组(41.0%)高于A组(20.0%)。化疗相关死亡B组(9.1%)低于A组(26.0%),化疗副作用亦明显低于A组。这提示对老年人非何杰金淋巴瘤适当减低比疗药物剂量有利于提高疗效,保证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2个村实施的2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成本-效果3年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单纯人畜扩大化疗(策略1)与人畜扩大化疗辅以易感地带灭螺(策略2)这2种防治策略控制湖沼型垸内亚型血吸虫病的流行进行3年的成本-效果对比研究,以期找出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计算策略1与策略2的防治成本与效果。结果:3年累计成本-效果比为:策略2是策略1的2.13倍。策略1的人群感染率下降40%,仍维持在11%-12%之间,无抗洪涝能力。策略2的人群感染率持续下降。在3年中,策略2使人群感染率下降了89.2%,使耕牛感染率下降了73.8%,使有螺面积下降了93.7%,使活螺密度感染率下降了99.7%。结论:策略1成本虽低,但效果不理想。策略2能达到基本控制的目的,其防治成本有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