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治疗妊娠中期引产与对照组对比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后18小时~22小时给予米索前列醇肛门上药,对照组只采用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后观察待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完全流产率94.7%。对照组有效率为97%,不完全流产率为41%。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羊膜穿刺治疗妊娠中期引产,更能有效软化宫颈,促进宫缩,完全流率高,减少宫腔操作,是较安全终止中期妊娠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慧  邓晓燕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8):135-13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应用于利凡诺中孕引产的效果。方法126例中孕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研究组在常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术前后空腹2小时,加服米非司酮75mg;对照组常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术。对2组引产效果及引产时间、副作用等进行对比。结果2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产后1小时出血量研究组为(76.3±58.0)ml,对照组为(107.2±82.8)ml。清宫率研究组为47.6%,对照组为87.4%。研究组的引产时间为35.4小时,对照组为50.2小时。结论米非司酮应用于利凡诺中孕引产,此法简便、有效、安全、痛苦小,缺点在于费用相对高一些,极少数孕妇服用米非司酮后有轻微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利凡诺配伍米索前列醇中期引产出现规律宫缩的时间和产程情况。方法800例中期妊娠引产的孕妇,行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术24小时后阴道后穹窿放入米索前列醇(A组)与400例中期妊娠引产的孕妇行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术(B组)加以比较,观察两组规律宫缩出现的时间和产程情况。结果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入后30小时出现规律宫缩A组93.9%、B组23%,两组有显著差异(χ2〉χ20.05(1)=3.84,P〈0.05),产程在5小时以内A组占80.3%、B组占29.0%,两组有显著差异(χ2〉χ20.05(1)=3.84,P〈0.05)。结论A组规律宫缩出现时间明显早于B组,A组产程明显短于B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用于引产的效果. 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9月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要求终止妊娠的中孕孕妇40例.入院后口服米非司酮50mg,8小时1次,同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次日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阴道后穹窿给药0.2mg.对照组单一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 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用利凡诺组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用于中孕引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月 《海南医学》2004,15(10):82-82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 16-2 8周妊娠的流产情况。方法 对 10 0例孕 16-2 8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 5 0mg ,一天二次 ,连服三天 ,第四天上午行利凡诺10 0mg羊膜腔内注射 ,B组直接行利凡诺 10 0mg羊膜腔内注射。结果 A组孕妇服药后宫颈成熟度及一次性引产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 ,而引产的总产程、2 4小时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宫颈裂伤率则明显低于B组。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 72小时后 ,配伍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能更进一步促进宫颈成熟及子宫收缩 ,明显缩短产程 ,减少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和宫颈裂伤率 ,有利于流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孕引产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孕引产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 5 5例孕 1 6~ 2 0周因各种原因需要终止妊娠者 ,随机分成两组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作为实验组 ,予米非司酮 2 0 0mg顿服 ,1 2小时后予利凡诺1 0 0mg ;对照组单用利凡诺 1 0 0mg。观察两组分娩时间、产时出血量和胎盘残留情况。结果  (1 )从最后一次给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 ,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2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能明显减少胎盘残留 ,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3)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 ,能快速关闭血窦 ,减少出血量 ,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孕引产中能明显缩短胎儿娩出的时间 ,减少产时出血量及胎盘残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利凡诺(Rivanol)50—100毫克羊膜囊内注入法,应用于中期妊娠,是我省常用的引产方法中最多的一种。因成功率达99.2%,引产平均时距40.18小时,一致认为具有安全、有效、简便、节约等优点。我院亦采用此法引产。但在1977年我院收治一例由基层卫生单他注入利凡诺100毫克后,24小时内发生急性腹痛,急诊转入我院。经剖腹探查,发现子宫前壁近左侧子宫角处,有1.5厘米直径大小坏死处,因此引起我们重视利凡诺对组织的损伤问题。我们用1‰、5‰、1%利凡诺溶液分别注入家兔的皮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期妊娠引产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腺醇联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是选择2007年3月-2008年5月在本院要求引产的孕13-24周的100例妇女.于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后,空腹一次顿服米非司酮125mg、次日上午8:00-9:00阴道给米索前列醇200ug、(一般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药间隔时间12小时以上)以后每4小时视宫缩情况追加100-200ug.结果 50例中期妊娠引产者中,平均所需分娩时间27小时(23-32小时),其中30小时内分娩45例(90%)且未追回米索前列醇;5例追回米索前列醇100ug后均于36小时内分娩(100%),分娩率与孕周、产次无显著差异(P>0.05);引产者年龄对分娩率无影响.结论 米非司酮、米索、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较传统单用利凡诺的引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妊娠16~26周瘢痕子宫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8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并于12小时后再次口服50mg,同时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对照组按常规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引产.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宫颈成熟明显,胎儿、胎盘排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100%,流产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择56例孕15—24周的健康初孕妇女,进行对照研究,实验组36例,入院当日口服米非司酮,连服两天,并于第二天上午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对照组不服米非司酮,直接进行羊膜腔内利凡诺注射,剂量相同。结果显示,实验组利凡诺穿刺至胎儿娩出时间32.4小时±SD,对照组利凡诺穿刺至胎儿娩出时间49.33小时±SD,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缩短16小时(P<0.05),本文认为口服米非司酮作常规方法引产的辅助用药,分娩时腹痛减轻,胎盘剥离完整,出血少。有时宫内仅少量蜕膜残留,无明显副作用。是终止妊娠15—24周比较理想的辅助引产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4.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现有的实验室务件下以7-ACA为原料合成头孢吡肟中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率。方法: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法具有一致性,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一些关键步骤(时间、温度、剂量)对中间体收率的影响。结果:中间体收率为32.7%。结论:该方法使中间体的合成更易于控制,避免了一些繁杂的操作,并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聚集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血小板聚集活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在造成动粥模型前测定血小板对ADP的聚集性,分为高敏感性血小板组和低敏感性血小板组。结果表明,高敏感组的动粥斑块病变比低敏感组明显加重(P<0.05)。但是,两组脂质和脂蛋白变化,除胆固醇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各项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