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膀胱癌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47~69岁,平均61.5岁。均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60min,术中平均出血440ml。原位回肠新膀胱控尿、排尿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反流,血生化检查正常,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芹 《青岛医药卫生》2011,43(2):145-147
目的回顾性分析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总结该手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实施的17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肿瘤病人的术前、术后病情的密切观察、强化护理、并发症以及术后排尿情况、远期疗效的的观察,进行经验交流。结果 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能由尿道排尿,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变了自身形象,康复出院;但有3例尿失禁,2例肠梗阻,1年后3例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症,3年后有4例出现夜间尿失禁和排尿失败,需导尿处理。结论加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可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取得手术成功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莉  尚星敏  何其芬 《贵州医药》2003,27(12):1139-1140
膀胱肿瘤侵犯浅基层以上 (T2 b) ,复发肿瘤 ,多发肿瘤以及位于膀胱三角区的肿瘤 ,多主张行膀胱全切除 ,回肠结肠袋新膀胱术。它具有低压、可保护肾功能 ,可控率高 ,最大限度的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等优点。我院自 2 0 0 2年 5月首次开展膀胱全切回肠袋新膀胱术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膀胱癌患者 3例 ,男 2例 ,女 1例 ,两例男患分别为 38岁及 5 4岁 ,女患为 5 7岁。三个病例均具有病理学诊断依据。膀胱移行细胞癌 1例 ,膀胱鳞状上皮混合细胞癌 1例 ,膀胱腺癌 1例。 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 ,其中 1例肿瘤侵犯输尿管致肾盂…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术后性功能、控尿功能和肿瘤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0年1月膀胱移行细胞癌16例,男性,平均51.2岁。为保留性功能、改善控尿,行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保留精囊、输精管、双侧神经血管束及大部分前列腺包膜,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后病理报告均为T2N0M0,平均随访3~87个月,死亡1例,为低分化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半年发生局部及远处转移死亡。平均手术时间5小时;平均出血600ml;全部患者均保留勃起及逆行射精功能,IIEF-5平均22分;白天控尿率100%,夜间尿失禁2/16;新膀胱储尿容量400ml~520ml,充盈压13~25cmH2O;残余尿10ml~50ml。结论对严格选择的病例采用保留性功能的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可以更好地保留勃起、射精及控尿功能。  相似文献   

5.
回肠新膀胱术后新膀胱的功能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符合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指征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患者,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能从尿道可控排尿,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该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新膀胱功能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1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2个月~67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除1例外均无瘤存活.手术时间7~9 h,平均8 h,术中出血800~1 100 ml;平均960 ml;代膀胱容量平均300 ml;最大尿流率平均15 ml·s-1;剩余尿平均26 ml.代膀胱排尿状态良好,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值得注意.结论膀胱全切回肠原位代膀胱手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7.
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胜利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100-1101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储尿量、术后控尿排尿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3h,术中平均出血量950ml,18例患者白天均能控尿,夜尿1—3次;夜间遗尿1例,尿漏1例;代膀胱容量大,压力低;B超检查无上尿路扩张、积水。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个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N形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我院因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原位代膀胱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6~8h,平均(7±1)h;术中出血300—1100ml,平均(550±80)ml;随访5~67个月,平均(29±6.3)个月,患者均无瘤存活。新膀胱容量平均260ml,最大尿流率平均(16.8±3.2)ml。剩余尿平均(50±15)ml。回肠原位新膀胱控尿、排尿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血生化检查正常,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回肠原位代膀胱手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能好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因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后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8年1月我院因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并尿流改道的病例共69例.其中回肠膀胱术37例,回肠新膀胱术32例。就两种尿流改道的术式的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69例手术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回肠膀胱术者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肠梗阻近期并发症7例;回肠新膀胱出现近期并发症共6例。回肠新膀胱其中3例需压腹排尿或间断导尿,2例女性出现夜间尿失禁.其余术后能自行排尿。术后复查膀胱镜均未见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接受原位新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接受非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患者,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膀胱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结果发现本组36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控制排尿能力良好,膀胱容量240~370 ml,最大尿流率15~20 ml/s。结论膀胱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护理工作中要注意重点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同时做好排尿指导及各引流管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6月为30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膀胱全切除术并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并做好围术期护理。结果 30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早期进行新膀胱功能锻炼,均能有效的控制排尿。2例出现尿瘘,1例术后7 d盆腔感染,采取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心理、各引流管护理,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患者术后的恢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探讨的课题。而正位可控肠代膀胱术中 ,以回肠新膀胱和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较接近生理的尿流改道术式 ,特别以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较为理想。 2 0 0 0年以来我科完成 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本组 7例为男性 ,1例为女性。年龄 42~ 74岁 ,平均 62岁。术前经B超、KUB +IVU、CT及尿道膀胱镜检查 ,确诊为移行细胞癌Ⅱ -Ⅲ级 5例 ,鳞癌 2例 ,腺癌 1例 ,均为T3 期患者 ,无膀胱颈和尿道侵犯。 8例均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13.
黄麟雅  余力锐  王俊 《安徽医药》2013,17(1):155-157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该院泌尿外科2009年3月—2011年12月共23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5例术后因支架管及尿管堵塞发生短暂性尿漏,给予管道冲洗并保持通畅后,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禁食后,3 d后解大便,腹痛腹胀症状消失。2例女性患者出现尿失禁,给予盆底肌训练、新膀胱排尿训练后好转。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均可经尿道正位控制排尿。结论加强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患者的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述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膀胱癌患者术后控尿、性能力及肿瘤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26例,男性,平均年龄(55.3±2.3)岁.应患者对控尿和性功能的需求,施行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术中对输精管及精囊、两侧神经血管束、大部分前列腺包膜进行保留,随访观察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T2aN0M0 18例、T2bN0M0 8例,平均随访3~72个月,有低分化膀胱尿路上皮癌死亡2例,因术后半年后发生远处转移死亡.平均手术时间5.5 h;平均出血500 ml;所有患者的勃起及逆行射精功能均得到保存,除死亡病例肿瘤未进行性发展或转移,IIEF-5平均22分;患者的控尿率昼间达100%,夜间尿失禁2/24;新膀胱储尿容量400 ~ 520 ml,充盈压14 ~ 25 cmH2O(1 cmH2O=0.098kPa);残余尿10 ~ 25 ml.结论 对强烈要求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严格删选后采用保留性功能的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可以更好地保留勃起、射精,改善患者控尿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形象,并可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可完全控尿,夜间需定时排尿;膀胱最大贮尿量平均330 ml,残余尿均小于70 ml;所有患者均随访4~58个月,平均18个月,27例无瘤生存,1例肿瘤复发;并发症:有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粘连性不全肠梗阻和肠膀胱颈口梗阻、肠膀胱结石各l例,性功能完全丧失3例.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分为表浅性和浸润性两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多发、复发、浸润性肿瘤均应考虑进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后进行尿流改道。全膀胱切除术后回肠原位膀胱术能保留完全的控尿排尿功能,无需佩戴集尿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但是由于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膀胱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因此做好嗣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4年8月~2003年10月行全膀胱切除手术后,采用原位回肠膀胱重建手术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56~80岁,平均67岁。膀胱镜诊断为多发性肿瘤,病理均为多发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Ⅱ~Ⅲ级。排泄性尿路造影见双肾正常,肾功能检查基  相似文献   

18.
根据Kocd袋原理对Hautmann手术及Mclchior手术进行改良,自行设计了一种回肠袋膀胱,对34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重建术,对4例结核性挛缩小膀胱患者行膀胱扩大术。术后尿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同位素测定、影象学检查均证实,新膀胱各种指数与正常膀胱极为相近。患者可以从尿道排尿,无尿失禁反肾功能损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段萍  杜祥英 《云南医药》1993,14(3):174-175
膀胱肿瘤膀胱全切后,低压可控回肠新膀胱已成为近年来尿流改道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我科自1991年6月至1992年5月,根据14例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的特点进行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找出一些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临床资料本组14例均为男性,年龄52—72岁,平均58岁。因初发或复发性膀胱肿瘤做了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方式采用逆行切除前列腺及全膀胱,距回盲部20cm,游离50—60cm回肠段,U型或W型制作成肠袋,肠袋一端与输尿管套叠吻合成乳头,另一端与膜部上方之尿道吻合,留置双根输尿管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3月因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肠道相关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2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改良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拖入法"输尿管再植能有效避免尿瘘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