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明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和中毒性休克毒素 1是极强的致病因子 ,它们在介导感染性休克及器官损害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简要评论了肠毒素和中毒性休克毒素 1传统检测方法 ,着重介绍近年来该领域的若干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调查了14例由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术后肠炎(MRSA)的男性病人(平均年龄72岁)。患者都因消化系统疾病而接受了外科手术,并区都接收了包括广谱抗生素cephem在内的抗生素预防治疗。术后平均3.3天出现腹泻,平均持续5天。严重的病例出现了器官衰竭。水样便中分离到的主要病菌为凝集酶阳性的葡萄球菌。14个患者中的13例分离到了能产生肠毒素A、C和含有肠毒素A、C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一1(TSST-l)的D型凝集酶菌株及其第一基因。这些菌株对万古霉素和arbekacin敏感,然而,它们对许多其他抗生素则具有极强的…  相似文献   

3.
铸在免疫反应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是细胞因子诱导的递质。补充药物锌可改善重症病人或多次输血病人的免疫应答,然而血铸浓度是否或怎样有助于与临床相关的免疫活性的机理尚不清楚。属于超抗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和E(SEE),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由关节炎液提取的文原体超抗原(MAS),可通过诱导过量的细胞因子传递他们的毒性。作者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全血测定。PBMC悬浮于无锌的RPMI1640,其中含10%加热天活的小牛血清,IMM/L-谷氨酸胺,100ug/ml青霉素和100ug/ml链霉素。全血测定的PR…  相似文献   

4.
输液污染致中毒性休克的抗生素应用余江,高天 我院1990年4月~1993年10月共发生因输液污染造成的中毒性休克5例,经抢救后均转危为安。现将中毒性休克思者的有关临床表现及抗生素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5例患者平均年龄40岁。入院时生...  相似文献   

5.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感染性疾病(2)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傅希贤由各种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导致的感染性休克,已为临床工作者所熟悉。近10多年来先后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链球菌的外毒素亦可引起休克,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内毒素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兔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对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22只新西兰白免分成4组:①低血溶量性休克组6只:快速失血持续1小时,以心排血量低于基础值40%为准,休克恢复60分钟后再观察4小时;②内毒素组6只:以1ug/kg的低剂量内毒素(LPS)静注;③休克加LPS组(6只);低血容  相似文献   

7.
654-2致过敏性休克1例郭丙杰,刘传英,刘爱华,张芳抗胆碱药654-2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其良好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多用于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而654-2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告罕见。作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5岁。因上腹作痛2h就诊。查体:血压...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0例报告桂阳县人民医院黄中庠1988~1994年笔者收治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按文献(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7~8):①发热,为必备症状,常...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心电监测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心血管病患者及急危重者特别重要。现将我院近年来危重症急诊手术105例作术中心电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例中男74例,女31例;年龄18~83岁。术前患上消化道大出血22例,其中合并休克7例,化脓性胆管炎11例,其中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急性肠梗阻合并急性腹膜炎13例,肝脾破裂8例,其中合并休克3例,食道裂孔疝致胃穿孔中毒性休克1例,心脏外伤2例,严重挤压伤18例,颅脑外伤(颅内出血)昏迷5例,宫外孕出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10.
王雪  杨洪 《急诊医学》1995,4(1):15-17
作者在ICU中应用纳洛桐治疗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一氧化碳中毒,脑梗死共104例,除细菌性脑膜炎病例数过少未作比较外,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认为,1.纳洛酮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患时,通过拮抗体内β-内啡肽,稳定细胞微粒体膜阻止其酶的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2纳洛酮具有催醒和促进神经系统病变恢复的作用.3,纳洛酮具有高效抗休克作用,特别是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1.
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是近十年来新认识的一种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综合症。它是人类感染了噬菌体Ⅰ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其产生的中毒性休克毒素Ⅰ(TSS—Ⅰ)中毒所致发病多见于妇女月经期中或期后。往往与经期内连续使用高吸水性纤维卫生栓关系密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寒颤、昏厥多脏器功能障碍;低血压(或休克),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肌痛、关节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鱼胆中毒6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鱼胆中毒6例黄扬扬目前鱼胆中毒的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鱼的胆汁含有多种过敏性物质,如氢氰酸、组织胺及鱼胆汁毒素等有关〔1〕。治疗鱼胆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我们用血液透析法治疗6例重症急性鱼胆中毒患者,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  相似文献   

13.
感染中毒性休克属于容量分布性休克。病因为革兰阳性或阴性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原因。患者体内繁殖着的细菌释放大量外源性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及其他成分(菌体结构成分),在外源性毒素刺激下,宿主释放激肽、补体、凝血因子等内源性介质,如各种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心肌抑制因子等。心肌抑制物质中最重要者是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14.
杨兆琼 《临床荟萃》2004,19(10):571-572
感染中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老年人(≥60岁)由于器官老化、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且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较年轻人更易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但其临床表现又具有特殊性,病情复杂而严重,病死率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为进一步了解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断及治疗.现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感冒通致小儿血尿多见,引起中毒性休克实属罕见。1997年5月,我院收治一例感冒通致中毒性休克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儿,男,6岁,因误服感冒通5-10粒,10分钟后被家人发现,急来我院,途中患儿口吐白沫,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口唇及四肢紫组,大汗淋漓,四肢湿冷,全身变软,失去知觉。查体:T35.8℃P60次/分,R15次/分神志不清,心音微弱,血压8/4kpa,诊断为中毒性休克。立即去枕平卧,保暖,40%深度氧3升/分,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给予纳络酮静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静推,706代血浆,多巴胺,…  相似文献   

16.
最近,日本学者为研究血循环超抗原阳性率与脓毒症间的关系,检测了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tJ)患者血浆中超抗原含量的变化。他们从78例患者(入院诊断腹部疾病27例,肺部疾病11例,创伤10例,烧伤10例,心血管疾病4例,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其他14例)身上抽取血浆作为总体样本,至少每周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出5种不同种类的超抗原,即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链球菌致高热外毒素(SPE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C(SEA、SEB、SEC)。结果显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称金葡菌)可产生A、B、C、D 和F(TSST-1)型肠毒素。这些肠毒素在金葡菌感染性疾病,爆发性食物中毒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均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人群中约有25~50%是金葡菌的携带者;其中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占15~20%,其分离率取决于临床标本的采集部位,以皮肤和鼻咽部最易分离到。作者对从不同的临床材料中分离的210株金葡菌所产生的肠毒素进行了研究.菌株培养在含5%的羊血琼脂平板上,用玻片凝固酶试验和脱氧核糖核酸酶试验进行鉴定,并用不同型的肠毒素抗体致敏的胶乳进行鉴定。在210株金葡菌株中,有112株(53.3%)能产  相似文献   

18.
因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其发病潜伏期短,突然发病,常出现集体同时发病,必须及时抢救,否则会因中毒性休克或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998年10月3日,我院急诊科成功抢救58  相似文献   

1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医护理与急救张军芹李付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中毒急症,属中医外毒内侵,及时地抢救及护理是患者转危为安的重要环节。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清除毒素毒素通过皮毛侵及肺金,通过肺的通调,水透入里或直中脏腑侵入血液,毒素走散发生“内陷...  相似文献   

20.
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五种腹泻致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诊断方法,对常见的腹泻致病菌进行基因检测研究。建立一种快速标本处理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方法,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扩增5种菌的致病基因:同菌及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侵袭性质粒基因,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O1群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A亚单位基因和产不耐热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