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佐剂,可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白细胞介素12促进Th1细胞增殖、增强其功能活性及各种类型细胞免疫,因而是提高DNA疫苗细胞免疫功能的良好佐剂。本文简述IL-12作为免疫佐剂用于艾滋病和其他多种传染病的DNA疫苗及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佐剂,可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白细胞介素12(IL-12)可促进 Th1细胞增殖、增强其功能活性及各种类型细胞免疫,因而是提高DNA疫苗细胞免疫功能的良好 佐剂。本文简述 IL- 12(主要是 IL-12基因)作为免疫佐剂用于艾滋病和其他多种传染病的 DNA疫 苗及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2(IL-12)作为分子佐剂,可促进或抑制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文就近年来IL-12作为分子佐剂应用于多种传染病和肿瘤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2(IL-12)作为分子佐剂,可促进或抑制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文就近年来IL-12作为分子佐剂应用于多种传染病和肿瘤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研究者报告,一种以腺病毒为基础的疫苗在猴子体内可诱导特异性针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的T细胞和病毒中和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疫苗应既能诱导特异性中和抗体,又能诱导有力的T细胞免疫应答,DNA疫苗在此方面已经显示了一定的前景。为了探索增强HCV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可行途径,作者观察了改变抗原的细胞分布和增加质粒骨架中的CpG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作用并进一步观察IL-1β是否通过诱导NO产生发挥作用的。方法:所有实验使用雄性Wistar大鼠(5-7周龄,体重170-230g),无菌条件下原位胶原酶灌注肝脏分离肝细胞。观察IL-1β的细胞毒性作用(对肝细胞LDH释放的影响),以及IL-1β诱导产生的NO是否参与了这一作用。结果:IL-1β显促进了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LDH的释放,这种作用是剂量和时间依赖的;IL-1β剂量和时间依赖地诱导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L-Arginine(NO合成底物)显促进了IL-1β刺激的NO产生,L-NMMA和L-NAME(iNOS抑制剂)完全抑制了IL-1β刺激的NO产生;IL-1β诱导的NO产生不影响IL-1β对肝细胞LDH释放的促进作用。结论:IL-1β对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而其诱导产生的NO没有参与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简称抗HBV-D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HBeAg阳性CHB和5例HBeAg阴性CHB患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 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扩增出DC,第5天给予30μg的HBsAg致敏DC.第7天收获DC静脉回输,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好转15例,治愈1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6.25%.治疗前后HBsAg为(195.85+109.18)ng/ml和(69.98±78.65)ng/ml(t=5.14,P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S区DNA疫苗pCR3.1-S诱导BALB/C小鼠(H-2^d)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对稳定表达HBs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P815-HBV-S)成瘤性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DNA疫苗;背部皮下接种P815-HBV-S细胞,观察成瘤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4h^4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结果:pCR3.1-S 外可表达HBsAg;小鼠接肿该疫苗后血清450nmA值为0.38,强化免疫后达0.87;pCR3.1-S组CTL细胞杀伤活性为51.1%,对照组为20.5%(P<0.01)。接种P815-HBV-S细胞后对照组成瘤率100%,pCR3.1-S小鼠成瘤率为16.7%,对照组小鼠6周后全部死亡;pCR3.1-S组6周后存活率为87.5%。结论:HBVS区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体内HBV感染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的体外转染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转染COS-7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将带有preS2+S基因的重组疫苗质粒pS2,S和带有hIL2+hIFNγ融合基因的重组佐剂质粒pFP分别转染COS-7细胞,同时设立空质粒转染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组,于转染后24,48,72,96h采用EL/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HBsAg、融合蛋白白细胞介素(IL-2)及干扰素(IFN-1)的表达,并测定融合蛋白的IL-2、IFN-γ活性,采用ECL 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鉴定目的蛋白preS2+S、IL-2及IFN-γ的分子质量大小。结果:双质粒在转染COS-7细胞后不同时间均可进行分泌表达。且48h时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达峰值,其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IL-2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pS2.S和pFP的转染上清分别在30.6ku和110ku处有特异性阳性反应条带。结论:HBVDNA疫苗质粒pS2.S和佐剂质粒pFP在COS-7细胞的最佳表达时间是转染后48h,并鉴定双质粒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30.6ku和110ku。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用于成人的免疫效果。方法对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的一般状况良好的18~60岁成人240例,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μg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静脉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抗-HBs阳性率84.6%,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4.65m IU/m l;6个月时,抗-HBs阳性率68.5%,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4.6 m IU/m l。结论对成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选用基因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20μg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含CpG免疫刺激序列的乙型肝炎DNA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CpG免疫刺激序列的乙型肝炎DNA疫苗 ,评价其体液免疫效果。方法通过PCR方法从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S2 S扩增出含CpG免疫刺激序列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中蛋白 (preS2 +S)基因片段 ,将其亚克隆于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pVAX1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中 ,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 S2 S ,并按不同剂量一次性肌肉注射免疫BALB c小鼠。结果pVAX S2 S高、中、低 3个剂量组均能在 2周诱导抗 HBs产生 ,抗体效价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血清抗体水平比较 ,高剂量组 [(131.2 7± 2 5 .4 9)mIU ml]较中剂量组 [(5 6 .17± 12 .0 6 )mIU ml]、低剂量组 [(2 1.38± 7.73)mIU ml]高 ,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以后第 4周高、中剂量组间差异依然非常显著 (P <0 .0 1) ,在第 8周高、中剂量间差别缩小 ,但两者较低剂量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pVAX S2 S能有效诱导正常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与乙肝疫苗联用(EV治疗)对HBV不同复制水平的影响.方法中~高水平复制者19例(A组)及低水平复制者26例(B组)给予EV治疗,另外低水平复制者19例(C组)作空白对照.以PCR及ELISA定量检测评价疗效.结果A组5.26%病毒复制终止,HBs明显下降(P<0.01),35.71%HBeAg转阴.B组73.07%病毒复制终止,HBsAg下降非常显著(P<0.01),87.50%HBBeAg转阴.C组5.26%病毒复制终止,而HBeAg、HBV-DNA阳性率有所升高,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1).结论EV治疗能抑制HBV的复制与表达,可使73.07%的低水平复制者近期获愈.  相似文献   

16.
葛如玲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1):23-23,2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病毒血症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羞生。 方法  采用FQ -PCR方法检测 12 6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 结果  慢乙肝轻、中、重度组HBVDNA含量分别是 (4 85± 1 0 )× 10 8- 10 7copy .ml、(3 82± 0 8)× 10 6- 10 5copy .ml、(1 8± 0 5 )× 10 5- 10 4copy .ml。结论 慢乙肝轻、中、重度各组之间的HBVDNA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中重度组病毒含量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与白 /球比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萍  李旭  苏菲  李娜  郜玉峰 《安徽医药》2012,16(5):618-620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AL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HBeAg阴性组148例和阳性组1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的关系。结果 148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7例(72.3%),其均值为(5.4±1.3)log10copies.ml-1,血清ALT水平为49(129.0)IU.L-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肝硬化比例为51.4%(55/107)。121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18例(97.5%),其均值为(6.8±1.2)log10copies.ml-1,ALT水平为105(139.5)IU.L-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肝硬化比例为13.6%(16/118)。HBV DNA阳性率及含量和ALT水平HBeAg阳性组高于HBeAg阴性组(P0.01)。ALT水平在HBeAg阴性伴HBV DNA阳性组与HBeAg阳性伴HBV DNA阳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1.43,P=0.150.05)。肝硬化在HBeAg阴性伴HBV DNA阳性组所占比例最高。HBeAg阴性组较HBeAg阳性组患者的年龄较大(t=7.046,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偏大,肝硬化比例偏高,尤其是HBV DNA阳性者,肝脏炎性损伤程度与HBeAg阳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与HBeAg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116例CHB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CHB轻、中、重度血清HBV DNA含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基因水平证实HBeAg是HBV复制指标;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血清HBV DNA含量逐渐下降;定量检测HBV DNA对判断肝损害程度、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3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60例、中度140例、重度60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慢乙肝轻度、中度患者HBV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乙肝重度患者HBV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DNA水平患者的TBil、AI』、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变化,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70例、中度60例、重度20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 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