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胆汤新用     
温胆汤新用黄仕和温胆汤是由二陈汤化裁而来。方由法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竹茹、积实、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涤痰、止呕、和胃的功效。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惊悸,口苦,呕涎等症,名为温胆,实为清胆和胃。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温胆汤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栗锦迁教授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或取其法而不用其方,治疗证属胆郁痰热、胆胃不和,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多种疾患;使用中强调其"清胆"作用,治疗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清热除烦。医案一中眩晕属痰热郁阻证,医案二失眠属痰热扰神证,医案三心悸属痰热互结证,治以清热化痰、清热涤痰。栗主任强调黄连温胆汤的运用,要领会痰热、脾胃、情志几个关键点,如恶心欲呕、纳呆、大便不调、腹胀满等脾胃系症状,以及心烦、胆怯、头晕、失眠、头痛等情志方面的表现。本方结合不同的加减可以治疗心悸、脏躁、眩晕、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等。  相似文献   

3.
芩连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张小萍认为病因以痰热为主的疾病均可用芩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现主要探讨张小萍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汗证、口腔溃疡、不寐、胃痛、便秘、泄泻等,总结其应用芩连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为临床上应用芩连温胆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原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临证还可应用于头痛、心悸、失眠、胃痞等属痰热郁遏,气机紊乱,平衡失调者。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原方谓"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温胆汤"。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后世临证广泛应用于头痛、心悸、胃痞、失眠等证属痰热内扰,气机紊乱,平衡失调者。笔者临床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疗效显著,现将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敬林教授运用温胆汤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吾师李敬林教授为辽宁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吾师跟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孟宪民教授,从医30余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临证中擅用滋阴理气,祛痰活血之法来治疗各种疑难杂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温胆汤是李师常用的方剂,该方出自南宋陈无择所撰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生姜、大枣组成。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李师擅用此方来治疗各种因痰邪而致的疾病和各种疑难杂症,疗效卓著,其对于此方的巧妙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组成,《景岳全书》《医宗金鉴》所载之温胆汤,均比原方多了一味茯苓。本方能清痰热而和肝胆,恢复肝胆正常的生理功能,故取名温胆汤。《医方集解》把温胆汤列入和解门,属于调和肝胃的常用方,治疗因肝胃不知、痰热而产生胸憋、口苦、恶心呕吐、虚烦不得眠等。笔者临证时根据临床不同的兼证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屡获捷效,现将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枳实、竹茹、生姜、炙甘草组成,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加入茯苓、大枣两味,以健脾化湿,宁心安神,本方具有涤痰、和胃、止呕的功效。是清胆和胃之著名方剂。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理气化痰,  相似文献   

9.
心内科疾病是内伤杂病的一部分,从"痰"论治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近来"痰"证化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温胆汤和黄连温胆汤均可治"痰热"证,但是后者清热和行气导滞的作用更强。文章选择了笔者在临证中使用黄连温胆汤的3个典型病例,剖析了辨证施治的具体过程,从而让读者了解在心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准确选用黄连温胆汤的临证辨证要点,体会黄连温胆汤用于心内科疾病异病同治的精妙。  相似文献   

10.
蔡炳勤教授吸取古书"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之意,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基础增加柴胡、黄芩,创立柴芩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病,尤其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术后调理三方面病证,强调临证察机,纵使症状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关键抓住痰郁胆胃的实质,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黄连温胆汤即是温胆汤加黄连而成,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内扰、心烦失眠、口苦呕涎、眩晕等病症。后人引申扩大其义,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病症。有报导用黄连温胆汤和异功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脾胃虚弱型。  相似文献   

12.
赵佩毅 《光明中医》2014,(6):1280-1281
柴芩温胆汤是由名方温胆汤加入柴胡、黄芩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临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辨证为痰证类的心脑系疾病,常常可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为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良方。《备急千金要方》注曰“此胆寒故也”,其“寒”字应为“痰”字解。温胆汤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经久不衰,历代医家加减化载又有新的发展,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中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为代表。 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芩六味药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功用,服之可清热化痰、胆清胃和,烦除呕止,与温寒、温胆之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源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由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陈皮、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引起的胆怯易惊,虚烦不寐,失眠多梦,呕吐呃逆,头晕目眩,胸闷口苦等症。笔者在儿科临证中常以温胆汤随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用之灵验,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妊娠恶阻为胃气上逆所致。因之,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治疗大法。临证中,部分旋上法治疗不效患者,邢子亨老师习用宣肺理气法治疗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陈××,女,26岁,干部。妊三月,呕吐月余,时轻时重。大便三至四日一行,经服抑肝和胃、降逆止呕之苏叶黄连汤、益气养阴和胃之麦门冬汤,豁痰降逆止呕之小半夏茯苓汤等均不效。近两日水谷入胃即吐。诊见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细数,证属痰热阻肺,胃失和降。拟用宣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新用     
区翠萍 《新中医》2000,32(8):56-56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 ,由法半夏、茯苓、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 ,症见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笔者临证运用此方 ,治疗他病 ,收效颇好 ,兹举例如下。1 外感发热刘某 ,男 ,1 9岁 ,1 996年 3月 6日初诊。头痛、呕吐、发热 2天。诊见 :面红目赤 ,神情疲惫 ,头痛 ,呕吐 ,2天未进食 ,频频呕吐 ,饮水亦吐。查 :T38 7℃ ,大便 4天未行 ,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厚腻 ,脉浮。证属外邪在半表半里 ,痰热互结 ,滞留胃肠。治以和解表里 ,和胃通便。方用温胆汤加减。处方 :生姜、陈皮…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临床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博 《河南中医》2004,24(5):76-77
温胆汤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的功效。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凡辨证由痰浊引起的失眠、高血压、癫痫、妊娠恶阻等病,用之多有效验。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以本方随证化裁,治疗精冲分裂症、顽固性头痛及甲状腺  相似文献   

19.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8味药物所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功能。主要用治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湿聚成痰,郁而化热,痰热内扰之证。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陈少玫老师善用黄连温胆汤辨治疾病,屡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方药溯源、痰寒之辨、方义解析、类方衍变对温胆汤主治"胆寒"进行辨析。温胆汤一方三源,主治"胆寒",然观现今《方剂学》教材多认为其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有由"寒"转"热"之变,并发现方中的生姜用量不减反增,认为温胆汤主治应为"胆痰",即胃郁胆滞、痰浊内阻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