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态和极低频电磁场非热生物效应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为电磁场对人类健康可能的影响尤其是电磁辐射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得到全世界的广泛研究。我们着重介绍近5年来关于静态磁场和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信号转导、基因表达、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研究,以及致癌风险和健康危害评价等内容,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弱电磁场引起的非热生物效应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关于非热生物效应的争论也很多。本文将生命系统看作一个由许多非平衡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从电磁场对生物大分子和化学键的影响论述了电磁场对新陈代谢的干扰,提出了这种干扰导致生物能量贮存的释放的变化,从而产生非热效应的概念。文中的许多假设有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弱电磁场引起的非热性物效应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关于非热性生物效应的争论也很多,本文将生命系统看作一个由许多非平衡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从电磁场对生物大分子和化学键的影响论述了电磁场对新陈代谢的干扰,提出了这种干扰导致生物能量贮存的释放的变化,从而产生非热效庆的概念,文中的许多假设有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4.
1引言近百年来,人们对随时间作简谐变化的电磁场即连续波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一门较为完整的生物电磁学分支,它经历了从热效应到非热效应,从动物活体到细胞及生物大分子,从生物效应到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吴春艳  张俐  郑世民 《免疫学杂志》2004,20(Z1):118-120
电磁场产生的生物效应已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从其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机理两方面揭示不同条件下,电磁场影响生物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间接地抑制或刺激细胞生长分化、分裂增值的宏观及微观效应,将成为将来提高生物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学电磁学——非热效应现象与机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电磁场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除了生物热效应外,还有生物电磁的非热效应,本文关重讨论了生物医学电磁学中的非热效应及其机理。由于生物电磁的非热效应通常是发生在分子及细胞一级的水平上,因此对其机制的研究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许多相关理论,本语文论述了在分子一级的回旋加速器共振、参量共振、核磁共振等物理效应,讨论了细胞对电磁场反就的放大作用、跨膜信息发放的生物物理模型。生物电磁学的非热效应现象及其 的  相似文献   

7.
电磁技术用于骨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已被我国列为生物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课题。电磁技术用于骨科治疗的研究横跨电工技术、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早期的医学研究表明低频电磁场能加速骨折愈。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学电磁学——非热效应现象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磁场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除了生物热效应外,还有生物电磁的非热效应。本文着重讨论了生物医学电磁学中的非热效应及其机理。由于生物电磁的非热效应通常是发生在分子及细胞一级的水平上,因此对其机制的研究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许多相关理论。本文论述了在分子一级的回旋加速器共振、参量共振、核磁共振等物理效应,讨论了细胞对电磁场反应的放大作用、跨膜信息发放的生物物理模型。生物电磁学的非热效应现象及其机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理论和实践均有相当的困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电磁场与生命物质相互作用的奥秘必将揭开,生物电磁学也将有更为广阔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细胞膜及蛋白激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中低强度的电磁场通常通过细胞膜将物理信号转化成生物信号,进而经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尤其是蛋白激酶相关途径进行传递,最终产生生物效应的模式是可能的作用机制,也是目前生物电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就电磁场与细胞膜及蛋白激酶相关的信号转导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中低强度的电磁场通常通过细胞膜将物理信号转化成生物信号,进而经细胞内信号 转导途径,尤其是蛋白激酶相关途径进行传递,最终产生生物效应的模式是可能的作用机制,也是目前 生物电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电磁场与细胞膜及蛋白激酶相关的信号转导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低频电磁场与细胞信号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在20世纪,环境中的低频电磁场的强度已经大大增强。环境中的低频电磁场主要起源于电的传送,电的分配及电的使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是明显的。LiboffA在1984年报道了交变电磁场对DNA合成的影响[1]。SmithS.等在19...  相似文献   

12.
电磁场对生物的影响是当今引人注目的新课题。苏联和美国在研究天然与人工电磁场对不同生物系统影响的电磁生物学中居领先地位。制订人工电磁场的卫生学标准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能改变地球上天然电磁的本底,改变生物界的生活条件,并从而影响各个水平的生物系统,从细胞膜到整个生物圈。人工电磁场卫生学标准的制订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苏联与美国微波标准之间的巨大差别(1000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另一个实例则是仅有苏联制订了磁场标准。研究电磁场影响的生物学机理须要国际间以及学科间的紧密合作,这不止是为解决重要的生物学理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卫生学、诊断与治疗的实际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许多种类生物组织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的低频脉冲磁场发生仪。该仪器可输出频率0~30Hz,磁场强度50~200mT连续可调的脉冲磁场。使用表明:该仪器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可长时间稳定运行,已在本科室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科研实验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低强度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强度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及特点陈国璋,姜槐(浙江医科大学微波研究室杭州310006)高强度电磁场对生物体的热效应和激发的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近十多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低强度极低频电磁场也有生物学作用。这里低强度是指不使...  相似文献   

15.
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可能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得到全世界的广泛研究.研究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实验手段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各有侧重.文中着重介绍了磁场在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电特性、血液循环和促骨再生等方面的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在磁场对细胞的作用机制上尚不完全明确,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提出了磁场生物效应研究的必要性和膜片钳应用于磁场生物效应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做相应的总结分析.结果:总结了磁场生物效应的机理和近年来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前景展望.结论:磁场生物效应研究虽然很多,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膜片钳技术已成为细胞电生理研究的有利手段,将其应用于磁场对细胞的作用和影响,将可能会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们研制的低频脉冲磁场发生仪。该磁场发生仪可输出频率0~100Hz,磁感应强度150~800mT连续可调的脉冲磁场,频率和强度值均采用数码显示。使用表明,该仪器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可长时间稳定运行,已在本教研室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科研实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机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由于实验结果的不严密和重复性较差,弱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该项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以电磁波为载体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本文就近几年来在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的机理研究的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们研制的低频脉冲磁场发生仪。该磁场发生仪可输出频率0~100 Hz,磁感应强度150~800 m T 连续可调的脉冲磁场,频率和强度值均采用数码显示。使用表明,该仪器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可长时间稳定运行,已在本教研室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科研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电磁场通常通过细胞膜将物理信号转化为生物信号,进而产生生物学效应.本文基于肝细胞钙振荡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电磁场对细胞钙振荡同步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细胞差异性导致钙振荡的不同,胞间耦合影响钙振荡的同步性;电磁场的频率、强度(调制因子)引起钙振荡的频率和幅值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极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脉冲电磁场对脑组织钙离子迁移量的影响。方法以鸡脑组织为生物学实验对象,以同位素示踪法为标记方法,用液体闪烁计数器为检测仪器,实验观察ELF脉冲电磁场对脑组织钙离子迁移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特征外加ELF脉冲电磁场对脑组织钙离子迁移量影响不同,如频率为16 Hz、场强为42.5 V/m的ELF脉冲电磁场可引起脑组织钙离子迁移量显著变化。频率为16 Hz、场强为62.2 V/m与频率为31 Hz、场强为42.5 V/m的ELF脉冲电磁场却未引起脑组织钙离子迁移量显著改变。结论只有频率和强度恰当组合的ELF电磁场才可引起脑组织钙离子迁移量显著升高,呈现出生物学窗效应。另一方面在既注重物理学分析又注重生物系统特性基础上,从膜通道内的带电粒子动力学方程入手分析讨论生物学窗效应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