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胸手术后病人常因切口疼痛而影响呼吸功能、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我们自2003年3月开始采用开胸手术中冷冻肋间神经的方法预防开胸术后胸痛,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在胸部术后切口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59.90±10.62)岁;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9.85±10.52)岁。试验组采用北京库蓝公司K3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其下一肋间的肋间神经根部进行冷冻,对照组术后采用自控静脉泵镇痛,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及咳嗽、咳痰反射评分以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 d、第3 d、第7 d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4.95,-3.14,P0.05),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t=3.023,P0.05)。试验组发生肺炎4例,未发生肺不张;对照组发生肺炎8例,发生肺不张1例。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显著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患者能有效咳嗽咳痰,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开胸术后冷冻肋间神经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8例开胸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3组,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冷冻镇痛组,n=80):采用JT-1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冷冻,每根肋间神经冷冻温度为-55℃左右,冷冻时间为90s;人自控镇痛组(PCA组,n=80):术后静脉应用镇痛泵实行人自控镇痛;对照组(n=48):采用临时肌肉注射度冷丁和口服曲马多缓释剂。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实测值。结果冷冻镇痛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PCA组和对照组(χ2=74.93,15.04,P<0.05),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6.25%vs.31.25%,P<0.05);冷冻镇痛组的FEV1.0较对照组高(1.97±0.27L vs.1.39±0.14L,P<0.05)。结论冷冻肋间神经可以显著减轻接受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开胸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 4月~ 2 0 0 2年 8月 ,我们为6 0例患者在开胸术后实施了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治疗 ,作为预防术后胸痛的方法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组男 4 5例 ,女 15例 ;年龄 34~ 77岁 ,平均 5 7岁 ;手术方式包括食管癌切除弓下、弓上或经胸颈部吻合术 ,贲门癌根治术 ,肺叶切除 ,纵隔肿瘤切除等。所有患者术前各脏器功能基本正常 ,无手术禁忌证。本组患者均于开胸术后关胸前 ,分别将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腔引流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 ,置于冷冻探头上 ,在 - 30℃~ - 5 0℃下进行冷冻约 90…  相似文献   

5.
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出血再次开胸止血术是心血管外科的急症抢救性手术。因患者心脏功能差,又有手术、出血、低血压和休克等创伤袭击的影响,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很差,手术时间又很紧迫、术前准备不足等,给麻醉带来很大困难。本文总结我院8例次麻醉处理经过,并讨论有关问题。临床资料一、再次开胸止血术8例,其中第2次开胸止血术6例,男4例,女2例。年龄8岁2例,14、18、19和35岁各1例。病种为二尖瓣置换及VSD术后各2例,主动脉瓣置换和法四根治术后各1例。第3次开胸止血术2例均为男性,年龄18及35岁各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减小开胸手术切口的创伤,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探讨中断肋骨后外侧开胸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中断肋骨后外侧开胸方法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26例;介绍该技术的要点,比较中断肋骨开胸切口法与其他保留肋骨方法的显露面积、创伤大小及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无1例发生术后肺不张和胸壁切口出血而需再次开胸止血,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中断肋骨开胸切口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视野显露好,且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优点和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对23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和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 除1例患者改行常规开胸手术外,其余22例均采用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手术,手术时间2~3.5h。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和死亡,术后5.7天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流质饮食。随访3个月~3年,21例饮食基本正常、身体健康,2例死亡。结论 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治疗食管癌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开胸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的处理。方法 对52例70—82岁开胸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并发心肺功能不全9例,心律失常22例,心肌梗塞1例,脑梗塞2例。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不全1例,ARDS3例,早期死亡2例。结论 高龄人开胸术后并发症高,术前应充分准备,尽量纠正合并症;术中麻醉应平稳,尽量减少对肺组织的损伤。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并控制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重点防治心肺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方法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科手术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胸腔镜下开胸手术并行肋问神经冷冻术镇痛的50例患者病例资料,以同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并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50例患者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镇痛方式后C反应蛋白在围手术期内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都安全渡过手术期,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都有大幅升高,行肋间神经冷冻术镇痛的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同期行肋间神经冷冻术镇痛,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明显小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炎症反应轻,应激反应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再开胸止血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再开胸止血9例张鹏,鄢盛尧,傅国舟我们遇到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再次开胸手术止血的病例。现就其进行讨论如下:临床资料再次开胸手术止血的9例,占同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7例的3.25%。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6~62岁。包...  相似文献   

11.
罗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老年病人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2002年对老年(≥65岁)并伴有一定肺功能障碍的开胸手术病人采用了罗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术后镇痛,现将12例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70岁以上老年癌肿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处理(附81例分析)顾连兵*黄凤伦我院近6年来共施行70岁以上老年癌肿患者开胸手术81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81例,男65例,女16例。食道、贲门癌手术65例,肺癌手术15例,气管肿瘤1例,...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9例肾癌术后肺转移患者的外科治疗,旨在探讨这类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效果,9例患者中,肺楔形切除2例,肺叶切除9例次,双肺转移行双侧开胸同期冷冻局切加电灼术1例。术后生存时间5个月至90个月,现仍存活者4例,分别为术后13个月、20个月、34个月和90个月。我们建议对转移性肺癌的手术切除应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68例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9.3)岁。于术后定期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5.8%。随访无死亡病例。术后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3.5%、91.6%、90.3%、89.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冷冻消融近中期结果安全可靠,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9例肾癌术后肺转移患者的外科治疗,旨在探讨这类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效果。9例患者中,肺楔形切除2例,肺叶切除9例次,双肺转移行双侧开胸同期肺冷冻局切加电灼术1例。术后生存时间5个月至90个月,现仍存活者4例,分别为术后13个月、20个月、34个月和90个月。我们建议对转移性肺癌的手术切除应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种前路手术人路对胸椎侧凸患者术后1年以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行前路手术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胸椎侧凸患者共57例,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者19例,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14.3岁;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者2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14.6岁;行锁孔胸腔镜手术者18例.男1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5岁。采用Constant评分法对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以对侧肩关节功能为内参照,评估3种不同前路手术入路患者术侧肩关节功能,比较3组患者术侧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种前路手术入路患者术后至少1年后术侧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侧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至少1年后术侧肩关节功能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前入路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锁孔胸腔镜手术对胸椎侧凸患者术后至少1年后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气管拔管后再次插管21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拔管后再次插管21例原因分析祝胜美*陈庆廉我们在近6年中,共遇到施行气管内全麻拔管后需再次紧急插管21例次,现就其原因作一分析。一、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7~82岁,年龄大于60岁者12例。上腹部手术6例,开胸手术7例,口腔颌面部手术7例,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双房冷冻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经右胸切口行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双房冷冻消融治疗合并房颤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2~69岁。二尖瓣病因:风湿性心脏病31例,退行性病变16例。房颤病程2~11年,均为长程持续性房颤;左房直径43~60 mm。结果 47例患者顺利完成心脏瓣膜手术及房颤冷冻消融术,无转为正中开胸手术者。体外循环时间95~146(120.3±1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2~115(93.3±7.7)min;冷冻消融时间32~48(38.6±4.5)min。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5~16(7.9±1.9)d。出院时,44例(44/47,93.6%)维持窦性心律。术后随访6~26(14.4±5.4)个月,41例(41/47,87.2%)维持窦性心律,术后1年累计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6.3%±5.8%。结论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应用双房冷冻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其早、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在阜外医院接受再次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插管方式将患者分为正中开胸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组(正中开胸插管组)和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组(外周插管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预后。结果 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正中开胸插管组43例,外周插管组37例。正中开胸插管组年龄18(14,32)岁,其中男21例、女22例;外周插管组年龄16(10,27)岁,其中男18例、女19例。外周插管组转机时间201(164,230)min,显著长于正中开胸插管组143(97,188)min(P<0.001)。外周插管组停机后乳酸值显著高于正中开胸插管组[2(1,2)mmol/L vs. 1(1,1)mmol/L,P=0.002]。外周插管组体外循环期间白蛋白使用量显著高于正中开胸插管组[10(0,20)g vs. 0(0,0)g,P=0.004]。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使用量无显著差异[0(0,2)U vs.0(0,0)U,P=0.117]。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4(11,19)h v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