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残率不断提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则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脑卒中抑郁症(PSD)是脑卒中后继发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易疲劳、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徐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2):50-51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残率不断提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则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1].脑卒中抑郁症(PSD)是脑卒中后继发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易疲劳、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等.PSD不但增加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等各方面的恢复[2],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死亡率[3].本文探讨康复护理对PSD患者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85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营养神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Barthel指数(BI),Fugl-Meyer (FMA)运动量表,Znng抑郁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SDS、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BI、FMA评分明显上升(P均<0.05),抑郁状态比较治疗组SDS及HAM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5% vs 56.1%,81.8% vs 58.5%,P<0.05).结论 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有明显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2):2152-215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抑郁症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疗效及各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M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SD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58例符合多模式方法(muhimodel approach,MMADD)内心症状抑郁状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治疗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MMADD及简式Fugl-Meyer评估(FMA)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心理治疗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41.16&;#177;8.63)分和(37.59&;#177;10.33)分,对照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32.73&;#177;9.91)分和(30.48&;#177;15.76)分;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6,4.39,P&;lt;0.01);心理治疗组MMADD中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3.84&;#177;0.59)分和(4.01&;#177;0.67)分,对照组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6.13&;#177;0.57分和(5.96&;#177;0.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6.48,P&;lt;0.01)。结论:心理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康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脑卒中包括急性脑出血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反应比其他许多疾病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 ,因为其他许多疾病造成的功能丧失是逐渐发生的 ,患者有一定的适应时间 ,而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然发生的 ,缺少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因脑部受损的部位、范围、程度不同及个体性格的差异可产生较重的心理、情感障碍 ,极易导致中风后抑郁症(PSD)。脑卒中后病人的心理特点一、危急阶段发病后 ,以慌乱和严重焦虑为特征。由于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 ,不知该病的特点和预后 ,多数患者因对死亡的恐惧而焦虑不安 ,甚至有惊恐等剧烈情绪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PSD—PSA)对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生活能力指数(BI)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49例,非焦虑-抑郁患者75例进行测评及3个月随访。结果 PSD—PSA组的BI和ESS改善明显低于非PSD—PSA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康复,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马连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9):573-573
1一般资料2 0 0 0年 11月 - 2 0 0 2年 10月我科住院脑卒中患者 12 1例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初发脑卒中 ,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无严重智力障碍 ,病情无恶化 ,未出现新的梗死和出血。分为康复组 5 9例 ,男 36例 ,女 2 3例 ;年龄 4 0— 74岁 ,平均(5 7 3± 10 5 )岁 ;左侧偏瘫 31例 ,右侧偏瘫 2 8例 ;脑出血 2 9例 ,脑梗死 30例。对照组 6 2例 ,男 2 8例 ,女34例 ;年龄 4 1— 76岁 ,平均 (5 6 5± 11 2 )岁 ;左侧偏瘫 30例 ,右侧偏瘫 32例 ;脑出血 32例 ,脑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确诊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后其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改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简式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2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焦虑抑郁情感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TIA组76例及卒中组70例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查。结果TIA和卒中后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焦虑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抑郁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焦虑抑郁障碍也是TIA发作后和各种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耳节拍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疲劳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普通音乐组(n=47)和双耳节拍音乐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普通音乐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普通音乐训练,双耳节拍音乐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双耳节拍音乐疗法的训练,干预前、干预14 d末及干预28 d末,观察比较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疲劳评分情况。结果 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32,P<0.001);不同时间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与时间点间具有交互作用(P<0.001)。进一步单独效应,干预前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末和干预28 d末,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变化3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预28 d末双耳节拍音乐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普通音乐组和对照组,且普通音乐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耳节拍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其疲劳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上肢力量训练对上肢及手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评价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缓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于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2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力量训练,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FMA、FMA(上肢)、FMA(手指)和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上肢力量训练能改善上肢及手指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助于缓解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15.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继发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8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9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0bath法、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93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ADL能力、焦虑、抑郁和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降低,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在并发症方面,康复后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4项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继发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并发症、提高运动功能、ADL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17.
神经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药物治疗。分别在康复治疗前中后(1~6个月)对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ADL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抑郁症和ADL的变化。结果经过神经康复训练,患者ADL和抑郁症状较未进行神经康复训练组有较大改善,其抑郁的发生率和程度都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神经康复训练对PSD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探究脑卒中后肩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肩痛伴情绪障碍的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9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个体化原则联合音乐干预。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目测类比法(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 05),观察组更低于常规组(P0. 05); 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 0. 05),观察组更高于常规组(P 0. 05)。结论:音乐治疗不仅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痛,还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改善患者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People who have had a stroke face high risk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Health education for family members contributes to better outcomes in various diseases, but the eff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family members of people who have had a stroke are unclear.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family member education program (FMEP) on cognitive impairme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ersons who have had a stroke. In total, 144 persons who experienced a stroke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e FMEP group or control group (1:1 ratio). In the FMEP group, the FMEP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ere provided, while in control group only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as provided. The increase in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score from baseline to 12 months (M12 – baseline) in the FMEP group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MEP led to a decreased cognitive impairment rate (MOCA score ≤26) after 12 month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hanges in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M12 – baseline) decreased in the FMEP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Fewer participa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 lower depression grade were observed in the FMEP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MEP could reduc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ersons who have had a stroke. 相似文献